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火熱進行中,對于廣大影迷來說,正是集中看片的最好時機,今年北影節“北京展映”單元的影片數量接近300部,是去年的三倍。對于因為疫情而缺失去年北影節的外地影迷來說,這一趟來北京,正是最好的“解渴”時機。
蘇州影迷“KK”:如愿看到了尼古拉斯·雷的五部電影
“今年北影節的展映片單真的是太給力了。”在朝外大街的一個小飯館里,來自蘇州的影迷“KK”這樣告訴記者,說這話時,已經是26日晚上11時左右,他剛從影院看了美國電影大師尼古拉斯·雷執導的電影《孤獨的嫌疑人》出來,就在街上隨便找一家小飯館對付一下,然后再回酒店休息,“我只對好電影有興趣,只要有好的片子,多艱苦的條件我都不會抱怨。”
“KK”9月23日下午從蘇州飛到北京,本來打算一到北京,馬上趕去看一場電影,但后來發現時間真的來不及,于是只好取消。到了北京后,他馬不停蹄地往影院趕,當天晚上就看了蘇聯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1951年拍攝的《鏡子》,“像這樣的影片,只有在大銀幕上觀看,才能體會到它的細膩和偉大。”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KK”每天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一般是凌晨回到酒店,一覺睡到上午11點,然后起床吃飯。接下來,就是密集的看片時間,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多,“我一般一天安排四到五部片子,再多就吃不消了。”當記者對這個數字感到吃驚時,他笑著說,影迷圈中,最高的紀錄是在一次北影節上看了79部影片,“我到現在為止,也就看了十多部。”
“KK”在北影節的影迷圈內非常有名,他是受了家庭的熏陶,小時候母親喜歡看電影,每天晚上都會在家里放一兩部電影,當時用的是錄像帶,這讓他很早就把看電影當作了一個生活習慣。從1998年開始,他就出現在國內的各大電影節上,去別的城市看電影,對于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KK”的北影節之旅開始于2016年,除了去年的疫情,他每年都到。今年的北影節上,他已經看了《鏡子》《穆赫蘭道》等多部熱門電影,但最讓他感到驚喜的是,今年北影節推出了“重磅影人:尼古拉斯·雷”的專題,一共放映他執導的《無因的反叛》《孤獨的嫌疑人》等五部經典影片,“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說,‘電影即是尼古拉斯·雷。’說明這位電影大師在影壇上的地位。”記者采訪的時候,“KK”已經看了他五部作品中的四部,“28日早上去電影資料館看《無因的反叛》,這是好萊塢天才演員詹姆斯·迪恩主演的一部經典電影,看完這部影片,我的這趟北影節之旅就完美了。”
杭州影迷“Daming”:最高興看到《偶然與想象》
“這次北影節最讓我高興的是看到了《偶然與想象》這部影片。”來自杭州的影迷“Daming”這樣告訴記者,這是日本導演濱口龍介最新的作品,是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影片,最終獲得了銀熊獎,“在今年的上影節上,我一直想看到這部影片,但很遺憾最終沒有出現在片單中,這次來北影節真的圓夢了。”
“Daming”是一名翻譯,他曾在北京工作過幾年,疫情期間去了杭州發展,缺席了去年的北影節,“我是9月16日到的北京,已經看了20多部電影,”他的片單包括《巴頓·芬克》《兩生花》等熱門電影,而另一部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蘇聯1971年公映的電影《解放》,這部長達466分鐘的電影讓他看得非常過癮,唯一遺憾的是,看片途中只休息了兩次,每次時間只有15分鐘,“我覺得時間有點趕。”
2018年北影節上,“Daming”在17天的展映時間里,一共看了49部影片,如此密集的看片,對于影院的路徑選擇非常重要。他聊起這個話題來如數家珍,“今年北影節的看片主要集中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天幕新彩云國際影城、深影國際影城(學院南路店)、地質禮堂和北京劇院這五個地點,只要事先策劃好,就可以搭乘地鐵和公交很快轉場,跑起來也不是很累。”
“Daming”上學時學的是自動化專業,在他看來,北影節的大部分資深影迷,都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對于電影的熱愛,更像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東西,在心中流淌。他記得,2015年他第一次在北京電影節上看了《黨同伐異》這部經典影片,這是大衛·格里菲斯1916年拍攝的鴻篇巨制,光是其中一場的戰爭場面,就動用了16000名演員。這部影片中使用的交叉剪輯手法和“最后一分鐘營救”技巧,開創了電影表現的新紀元。這次看片,讓他對北影節的展映單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跟“KK”一樣,“Daming”也是一個蒙頭看片的影迷,他最在乎的就是能夠在電影節上看到更多的好片子,其余的都不是很關心。每年北影節期間,都是影迷“力仁”最忙的時候,除了盡可能多地看到自己心儀的片子,他還要在影迷群里發一些自己設計的電影海報,這些海報上面都會寫上“出”和“進”的字樣,代表可以賣出和買入,這些買賣都在群里進行,價格也是平價,是影迷之間的互動,“今年北影節的票比較好買,除了《兩生花》我沒有搶到外,別的都看了,最喜歡的是《十誡》和《鏡子》。”
對于今年的北影節,“KK”在點贊展映影片質量的同時,也提了小小的意見,“在服務和管理上還有提升的空間,有些放映環節還可以做得更好,現場工作人員在交流時聲音可以再低一些。相信隨著北影節所有人的努力,會越來越完美。明天的北影節,我們再見!”(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