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音樂沖擊?
與金海心有著相似境遇的歌手,在那個年代不在少數。歌手陳明就曾公開講述自己與索尼唱片之間的矛盾,稱公司的狀態不穩定,對歌手不下力量,出唱片的日子遙遙無期。
新世紀起,曾經輝煌的唱片業開始面臨轉型的挑戰,一些國際唱片公司逐漸撤離或者轉向,而隨著數字音樂的興起,由于分配比例不合理,數據不透明,唱片公司無法了解音樂的銷售情況,話語權逐漸式微。
對歌手們而言,最賺錢的事情并不是做自己熱愛的音樂,錄唱片發唱片,而是發行彩鈴、商演走穴,另一邊,網絡音樂和選秀節目正在火爆,原創音樂市場進一步被擠壓。
在簽約新公司后,金海心推出全新EP《愛似水仙》,但沒有得到所有歌迷的滿意。
有網友評論“如網絡歌曲一般爛俗,但聲線還是好,勉強補到3顆星”,甚至有樂評人說:“流行并不可恥,口水歌也絕非低人一等。問題是當金海心的名字和網絡音樂畫上等號時,多么令人不可思議,這分明是對內地歌壇的莫大諷刺。”
對外界的評價,她回答說:“音樂畢竟是自己的事,我會按照計劃把它做到最好。”
2013年,金海心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而當社交網絡時代來臨,明星們紛紛把微博數據算作KPI時,金海心出于種種原因注銷了微博。
她的名字依然時常被人們想起,有人說,她是自己最期待上《我是歌手》的歌手,很多人跑到音樂平臺留言:她怎么從樂壇“消失”了?
來源:音樂平臺截圖。
再次出發
如今,原創能力似乎也成為歌手的另一個加分項。張亞東說,好歌難求,從世界范圍來看,不會寫歌的純歌手已經幾乎沒有了,創作比較有助于歌手未來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然盡管有很棒的聲音,可如果一輩子都沒等到讓自己紅的歌,可能才華就被埋沒了。
2016年的《蒙面唱將猜猜猜》中,金海心以“貓黛麗·赫本”形象的歌手出現,她坦言這些年自己一直在寫歌,參與專輯制作,想沉淀修煉后以更出色的姿態重回大家視線。
同在2016年重回大眾視線的,還有蓄起長發蓄起胡須、“變了一個樣子”的滿江。
上世紀九十年代,與金海心同屬索尼音樂的滿江憑借《奇跡》《裙角飛揚》等歌曲走紅,可謂是陽光帥氣的“偶像派”。
“以前是唱抒情歌,一個特別開心快樂的鄰家大哥哥的形象,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曾經揮霍甚至浪費掉了很多時間。”
2010年后,滿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直到6年后帶著《歸來》等歌登上綜藝,轉換了賽道的他,組建樂隊、操刀詞曲編曲,有條不紊地出專輯,歌曲里有了更多的自我表達。
節目里,滿江說,感覺自己是“中年叛逆期”,從2012年后重新生成了一個自我的2.0版本,“我覺得我心不甘,我就要自己去嘗試,哪怕是有困難,但我也要先把心里面這些想法講述完”。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當張亞東、羅永浩、大張偉聽到金海心唱《把耳朵叫醒》自動進入了懷舊模式時,95后的劉柏辛說,她是把這首歌當新歌來聽的;而當陳粒等人對與非門樂隊主唱蔣凡的出現激動時,00后的王源在一旁也顯得有些茫然。
如歌曲里所唱,“公園要拆去,不要拆去記憶”。娛樂圈的更新迭代某種意義上是殘酷的,人能保持常紅也需要時機運氣,幾年不露面,甚至就有可能被一代人遺忘。但它也像是一個大考場,大浪淘沙終會留下經典,當這些“寶藏歌手”亮嗓時,在場的嘉賓無論對其熟知與否,都感到十分動容。
多年堅持的背后是多年持久的熱愛,任時光流走,這些歌手的聲音不減當初的質感,而他們在音樂上的新嘗試和探索也讓人眼前一亮。
這些寶藏歌手,是時候多露露面了。
關鍵詞: 寶藏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