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壟斷OR劇作失敗?
自制劇崛起 版權劇費用遭腰斬
到底是平臺壟斷,擠壓中小影視公司生存空間,還是劇作本身的問題呢?
“平臺壟斷市場,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片子特別好,平臺肯定也不敢錯過。”制片人曹春楠說。“從片子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平臺給不出那么高的價格我覺得也正常,楊利是做發行起家的制片人,她們以前把片子發行給平臺,拿到預銷售合同就萬事大吉了,但現在市場環境不是這樣了。”
制片人林樹也直言,短短幾年,電視劇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開始市場上基本上都是電視臺播出的“臺劇”,第二個階段是電視臺占大頭,視頻網站跟播的“臺網劇”,第三個階段是視頻網站主導,電視臺跟播的“網臺劇”。
“在‘臺劇’階段,基本上湘江浙滬京這幾個電視臺買什么,視頻網站就買什么,而且只要這幾個一線衛視播出的劇,視頻平臺一集給出的價格在200—800萬之間,也就是起步價200萬。”林樹說,“在這個階段,因為視頻網站不做劇,所以他們評判劇的標準就是衛視播的就是好劇。”
當視頻網站開始自制劇后,版權劇的市場地位逐步下降。
“臺網劇”階段,視頻網站雖然還會跟買五大衛視播出的劇,但因為有了自制劇內容,所以大部分版權劇已經給不了200萬每集的價格,降到了100萬。當時間來到“網臺劇”階段,視頻網站的自制劇已經占到了電視劇總產量的70%左右,他們有大量的自制劇內容,對版權劇的需求已經可有可無,所以版權劇價格再次遭到腰斬,出現了楊利所說的一集20萬的價格。
“視頻網站的做法不難理解,花同樣的錢做自制劇,他們擁有永久播映權,而買版權劇的話,可能只有八年播映權,那當然前者更劃算。”林樹說。
尷尬的是,還有一大批如《奪金》《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這樣的作品對市場的變化渾然不知。這些項目基本上都是三四年前開拍的作品,那時候演員片酬雖然有所降低,但稍微有知名度的演員,片酬依然有幾千萬,所以一部劇投資過億不奇怪,想要收回成本,一集20萬遠遠不夠。
“當時他們拍的時候,是奔著200萬每集的版權費去的,結果人家給20萬,當然氣不過。”林樹直言道。“但市場變化就是這樣,不能因為你耗費心血,投資巨大,視頻網站就要花高價買你的劇。”
燦燦透露,像《奪金》《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這樣的版權劇賤賣的情況在業內不少,“據我所知,張翰另一部作品《海洋之城》也是低于成本價賣了”。此前楊利在接受采訪時也曾透露,袁泉和陸毅主演的電視劇《風再起時》在衛視播出的當天,也沒有上網絡平臺,因為平臺給了低價,片方給氣壞了。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及時止損,畢竟說白了這還是個生意,做個APP自己播,沒有原始用戶積累,沒有廣告和流量,你賺什么呢?”燦燦說,“拍劇的目的是給觀眾看,如果觀眾都看不到,有什么意義呢?”
版權劇還有未來嗎?
精品大劇或低成本劇作才是出路
楊利曾在采訪中提到,版權劇被稱為“末端劇”,那電視劇的鄙視鏈是什么樣的呢?以及,版權劇還有未來嗎?
制片人曹春楠透露,如今電視劇行業確實存在鄙視鏈,大IP大卡司的網絡自制劇站在鄙視鏈的最頂端,緊接著是小成本的甜寵劇,24集,投資在六千萬左右,網站馬上就能買,第三種是壓縮成本制作的,而且能在央一央八播出的劇,第四種就是“臺網劇”。
“第三種劇可能不是網站自制,但因為它們把成本控制的很好,又可以在央一央八播出,再加上地方宣傳部還能補貼大概一兩千萬,一個戲最起碼能掙個1500萬左右。”曹春楠透露。“當然,正午陽光、新麗、耀客、檸萌這樣的公司出品的版權劇,因為大多品相都非常好,又跟平臺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不在這個討論范圍內。”
曹春楠認為,臺網劇之所以被成為末端劇,是因為前幾年,一部作品想要達到臺網劇的標準,按照原來的演員片酬,男女演員分別就得五六千萬,一部戲下來投資過億,但電視臺和視頻網站能給到的版權費卻逐年下降,甚至腰斬,加上臺網劇拍攝時需要墊資、播出時要保證收視率,結果還虧錢,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擔這個風險了。
那版權劇還有未來嗎?
業內人士燦燦認為,視頻網站不可能完全取代電視臺,所以版權劇還是有未來的,但制作版權劇的人在拍攝方式和運作方式上要與時俱進。
“電視劇現在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三小類,兩大類分別是主要在電視臺播出的精品大劇和在網站播出的網劇,網劇又主要分為甜寵劇和與國際水準接軌的精品網劇,如《隱秘的角落》《雙探》之類。還有一種就是壓縮成本的劇作,也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如果還按照以前那種老湯老路老方式的去拍,那必死無疑。”燦燦說,“當然,正能量的劇也得與時俱進的拍,像《覺醒年代》一樣,用細節突出品質。”
而在運作方面,燦燦認為,目前主要有兩種運作方式,要么用好項目提前敲定平臺,跟平臺簽約后再拍,要么讓平臺自制,自己賺取一定的利潤費。“如果還像以前一樣,你自己幾個億把戲拍了,然后讓視頻網站給你想要的價格,結果你要300萬,視頻網站只給你30萬,那你不就抓瞎了么?”
有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視頻網站的審美可能會越來越單一,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電視劇的多樣性,但燦燦認為,應該讓市場來調整,而不是人為干預。
因為視頻網站在發展的這些年,也經歷了幾個階段,從跟著電視臺買,再到迷信流量演員、大導演,再到如今的扎堆甜寵劇題材,不難看出,視頻網站選劇的標準一直在迭代更新,這背后何嘗又不是市場自我優勝劣汰的結果呢?
“如今這樣的市場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逼迫著制作版權劇的制作人,要拿出更高的水準來說服視頻網站,只有精品大劇才配要高價,原來那種隨便搭一兩個有名的演員,劇作水平一般的作品,一集就能拿200萬網絡版權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莊自修/文)
(備注:燦燦、曹春楠、林樹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