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明星拍網劇,有種說法叫“下凡”,有“搞高雅藝術的腕兒來接地氣”的意思。一部劇一旦有了知名影星的“加持”,那么從開拍到開播,總能拉滿話題熱度,吸引眾多關注的眼球。然而,近年來,“下得凡塵”的“電影咖”,在網劇中的表現卻常有水土不服的“癥狀”。以不久前收官的《千古玦塵》為例,“三金影后”周冬雨自開播伊始就遭到了網友“群嘲”,從扮相到演技,都被吐槽“與原著形象差太遠”“把上神演成了丫鬟”,整部劇的豆瓣評分只有5.1。這也不是孤例,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也稱得上大制作,但播出期間,頻上熱搜卻大都與劇情無關,“章子怡裝嫩演少女”“章子怡撒嬌滿屏尷尬”引發了全網熱議,全劇評分也只有5.8,甚至還招來不少網友發出質疑,“業內外對章子怡的演技是否過譽了?”
據說,演藝圈是有“鄙視鏈”的:“話劇咖”鄙視“電影咖”“電影咖”鄙視“電視咖”“電視咖”鄙視“網劇演員”……我們“圈外人”也能看出來,這大抵是說話劇、電影是更偏高雅的藝術門類,業務水平相對精湛、經得起考驗,甚至是“咖位”的一種體現。咱們山東走出去的鞏俐,從1987年的《紅高粱》到2020年的《奪冠》,33年間,她從沒主演過一部電視劇,究其原因,鞏俐稱這是她與張藝謀的“藝術約定”。“電視劇比較粗糙,演員表演很容易夸張;而電影要求比較精細,能激發演員個性化的東西。”
這些話,張藝謀也同樣囑咐過章子怡,還說得更直接——“你別亂接戲,更不要為了掙錢去拍電視劇。”可如今頂著“影后”光環的優越感,章子怡、周冬雨為啥還要“冒這個險”?
說到底當然是“資本的力量”。此前,《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優質網劇讓人們刮目相看,隨后一批制作出品機構先后完成多輪融資。其中,出品過《在劫難逃》《古董局中局》的五元文化甚至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騰訊、優酷、愛奇藝三大平臺斥巨資入場網絡劇制作;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傳統影視公司也入局分一杯羹;還有大把的影視制作公司拓展網劇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網劇拍攝向“精品化”方向邁進。如今,不少劇目已經是電影班底打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電影演員走進網劇劇組又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按理說,“電影咖”代表了演技過硬,可為何網劇常會成不少影星的“滑鐵盧”?細想,有藝術門類制作特點有別這個原因:電影的選角、劇本、場景、服飾等都經過細致琢磨,而電視劇則恰好相反,短平快的創作模式,工作量比電影大大增加的同時,制作周期卻縮減了大半,往往無法與電影的精良制作相比。演員詠梅曾經說過:“電影需要準備的時間長得多。在演電影的時候,如果演員的狀態不夠,或者沒有飽滿表達的情況下,戲是不能過的,但是在拍電視劇的時候,寬容度可能更高一些。”比如,《色·戒》拍了118天,導演李安114天都在拍湯唯,這才調教出知性優雅的王佳芝。張藝謀在拍攝《金陵十三釵》時,劇組進行了長達兩年半的秘密培訓,張藝謀曾說“拍電影就是這樣子,是反復的,少的也是十遍二十遍,多的時候會拍到一百遍。”
但演員自身也恐怕難辭其咎:既然“下凡”了,還懷揣著“鄙視鏈頭部”的優越感,身架還在“鄙視鏈”的最高端,所以實操起來不走形才怪。舉例說,電視劇更加重視劇情走向,而電影則更講究人物縱深。電影表演講求鏡頭感,影院的大銀幕高達5米,很多細節的拿捏需要電影演員懂得收放自如,但“電影咖”轉到電視劇網劇中,卻仍然覺著自己的老套路更高,死守著原來的所謂表演技巧,在電視中遠看過去就像“面癱”一般,不是成心找“黑”?
所以,隨著網絡娛樂業的崛起,既然原來的那個“鄙視鏈”,已經到了土崩瓦解之時,那新形勢下也就需要個新心態。懷著原有“鄙視鏈”的下嫁心態來拍網劇,就是刻舟求劍——這是每個“下凡”的大咖應該早早了然于心的。(田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