近些年來,由于社會結構的不斷變遷、移動互聯網等新興媒介文化的持續滲透等原因,青少年群體的文化娛樂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今天的粉絲文化、粉絲經濟中,偶像與個體成長的參與性、伴生性更加明顯,粉絲們對于明星的相貌、演技、道德等方面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明星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也更為平等,海量的粉絲也以飯圈的形態,史無前例地參與到偶像形象運營中。
因此,在這種新的明星文化結構下,偶像和粉絲正日益結成一榮俱榮的利益、情感共同體。前者需要流量數據的支撐形成影響力,后者則使盡渾身解數為其提供足夠的消費保障。青少年粉絲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左右偶像前途命運的重要力量。這在之前的明星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卻成了現實。
與之相伴的,是粉絲文化中的盲目性越來越明顯。我們需要充分警惕的是,資本利用飯圈制造的“群體性孤獨”。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當文化娛樂工業在資本逐利的誘惑下,刻意宣揚某種文化娛樂潮流或商業模式時,飯圈的粉絲群體就極易被資本邏輯所綁架,造成相應的社會問題。
而且,若想從更深層次來思考青少年粉絲群體的價值觀引導等相關問題,我們就更應看到,當前粉絲文化與我國社會結構的內在變化之間的關聯。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傳統的家族式家庭結構不斷走向消散,社會的“原子化”現象愈發明顯。當前以00后為主體的青少年粉絲群體,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代在非常接近歐美式原子家庭結構中出生的一個世代。與此同時,他們又是完全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網生代”。原子化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疏離,以及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生存所造就的“群體性孤獨”,使得這一代人在其成長過程中,形成了迥異于既往代際的情感結構、文化經驗和自我認知。飯圈現象故而也只在他們中間出現。
所以,對于飯圈而言,粉絲文化、粉絲經濟的側重點,恰恰在于參與感、伴生感。通過與粉絲偶像的高頻互動所形成的陪伴、共情,保護、抗爭等種種情感策略,這一代人試圖尋求建構一種以移動互聯網為表征的,新媒體時代的新型青少年社交關系。只有充分理解這種深層的社會結構性變化,才能更深刻地深入到當前青少年粉絲群體價值觀取向得以塑形的根源所在。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正確引導青少年粉絲群體的價值觀,才具有現實可行性。
青少年粉絲群體的價值觀問題,是需要全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一方面,廣大青少年應當端正追星的心態,以精神的成長、獨立和完善為目的,避免被資本所撬動、裹挾的粉絲文化、粉絲經濟所綁架;另一方面,從家庭、學校到社會,都應當努力為新一代青少年提供充滿包容、尊重的成長環境,盡到各自應盡的義務,而不是污名化地貼標簽。
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深刻地理解當前青少年粉絲群體的情感結構、文化經驗和自我認知的結構性變化,避免管理手段、方法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限制資本對粉絲文化、粉絲經濟的過度投機,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真正有效地引導廣大青少年粉絲群體建構起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對于社會而言,飯圈女孩出征、帝吧出征等背后,絕不僅僅是文化領域的孤立現象,在經濟增長放緩、人口出生率萎靡等大時代背景下,此類現象還將有著更為長遠的社會影響,對此不可不重視。(孫佳山)
關鍵詞: 飯圈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