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細活已成過去,電視劇槍手橫行邊拍邊寫成常態
“現在很難像過去一樣慢工出細活的去做一部劇,創作之外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在劇組當場記的松子向搜狐娛樂吐槽道。“經常劇都開機了,劇本還沒寫完,一邊拍一邊寫是常有的事情,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趕出來的劇本質量可想而知。”
有一部熱播劇的演員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自己接某部戲的時候只拿到了前面幾集的劇本,本以為自己演的是一個很有血性很愛國的正面角色,結果演到后面的時候才發現角色被編劇寫叛變了,因此他非常生氣,“早知道就不接了”。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電視劇制片人小野說,也不能全怪創作者,“演員檔期有限,要搶時間,平臺要求要快,資本不會給你那么多的金錢,留那么長的時間周期讓你去創作,這是客觀原因,不能說大家不用心,只能說在現有的環境下,創作者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不僅留給電視劇創作的時間很短,相比過去,編劇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低,大編劇掛名,不知名或者毫無經驗的小編劇擔任槍手,已經成為了業界公開的秘密。
創作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北平無戰事》的知名編劇劉和平曾在采訪中指出,“影視行業,最難的門檻是劇本創作,需要積累這個行業所有生產門類的經驗,需要懂攝制、懂表演,要身臨其境通過戲劇結構用視聽語言才能完成。而現在有太多不專業的人在寫劇本,甚至有剛畢業或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都紛紛被一些制作單位叫來寫劇本,而且還叫他們用最短最快的時間把劇本寫出來。”
談及于此,制片人小野已經是見怪不怪,她表示電視劇行業“編劇掛名的現象多了去了,大編劇找小編劇,小編劇再找小編劇,最后就是一個很小很小,可能沒有寫過劇本的人去寫的。這個行業里充斥著很多急功近利的東西。”
前幾年,小鮮肉演員演技不佳,甚至不背臺詞耍大牌的事情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如今雖然大多數的電視劇創作不再“唯流量論”,但是還是有很多的S級大劇傾向于請一些流量藝人做主演。很多選秀節目出來的藝人,即便沒有學過表演,演技不過關,就因為有人氣,也能進劇組拍戲,資本強捧流量藝人的情況依然存在。
國產劇里窮人越來越少,創作者回避現實中的主要矛盾
觀眾覺得今天的電視劇不好看不真實,除了制作方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多方因素的影響。比如來自社會思潮、大環境的影響。
在談到為什么國產劇里窮人越來越少時,汪海林表示,這其實是受到社會和文化思潮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對于原來的革命文化有一個重新的打量和表述,對富人道德化進行了修正,不要把富人寫成道德上的敵人,富人也是有良知的,也是勤勞致富,甚至是時代楷模,于是企業家成為了我們文化表達的中心人物,成為了我們文藝作品表達當中正確的主人公。”所以以前的電視劇主人公都是寫長工、樵夫、普通人,現在則變成了少爺、霸道總裁。
“我曾經遇到一個投資人,他跟我說你那個主人公的設定,不能寫一個江湖游俠,應該寫王子,最終要寫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現代人不看一個落魄游俠和一個窮人家丫頭的故事。”“資本覺得觀眾不愛看窮人的故事,所以介入后,把窮人從我們的文藝作品里踢出去了。”
觀眾覺得現在的國產劇不接地氣,不僅因為國產劇的主人公們身份不再聚焦普通人,國產劇在這些年的表現尺度也不及之前大膽,甚至創作者們有意識的在回避現實和主要矛盾,現實題材劇經常給人一種隔靴騷擾的感覺。
編劇毛尖曾在采訪中指出,現在國產劇中的硬現實主義越來越少,出現更多的是“粉色現實主義”,“大量的影視劇都在表現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不是主要方面。”“就像偶像劇在談論女孩為什么過不上好的生活,把原因歸結在原生家庭,歸在個人的不努力上,但其實里面深刻的沖突——階級沖突——是不會被正面表現的。二十年來,我們的偶像劇在美學上沒有任何進步,總是‘斗小三’,要不然就是‘往上爬’,對社會問題持一種維護的態度,就像維護富人一樣。”
劇評人楊文山也曾表示,雖然影視行業一直在倡導“現實主義”創作,但真正生猛的,有一定認知共識的“批判現實主義”所表現的范疇,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是很難推進的。《小別離》《歡樂頌》《都挺好》雖然也在表現社會問題,但是卻無法做到《天空之城》《寄生蟲》那般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