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規范和道德準則,藝德是明星藝人藝術生命的重要底色。但現在時常會出現明星藝人違法亂紀、不注重藝德的事件。前段時間,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發出倡議,呼吁電視藝術工作者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修行。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8%受訪者覺得明星藝人不重視藝德的現象常見,82.2%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因為明星藝人出現藝德問題而“脫粉”,65.5%受訪者建議實行黑名單制度,禁止“問題藝人”復出。
受訪者中,00后占3.0%,90后占35.5%,80后占45.0%,70后占11.9%,60后占3.5%。
89.8%受訪者直言明星藝人不重視藝德現象常見
江蘇某高校研究生林樂(化名)有追星的習慣,經常關注時下流量比較高的年輕演員。林樂覺得,藝德對于明星藝人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演員還是歌手,都應該德才兼備,才能樹立好的形象”。
王靜(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她喜歡幾個剛出道的新人。王靜覺得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也容易被看到,因此需要在各個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數據顯示,97.1%的受訪者認為明星藝人的藝德重要,其中62.3%的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
林樂感覺,現在一些明星藝人借助流量“一夜爆火”,有的人就會自我膨脹,出現耍大牌的情況,比如不好好拍戲、打壓后輩等。他覺得這些現象和老一輩藝術家認真對待表演藝術形成了鮮明對比。
王靜覺得,藝德不僅包含明星藝人在業務上的品德,也涉及作為公眾人物的個人品德,“我感覺現在大家除了關心他們是不是用心表演,是否認真對待業務,也會注意他們生活中的素質道德,像在室內公共場所吸煙、破壞環境等也被認為是品德不好的表現”。
調查中,89.8%的受訪者覺得明星藝人不重視藝德的現象常見,其中27.8%的受訪者覺得非常常見,62.0%的受訪者覺得比較常見。具體說來,嘩眾取寵(60.8%)、享受特權(59.2%)和蹭熱度博出位(58.7%)最為常見,其他還有:恃才傲物(45.0%)、個人生活混亂(44.6%)、違反法律(41.5%)和缺乏契約精神(36.9%)等。
“我們常說一個藝術家‘德藝雙馨’,這就充分說明了藝德對于藝人生命力的意義。”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認為,“德”在“藝”前,也就是說無“德”,“藝”也無法立,這既是我們國家對優秀藝人的評價傳統,也是全世界藝術行業從業者的基本準則,“現在我們國家的演藝市場逐漸走向正規,大眾對于藝德滑坡行為逐漸有了零容忍的態度”。
65.5%受訪者建議實行黑名單制度,禁止“問題藝人”復出
林樂說,他欣賞那些傳遞積極正能量的偶像,“可能有的藝人進入這一行,只想著紅、賺錢,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還有的人可能一開始懷揣夢想,但接觸到很多利益后,迷失了自我”。
王靜表示,如果喜歡的明星藝德出現問題,自己很有可能會“脫粉”,“如果是原則性問題,我肯定就不會追了”。
調查中,82.2%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因為明星藝人出現藝德問題而“脫粉”。其中,00后選擇會的比例更高(84.7%),然后是90后(83.7%)。
“目前從整體來看,我們國家的演藝行業發展歷史還比較短,行業規范和秩序還在形成積累的過程中,相對來說演藝市場的現代治理體系還比較欠缺。除了政府的監管外,還需要建立公眾監督、行業組織監督以及同行監督、評議等。”此外,魏鵬舉分析,現在很多年輕藝人缺乏完整的教育經歷,也導致出現“失德”的問題。
王靜覺得,提升明星藝德要發揮好榜樣的作用。“多宣傳正能量的明星藝人,同時組織一些活動讓明星藝人多了解國家、社會的發展。對于一些年輕的藝人,團隊和公司需要加強管理和培養。”王靜希望,對于有“藝德污點”的明星藝人,要有更加硬性的規定,讓他們不能再從事演藝活動,“不再有流量”。
此外,王靜覺得也要引導粉絲更加理性,“不能無腦追星”。
加強明星藝人的藝德建設,調查中,65.5%的受訪者建議實行黑名單制度,禁止“問題藝人”復出,65.4%的受訪者建議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督作用,64.4%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藝人的教育、提高自律,58.3%的受訪者建議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追星觀念。
“首先,明星藝人要重視德藝。作為一個藝人,除了要有專業的水平,也要講究社會公德、公序良俗,這既是普通公民的立身之本,也是個人事業發展的基礎。另外也需要建立演藝市場的秩序規范,加強對藝人德行的要求和培訓。” 魏鵬舉認為,需要建立起長效的約束機制,“目前的懲治措施還是比較彈性化,需要有更加明確的規則,比如對失德行為的認定,需要有相對可行的標準和認定方式,還需要有行業的委員會、自律組織。目前在國際上也有類似的做法,比如嚴重到什么程度就會上升到法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