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指導創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制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大決戰》于近期收官,該劇播出期間收視率多天排名第一,豆瓣斬獲7.8的高評分。
談及《大決戰》出圈原因,有過豐富的厚重歷史題材影視劇拍攝經驗的動作導演孫文治表示,是在保證還原歷史的同時設計出精彩的動作戲,這精彩不在于震撼程度,而是服務于人物故事的細節。
首次展現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首播收視率多次第一 豆瓣評分7.8!
《大決戰》首次以電視劇的形式展現了從重慶談判到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間的史實,這樣一段史詩般波瀾壯闊牽動人心的歷史事實,在劇中導演借助戰略、戰術以及戰斗三個維度立體化的敘事將這段歷史呈現在熒屏之上,以此回望崢嶸歲月禮贊英雄。
自6月25日起,電視劇《大決戰》登陸CCTV-1黃金檔首播。據CSM全國網數據,電視劇《大決戰》首播收視率連續27天排名第一,全劇平均收視率1.23%,單集最高收視份額9.49%,創下近四年CCTV-1黃金檔單集收視最高紀錄。
7月31日,電視劇《大決戰》登陸CCTV-8黃金檔播出。據CSM全國網數據,電視劇《大決戰》全劇二輪播出平均收視率0.73%,平均收視份額4.49%,單集最高收視率1.15%。與此同時這部劇在豆瓣上也獲得了7.8的高分。
《大決戰》由高希希導演執導,在他的高標準嚴要求下,各個部門在拍攝過程中都進行著嚴密地配合。據悉,整個《大決戰》跨3省拍攝,場景共計超700處,營造戰斗場景超85處,戰壕挖掘40公里。這些場景的設置,盡可能還原歷史,保證了觀眾在觀看時候,能夠對當時的歷史環境有足夠的了解和融入感。
《光明日報》評價《大決戰》:“該劇不同于以往同類題材影視創作的風格,它更多聚焦于戰爭本身,對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在廣度上進行了多維拓展,為長達四年的戰爭提供了更為深厚的背景挖掘。”
這個評論充分概括了劇版《大決戰》的出彩所在,用四個月的時間拍攝出了相當于平時三部電視劇體量的劇情。由于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和戰爭大場面比較多,如何在還原歷史畫面的同時,設計出精彩的動作戲,這是橫亙在動作導演孫文治面前的問題。
動作永遠要服務于人物故事
否則再漂亮的動作都會被殺掉
孫文治直言,“既然我們做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要突破這一點,把這段歷史好好說一下。”
動作導演孫文治有多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孔子》《楚漢傳奇》《心術》《那年花開月正圓》《十送紅軍》等,之所以有豐富的厚重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拍攝經驗,這跟他的經歷分不開。早年孫文治跟著香港導演做替身,后來跟韓國英國著名團隊一起合作動作戲,最后成為一名動作導演,這些經歷給了他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思路:拍攝動作戲一定要以文戲的思維發散,動作永遠要服務于人物故事,現實戰爭題材要在真實合理的基礎上追求視覺的震撼力,刻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細節,一個人物的真實感來自于他的生活。
在《大決戰》里,他嫻熟地將這一思路貫穿其中,將一個個戰場中的小人物都塑造得真實而有力量。例如,為了凸顯九連排長武雄關的忠心報國與共產黨的信仰堅定精神,在設計這個人物角色時,動作導演孫文治巧妙設計,利用一桿殘破的紅旗做腿撐起斷了一條腿的身軀,當這具身軀喊出“九連沖鋒”的剎那間,充分將一個人代表一個連隊的悲壯與英勇精神展現出來。
更顯匠心是對于解放軍神槍手杜廣生在這個人物塑造,為了彰顯杜廣生性格孤僻喜歡獨處不愛講話的特征,孫文治給他設計了一個細節,就是讓杜廣生時刻帶著一個裝有辣椒的袋子,心情不好時或放哨時吃一個辣椒,讓自己隨時保持頭腦清醒;打仗時、遇到危險吃一個讓自己鎮定冷靜,時刻提醒自己心中報仇與救國的信念。
其次在設計拍攝宏觀戰爭大場面時,更多表現的是戰爭中的排兵布陣戰術智慧,例如火力配置部署、各兵種的功能性,出兵時機。例如林彪的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圍點打援等經典戰術,在本片中得到充分挖掘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大決戰》的拍攝環境并不如人意,碰巧遇上了北京二十年一遇的寒潮,最低-達到17.9℃,點水成冰連機器都只能依靠燒烤炙熱的石頭取暖保證運行。在這樣惡劣的情況,面臨的困難就是嚴重的群演不夠,可能前一天的設想第二天現場就沒辦法照常進行。在這樣的狀態下,孫文治清晰的明白一個道理,“創作是在真實合理的基礎上散發動作刺激”。人數不夠可以借助先進科技幫忙,但是為了達到更好地效果,就對細節下功夫,站在不同位置的戰士有不同的角色安排,前鋒中鋒后衛,不同的角色匹配不同的兵器,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神態展現。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對于孫文治而言動作導演在進行動作設計的時候必須遵從動作服務于人物故事,否則再漂亮的動作都會被殺掉。(莊自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