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首播兩小時豆瓣開分6.1分,后狂跌至目前的3.8分。今日,沉默許久的李少紅導演終于回應吐槽了。
李少紅回應質疑:
給慢熱的精彩一些期待
再來回顧下,劇中劉濤飾演的劉娥引發歷史考據派“對號入座”。她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并不僅在從蜀地孤女到大宋第一個臨朝稱制女主的戲劇性身份轉變,最根本的是她具備威震天下的魄力和才干,諸如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等諸多政治舉措都為“仁宗盛治”打下堅實基礎。
但劇中“趕著投胎式”剪輯,倒敘閃回,導致劇集開篇就難以與觀眾形成共情。對歷史上傳奇太后劉娥的演繹,劉濤的圣母人設也令人接受無能。有評價說,“圣母白蓮花的大女主戲,猶如工業糖精,除了審美疲勞,細審之下還有一種女德班的糟粕感。好好一個女性靠智慧逆襲的故事,怎么又被拍成了《賢妻》?”充滿歷史謬誤的劇情和病句臺詞,也是吐槽重災區。比如劉娥在劇中時常唱起的《月兒彎彎照九州》歷史上是南宋流行的一首地方民歌。有網友認為,廣電總局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顯示,從備案的86集,刪減至如今的61集,不難猜測,為何會出現這么多的剪輯和劇情問題。
對此,李少紅在接受“文娛頭版”采訪時對于網上的聲音表示,內容表現的方式有很多種,經過鋪墊之后劇情會進入應有的節奏,“希望大家再耐心看劉娥進宮后的劇情,給慢熱的精彩一些期待。”
談及《大宋宮詞》的創作,她提到,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創作團隊從多部演義小說、唐宋傳奇、宋代話本中找尋故事素材,并進行合理改編,最終形成有故事性的“血肉”。“劉娥在認識宋真宗前的過往、劉娥與宋真宗之間的感情故事、劉娥是否真的有孩子、宋遼質子交換等,這些在北宋正史記載上‘無跡可尋’,或正史未提及的細節,需要我們從各種類型的文藝作品中找尋靈感”。
在她看來,宋代之后,隨著《貍貓換太子》等作品廣為流傳,劉娥在民間被定格成狹隘妒忌、殘害忠良,甚至企圖謀奪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形象。李少紅真正“認識”劉娥,始于“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這句話,但不止于這句話。在李少紅看來,劉娥是一位傳奇政治家,而剝離政治的外衣后,她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因此還需要有很多豐富的故事來構建她的性格,講述她的一生。
創作團隊也進行了“腦洞大開”的推測:她可能有生育,否則“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就有些說不通;她認識趙恒前,或許結過婚,這點從不同版本的《宋史演義》中可找尋些故事化的蛛絲馬跡;她上進好學、多才多藝,否則也不會一介民女出身卻能輔佐君王……在這些推測和多種文藝作品的潤色下,劉娥的故事鮮活了起來。
李少紅認為,史實和故事兩種素材的“嫁接”,不只是為了跟觀眾講一段伉儷情深的故事,更多的還是想讓觀眾通過劇中的歷史事件和戲劇化處理,對歷史產生更多的興趣。
《大宋宮詞》并不是一無是處,有評價就不吝對劇中服化道點贊。比如秦王府宴請賓客的場景在劇集播出后,這段長鏡頭和《韓熙載夜宴圖》的混剪視頻在網絡出圈。李少紅也提到,還有依托實物,“還原”目前位于開封的水運天象儀;結合《瑞鶴圖》里的建筑在橫店實景搭建北宋皇宮大慶殿,70多個場景逐一邀請宋史和文物專家把關指導等下了不少功夫。
“地獄模式”如何破解?
歷史劇的困境值得深思
如此看來,李少紅導演的回應,多少“點”出了當下歷史劇的困境。古裝劇服化道越做越精致,但《大宋宮詞》精致的外衣跟要傳達的精神內核之間形成了斷裂。或者說,導演花“笨功夫”所做的歷史真實與戲劇真實的“縫合”,為何令觀眾形成如此“錯位”的理解?
歷史史實如何與當下審美相結合,形成平衡,這是歷史劇面臨的難點。為了“規避”這一難點,許多劇集自行改變“地獄模式”,找到架空歷史這一創作捷徑。放眼最近大熱的古裝劇集《山河令》《錦心似玉》《贅婿》,大多是架空歷史背景,盡管歷史劇愛好者依然保持著考據熱情,考察劇集對歷史的模仿有幾分真,但劇集靠的大多還是以現代人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帶入古代人,以“反萌差”的爽感取悅當下觀眾。
根據德塔文發布的《2020-2021年劇集市場分析報告》,目前主流年輕觀眾的興趣似乎已經不在古裝劇強烈的愛恨情仇上,古裝劇越來越多地向著輕量級偶像劇、爽劇,或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偶像劇方向發展。你很難想象《錦心似玉》中,真有這么一個封建等級制度下三妻四妾的王爺,會輕易對一個女子小鹿萌動,這明明是現代人的甜寵劇模式。
當年李少紅9.1分的《大明宮詞》未必嚴格遵循史實,但塑造出來的太平等人物,開啟了女性情感的詩意表達,這種創新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但今天看來,《大宋宮詞》的歷史劇審美卻那么被網友“嫌棄”。劇中劉娥令人難以信服的愛情,讓襄王直接被封“渣男”。
歷史劇要想占領年輕觀眾的審美,靠的不止是服化道。除了厚實的歷史基礎,當然有合理的人物成長和情感邏輯,以及與時俱進的情感審美和共情能力。去年引發好評的《清平樂》把大部分筆墨放在朝堂戲上,相較而言,情感戲的部分是“短板”,也被評創作趨于“保守”,前作好評不斷的《大秦賦》,張魯一“扮嫩”的話題喧囂一時,與此同時,歷史粉對于其大秦文化內核的塑造也不無微詞。這個意義上說,3.8分《大宋宮詞》留給古裝劇創作的,不是爆款劇亂云飛渡下的“馬失前蹄”,背后深層原因值得業界深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丁皓宇
來源:紫牛新聞
關鍵詞: 李少紅回應大宋宮詞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