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
別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我們真的要過了很久很久,才能夠明白,自己真正懷念的,到底是怎樣的人,怎樣的事。
——張愛玲
本文轉載自“視覺志”
ID:iiidaily
作者:本獸君
最近,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上映了。
談到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不容忽視的是原著作者張愛玲。談到她,她和胡蘭成的狗血愛情呼之欲出。
張愛玲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卻傷害她最深的男人:
一個是胡蘭成,一個是她的生父張志沂。
張愛玲父親(左二)
前者在婚姻中對她的欺騙,讓她不再相信愛情。
后者在張愛玲童年對她的虐待,讓她無緣父愛,終身追尋而不得。
但凌駕于兩個男人之上,傷害張愛玲最深的卻是一個女人,張愛玲的母親:
黃逸梵。
黃逸梵出生于滿清沒落貴族家庭,祖父黃翼升曾任長江七省水師提督。
這樣的家庭里長大,外加母親是妾室,作為女子她未逃脫裹腳的命運,讀書也是去的私塾。
時代的動蕩為她撞開了一線希望,也讓她身上產生了一種割裂感:
身體被封建思想荼毒,卻在因緣際會下接受了五四新潮思想的洗禮。
黃逸梵
一邊是包辦婚姻。
19歲,她便在家人安排下,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張志沂:清末名臣張佩綸和李鴻章女兒李菊耦的獨子。
一邊是出走。
張志沂抽鴉片,嫖妓,娶姨太太一樣不差。黃逸梵恨他懶散墮落,兩人的生活便只剩下無盡的爭吵。
終于,黃逸梵遠走歐洲。
那時,她已誕下一雙兒女,張子靜和張愛玲。
張愛玲母親在倫敦
在張愛玲幼時記憶里,母親黃逸梵站在鏡子前,綠短襖上別著的翡翠胸針特別顯眼。
母親在張愛玲眼中,是女神般的存在。
她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像母親一樣:“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團,吃一切難以消化的東西。”
生母的離去,更讓她對母愛產生了別樣的向往。
只不過,現實里的張愛玲面對著更糟糕的原生家庭:繼母和狠毒的生父。
仰仗著祖輩遺產,父親張志沂終年泡在煙霧繚繞的鴉片煙里,繼續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鴉片巨大的開銷下,張愛玲穿著繼母遞來的碎牛肉色舊棉袍,和弟弟過著遭人白眼、提心吊膽的生活。
黃逸梵離開前,曾和張志沂協議:
女兒的教育問題,包括要進什么學校,都需先征得她的同意。
但到了協議的執行上,張愛玲卻要主動追到父親所在的煙館,向避而不見的他討要學費。
張愛玲和弟弟
不美好的現實,讓張愛玲更加想念遙遠的母親。
張愛玲16歲那年,黃逸梵回國。
心心念的她,不免探望生母勤了些。放在繼母眼里,則是“來了親媽忘后媽”,心里不大快活。
為此,張愛玲和家里免不了一番爭執,卻因此差點被父親打死。
接著是父親對她大半年的居家囚禁,外加期間患了兩次傷寒,差點要了她的命。
壓抑的后媽家庭和不作為的父親,時勢催促著她做下了一個和母親同樣的決定:
出逃。
逃向她以為的天堂,母親的懷抱。
距離產生美。
當張愛玲以為她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母親時,真實的母親卻給了她當頭一擊。
母親對她期望甚高。
對于張愛玲的未來,母親給了她兩條路:
若要早早嫁人,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余錢兼顧到衣裝上。
張愛玲選擇了后者。
張愛玲
黃逸梵為張愛玲請了個猶太教師補習數學,每小時費用是5美元,這在當時是筆不小的數目。
張愛玲發奮圖強。
1938年,她報考英國倫敦大學,奪得了遠東區第一名。(因為戰事,張愛玲最終沒去倫敦大學,而是入學了香港大學。)
但作為出走夫家的末代貴族女性,黃逸梵的經濟狀況并不佳。
相比于回報緩慢地做獨立女性,她顯然更在意教張愛玲應該如何「討好」人。
她調教著張愛玲走路的姿勢、看人的神態、應該如何說話,儼然把女兒當作名媛來培養,嫁個好人家。
很不幸,張愛玲學得跌跌撞撞的。
日復一日的瑣事中,張愛玲越來越不符合她的期望,她對她的耐性一點點消失,動不動就開罵。
沖著她咆哮,當著別人的面罵她是豬,說她“活著就是為了害人”。
母親發泄完自己就走掉了,留下未成年的張愛玲在原地,久久難以釋然:
“我覺得我是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著像一切惶惑的未成年人,因于過度的自夸與自鄙。”
父親那里沒有得到愛,是在她預期內的。
但對于母親,她是抱有極大期望的。期望和失望之間的落差,讓張愛玲對母親的恨更決絕。
黃逸梵傷害張愛玲最深的,要數「800塊錢事件」。
在香港大學讀書時,因為學業出色,張愛玲的老師佛朗士給了她800塊港幣作為獎勵。
這份獎勵對她很重要。
因為這是她人生第一次靠自己努力得到的報酬,是作為女人,證明自己獨立能力的「生存許可證」。
張愛玲興高采烈地回家,和母親分享著這份喜悅。
母親只是輕飄飄地,讓她把錢擱那兒。
結果沒兩天,張愛玲得來不易的「許可證」,就被母親在牌桌上輕易地輸掉了。
同時,母親“后知后覺”地質疑她獎學金的來源,甚至懷疑那是和老師不正當交往所得。
表面上,她催促著女兒去向老師道謝。
等到張愛玲正在洗澡時,她卻沖進浴室,檢查她還是不是處女。
由于和母親生活,張愛玲的一切都仰仗著她。屢次被母親傷透了心之后,她心里蹦出了一個詞:
還錢。
為此,張愛玲寫小說、攢錢。還完所有母親的錢、也就兩清了她欠母親所有的債。
所有的瓜葛,從經濟上扯斷是最徹底的。
和胡蘭成斷絕關系,張愛玲給他寄去了三十萬稿費,兩人從此兩不相見。
和母親斷絕關系,張愛玲將攢下的錢,換成了兩根明晃晃的金條。
等到母親歸來,她將它遞給她:“感謝你為我花了這么多錢,我心里過意不去。”
話里透露著決絕和客套。
黃逸梵感覺到了這份涼薄,哀戚道:“就算我讓你不好過,你也不必對我這樣!”
言畢,母女倆一個去了歐洲、一個到了美國,相隔萬里,死生不復相見。
1957年9月,遠在英國的黃逸梵到了油盡燈枯之際,她給張愛玲寫了一封信,說:“我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見你一面。”
張愛玲沒有去,只是寄去了100美元的支票。
36歲時,張愛玲和第二任丈夫賴雅還曾有個孩子,但她是篤定不要孩子的。
四個月的男胎,被她打掉沖進了馬桶。
不要孩子,是因為張愛玲覺得,生下的孩子一定會對她壞,會替她母親報仇。
有多痛苦就有多才華橫溢。
張愛玲用她的才華,在文壇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一頁。當了解背后的一切,一切顯得那么令人心酸。
后來她遠走國外,給完胡蘭成30萬分手費的她,在異國他鄉過得并不寬裕。
母親逝世月余,她收到了一個遠洋包裹,里面裝著母親的遺物:一箱子古董。
它們讓張愛玲度過了那段艱難時光,同時讓她意識到,母親是愛她的。
但她已經不在人世。
她們倆甚至都沒有一張合照。
晚年,張愛玲時常獨自對著墻壁自語。鄰居看到后問她:“您需要幫助嗎?”
張愛玲答:“請您理解,我在與我的媽媽說話呢。來日,我一定會去找她賠罪,請她為我留一條門縫!”
屠呦呦 丨吳孟超丨袁隆平丨鐘南山
楊振寧 丨 赴美兒童 丨 孟晚舟
趙文卓 丨吳京丨沈騰丨小沈陽
2008中國往事 丨 80年代回憶錄
趙雷丨樸樹丨許巍丨李健丨韓紅
李榮浩 丨彭磊丨馬東丨大張偉
黃家駒 丨 張國榮 丨 周星馳
張學友丨李宗盛丨王力宏丨劉德華丨謝霆鋒
胡歌 丨 王寶強 丨 陳道明 丨 張譯
汪曾祺 丨弘一法師丨作家蕭紅丨 王小波
點擊閱讀原文
看更多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