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他是人,怎么活得像機器一樣?明明是機器人,為什么會產生了愛情?中文版音樂劇作品《也許美好結局》從兩個機器人之間發生的浪漫故事中以小見大,映射出人類當下的生活與情感狀態。即日起至7月4日,該劇將在上劇場連演10場。
繼《春之覺醒》《我的遺愿清單》與《拉赫瑪尼諾夫》之后,《也許美好結局》是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自主制作出品的第四部中文版音樂劇。本次中文版演出由韓國原版主創團隊協同中方創作人員聯合打造,力邀高雨晨、郭耀嶸、黃子弘凡、姜彬、余思冉、張博俊、湛嘉麗、祝頌皓等活躍在音樂劇一線的青年演員傾情呈現。
故事背景設定在2050年左右的近未來,講述了與人類極其類似的機器人奧利弗與克萊爾在遭到人類拋棄后,偶然相識相知,并為了各自心愿一同踏上旅程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了解人類的情感,但在體會了“愛情”欣喜與甜蜜的同時,“分別”與“傷感”也隨之而來。全劇通過機器人的視角起承轉合,透露出創作者對于人情與人性的深刻反思和詰問。
作為韓國音樂劇人氣最高的經典作品之一,音樂劇《也許美好結局》的韓文原版從2016年底上演至今已收獲無數眼淚與好評,試演時即創下了開票3分鐘全場次售罄的紀錄。正式公演后,首輪97場幾乎場場售罄,周邊商品亦大受青睞。
得益于創作者的跨文化合作,《也許美好結局》擁有不同于其他韓國小劇場音樂劇的質感與格局,在甜美的表面下,整臺故事涌動著克制的憂傷與深沉的思考。編劇樸千休表示:“我們以心和心之間的關系作為創作源點,深挖了許多親密關系中隱含的意義,希望觀眾能通過機器人奧利弗和克萊爾的故事再次感受到某種溫暖和‘連接著’的感覺,哪怕只是片刻,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演員們在著力塑造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間離感與相似性的同時,也與角色一起經歷了悲歡離合。導演金動淵作為劇目合成的全程見證者,由衷表示:“中文版的演員們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這部劇的投入,我們一起感動,一起哭,一起探討劇情,相信也能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情。”
全劇的最后停留在一個耐人尋味的開放性結局,驀地提升整部作品的情感濃度,轉而引出《也許美好結局》的核心表達之一:“當你知道一切都會結束的時候,你還會選擇開始嗎?”當人類逐漸麻木冷靜,或許機器人對設定程序之外的新事物的體驗正在提醒我們——生命短暫,每一個瞬間才更值得被珍惜。
在結束本輪上海站的演出之后,《也許美好結局》將前往成都、廈門、南京、杭州、無錫、天津等全國各大城市帶來十余場巡演。隨即,“2021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制作演出季”也將繼續啟航,兩部成熟劇目——音樂劇《我的遺愿清單》與《拉赫瑪尼諾夫》也將投入新一輪全國巡演,今年9月,全新升級制作的原創音樂劇《蛋殼里的心跳》也將在文化廣場十周年生日之際帶來令人驚喜的特別呈現。(新民晚報記者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