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個人物、大小船只……遼寧葫蘆島的劉杰,耗時10個月創作出11米長手撕畫《清明上河圖》。手撕橋是整幅作品的難點,他和父親一起設計手稿,沒想到,開始撕橋時,父親突發疾病去世,這成了劉杰永久的遺憾……劉杰說希望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手藝。
網友評論:
真正的手藝人!高手在民間!爺爺太厲害了!
老手藝傳承不易,一幅《清明上河圖》更是歷史瑰寶,讓很多平凡人因其變得不平凡,創造出更多新式作品。
延伸閱讀
女子10年繡完36米長清明上河圖
47歲的梁英麗2010年在鄭州打工時,花萬元買了十字繡的材料。24日,她耗時10年終于完成了36米長的《清明上河圖》。梁英麗的丈夫稱,10年前當買回來看到畫有36米長,僅圖冊就有十多本時,也擔心完不成,但是妻子喜歡所以支持她。
《清明上河圖》是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名畫,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幾百年來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近日,山東省煙臺萊州的一位民間繪畫愛好者李永濤用時120天,臨摹出了一幅9米長的《清明上河圖》。
作為一名書畫愛好者,李永濤并沒有受過專業的繪畫學習,多年來,一直是自己苦練畫功,博物館與各類書畫展成為了他最常去的地方,2018年一次難得的機會使他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李永濤說:“201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圖,看了特別喜歡,后來我就一直想要把它畫出來。”
李永濤表示,這幅臨摹的《清明上河圖》是他多年繪畫功力的展示和總結,他將永遠珍藏。 雖說多年的夢想已經完成,但藝術的道路沒有止境,他會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在中國畫的藝術殿堂里探索前行。
殘疾男子繡22米清明上河圖 堅持3年已完成大半
“2014年起,我就開始繡這幅長達22米的《清明上河圖》,到今年,整體框架和大場景都已經完成。預計2018年底以前可以全部繡完。”每天繡幾小時,3年里堅持不輟。王珺清說,他只是想挑戰一下自己。
這幅十字繡,王珺清耗時3年多才完成了一大半。
每天穿針引線 3年多繡完大半
家住西安市鄠邑區,今年53歲的王珺清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下身癱瘓,如今跟弟弟一家一起生活。
昨日,三秦都市報記者在王珺清的家里見到了他這幅長22米、寬75厘米,已經完成大半的作品。展開來,整幅作品一針一線毫不含糊,亭臺、樓宇、人物、牲畜繡得精細而生動。
說起繡這幅《清明上河圖》的初衷,王珺清表示,“有一次我偶然聽說浙江義烏有一位女士耗時3年多,用十字繡繡了一幅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我覺得我也可以做到,就下定決心挑戰一下自我。”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全圖有800余個人物形象,繡起來費時費力,讓很多十字繡愛好者都望而卻步。王珺清卻說做就做,這3年多時間,每天早上一吃完飯,他就雷打不動地坐在沙發上穿針引線開始忙活。
夏天酷熱,聚精會神的他常熱得滿頭是汗;冬天寒冷,他又常常凍得手指連針也拿不住。但王珺清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繡這幅作品 最主要靠毅力
“我以前從未接觸過十字繡,當時大家都不理解,覺得繡這東西又費時間又費精力,都給我潑冷水,說我肯定堅持不住。但這更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堅持才能勝利。”如今,作品已經接近尾聲,所有人都改變了之前的看法,為他鼓勁加油。
事實上,王珺清打小就是個不肯服輸的人。因為身體的原因,他幼時只讀了3年小學就不得不離開了校園。但他并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反倒靠著查閱字典博覽群書,臨摹歷代名人書法。
“喜歡上書法以后,我就自學自練,把書法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平日鄉黨們逢年過節,或誰家過個紅白喜事,總喜歡來請他寫上幾幅字。“雖然我做什么比別人都要困難一些,但是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王珺清說。
女大學生用醬油畫《清明上河圖》 網友:文化突然有了煙火氣
醬油除了食用,還能用來干啥?近來,來自河北保定馬依蕾把醬油當作顏料,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
雖然視頻中的畫作只完成一半,不過其畫筆之細膩,從里到外散發著古香古色的味道,讓網友驚嘆,“這張《清明上河圖》一定很有味道”、“原來醬油還能這么用”、“超級神筆馬良,太厲害了”、“金子怎樣都會發光”、“真有才”、“文化突然有了煙火氣”。
馬依蕾從初中開始學習畫畫,到現在已經堅持畫了十年,并且已經是河北大學的準研究生。她在做飯的時候突然發現醬油的顏色和《清明上河圖》的顏色很配,于是就用醬油在四張總長約兩米的宣紙上,畫下了《清明上河圖》。
除了用醬油畫畫,馬依蕾還以醬豆腐、廁紙為原料作畫,并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畫出了《海賊王》、《富春山居圖》等畫作。
“一直都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希望借著這些新穎的東西,把中國文化傳承下去。”馬依蕾表示,現在會找一些新穎的東西與傳統文化融合,會將《清明上河圖》另一半完成。
(原標題: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 楚天都市報 @人民網 齊魯網
關鍵詞: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