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網(wǎng)友們也一直在吐槽這一點。
武打是武俠劇的精髓,是其區(qū)別于仙俠劇、玄幻劇的關鍵所在。但現(xiàn)在的武俠劇基本上都沒有拳拳到肉,符合牛頓定律的武打設計,動不動就飛檐走壁,隔著八米遠打架,或者用各種慢鏡頭、擺造型來湊數(shù),曾舜晞版的《倚天屠龍記》和新版《天龍八部》都有這樣的毛病。
對于這個問題,小書有自己的理解。他表示,現(xiàn)在很多武俠劇的導演都是香港人。的確,二十多年前香港拍的武俠劇非常超前、有新意,令內(nèi)地人嘆為觀止。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技術在進步,觀眾的審美也在進步,可是這些香港導演還在用二十年前的那一套來應付觀眾,再加上現(xiàn)在又有特效的輔助,所以把武俠劇拍得越來越不“落地”。
小書感慨道:“其實現(xiàn)在內(nèi)地很多導演和武術指導都很愛研究武打設計,他們的理念和技術已經(jīng)超越了香港的電視劇導演,但很多大體量的武俠劇都被香港導演拿走了,他們都在干行活兒,沒有進步。”
小五則認為,干行活兒,有的時候也許是無奈之舉。他坦言,現(xiàn)在做一部劇,參與的人員太多了,從平臺的制片人,到編審、運營、市場,再到制作公司的編劇、導演和制片人,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考慮,提各種各樣的意見,“可能你想要的武打是這樣的,但他們不給你發(fā)揮的空間。你覺得演員要選有演技、適合角色的,他們覺得要選有流量,有顏值的。”
“很多參與者都是外行人,根本不懂武俠,你說這能拍得好看嗎?”小五吐槽道。
武俠劇還有未來嗎?
雖然武俠劇式微,但小五依舊抱有希望,覺得武俠劇一定會東山再起。
小五透露,前幾年女性向題材的劇太多了,現(xiàn)在平臺也希望多創(chuàng)作一些男性向的劇,像《慶余年》、《贅婿》就是一個信號。同時,國家現(xiàn)在也在打擊所謂的“娘炮形象”,相信也會鼓勵武俠劇的創(chuàng)作。“如果武俠劇都能像新版的‘射雕’那樣好好拍,大家一定是會愿意看的。”
的確,楊旭文李一桐版的《射雕英雄傳》是一眾武俠爛劇中的一個例外,它在豆瓣上獲得了8.0的高分。之所以優(yōu)秀,就是因為它沒有魔改,尊重原著,演員和角色契合,武打設計質(zhì)量高。
除了新版《射雕英雄傳》,原創(chuàng)武俠劇《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和《俠探簡不知》也因為其優(yōu)秀的制作,給觀眾帶來了驚喜。但遺憾的是,這兩部因為卡司不夠強大和宣發(fā)不夠給力,沒能大火。不過,也讓觀眾看到了武俠劇的一絲希望。
馬藝恒當時拍《俠探簡不知》時,就是抱著“把武俠劇拍落地”的想法——動作設計扎扎實實,“不整虛的”,把打戲拍得干凈利落;也絕不用那些甜寵劇、仙俠劇愛用的濾鏡,馬藝恒甚至都沒有給片子調(diào)色,展現(xiàn)了純正的武俠風審美;劇情也不局限于情情愛愛,而是把整個江湖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
其實拍攝該劇時,整個劇組的人都覺得非常冒險。但沒想到觀眾的評價如此之高,也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新版《射雕英雄傳》和《俠探簡不知》的成功都證明了,當制作方拋開對市場的各種顧慮,沉下心來做好劇,觀眾一定是會買單的。
馬藝恒對于武俠劇的未來,也同樣很樂觀。他表示,仙俠、玄幻對于武俠的沖擊的確很大,但它們不像金庸、古龍的故事有很深的根基,沒有那么高的境界。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觀眾也會厭煩。 相反,武俠劇其實并不過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只要你掌握住了武俠劇的內(nèi)核,原汁原味地拍,每個觀眾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馬藝恒說道。(姜佳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