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勛》之《無名英雄于敏》單元于9月29日在北京衛視開播。該單元由執導過《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等熱門作品的沈嚴導演擔綱,王小槍編劇,齊聚了雷佳音、倪妮、楊爍等演員,刻畫了一段以核物理學家于敏為代表的中國科研人員,為研究氫彈理論日夜奮戰、孜孜以求,“草稿紙鋪滿戈壁灘”的艱苦歲月。
20世紀60年代,面對發達國家的嚴重封鎖,中國只能白手起家研制氫彈,于敏便在這樣的境況下加入了氫彈理論預研工作。當時,中國只有一臺每秒運行萬次的計算機,而95%的時間都要用于保障其他科研項目,于敏只能帶領團隊利用剩余5%的時間。沒有計算機時,他們就打算盤、畫圖紙,人手一把計算尺,夜以繼日趴在桌上埋頭筆算。靠著最“原始”的計算工具,我國第一個從氫彈理論到構型的基本方案逐漸在這群科學家的筆下成型。
然而,科學家們如何從大量密密麻麻雜亂無章的數據中抽絲剝繭、理出頭緒,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又有多少科學家舍棄小家、嘔心瀝血,甚至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這樣的故事鮮為人知。“想把這些事情講給更多的國人聽”,是導演沈嚴的創作初心,而對于內容定位,他希望以寫實之法呈現人物鮮活的一生。“我特別不希望把片子拍成偉人傳記。”角色越是高高在上,就離觀眾越遠。于是,主創們認真研讀紀錄片等資料、拜訪于敏先生的家人、采訪他的同事和學生,一點點構筑起劇本里那個生動的“于敏”形象,重現五十多年前那段艱苦但熱血的日子。
對于主演雷佳音來說,演繹于敏這個角色,讓他遇到了不小的難題。“我以前演的大多數是虛構的人物,而于敏卻是個實實在在的人。”在充分了解于敏的事跡后,雷佳音更有壓力了,“要讓他的同事們一看就能說,‘呦,這就是于敏老師當時的樣子’,我做不到。”于是,雷佳音干脆卸下了包袱,只當做是完成最普通、最日常的任務,“演一個好看的故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