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第三季收官了,正如尼格買提發的告別文,節目結束之后,不寫點東西,倒像是會辜負了誰。
因此,芒媽也想寫點東西。
或是追求當下的儀式感跟它說一聲再見,也或是有感而發不想辜負這一刻生活暫時的留白。
豆瓣8.4,知乎8.7,以及B站一如既往的9.9并不足以完全說明它的成績。
和前兩季相比,第三季有一種更自然的人性化的感動,它帶著我們去有人的地方尋找風景,讓我們領略風景的同時也在追問本心。
恰到好處的歡喜,恰到好處的克制,每看完一期都不自禁地吐出一口濁氣,仿佛心情都釋然了不少。
“Sunny”組合依然下飯
央視主持團的另一面
第三季的固定主持依然是“Sunny”組合——
尼格買提、撒貝寧。
今年的撒貝寧不僅是搞笑擔當,還愈發在戲精的路上越走越遠。
第一期嘉賓們給鄉村孩子當一日老師,別人是來上課的,撒貝寧是來搗亂的。
上面老師講課,他就在下面說小話,李梓萌就差直接往他的頭上招呼了!
有了前車之鑒后,輪到尼格買提上課,第一件事就是罰“問題學生”的站,讓他面壁思過。
不過這壁是面了,過卻一點兒也沒思。
和尼格買提一起唱歌,尼格買提用流行唱腔,撒貝寧就不走尋常路非要用美聲,弄得學生們哄堂大笑。
只是對尼格買提來說,這消停永遠都是暫時的。
兩個人經常走到哪兒鬧騰到哪兒,明明是個慢綜藝,經常因為他倆熱鬧到不行。
比如尼格買提“強買強賣”式讓撒貝寧請自己喝咖啡,
撒貝寧一邊普法據理力爭,
一邊加戲跟老婆麗薩打電話問自己的支付密碼是啥,把尼格買提看得一愣一愣的~
兩個人還互相往對方臉上抹蛋糕、抹油漆,幼稚到不行。
不過搞笑歸搞笑,撒貝寧這一季如此“瘋癲”倒不只是為了增強喜劇效果。
撒貝寧知道最近尼格買提因為媽媽生病心情一直很沉重,而自己多鬧他一會兒,他的注意力就能多分散一點,心情也能更好一些。
其實這些撒貝寧之前都沒有明說,但尼格買提心里什么都懂。
這是他們不同以往做主持時更活潑的一面,也是不同以往更脆弱的一面。
尼格買提想讓觀眾看到平凡角落的一張張平凡面孔,但通過節目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作為主持人之外最平凡的情緒。
不得不說,似乎每一個央視主持人到這個節目里突然就都“不正經”了起來。
誰能想到平常看上去嚴肅穩重的他們,玩沖浪時居然也會開心得哇哇大叫呢!
我們好像重新認識了這些主持人,他們有學識有見地卻并不孤高,內心赤忱自在,康輝知道有老育種家喜歡自己后還特意趕飛機來給人驚喜。
而他們也通過這個節目發泄著積攢已久的情緒,表達著對家人的愛和思念。
最讓芒媽淚奔的環節就是大家輪流站在高處朝著夕陽喊話。
康輝大聲地喊“我愛你”,沒有說對象,卻包含了一切。
李思思和任魯豫泣不成聲地叫著逝去的親人的名字,心里那個缺口依然在,但無形之中填補了一些。
尼格買提說主持人本質是孤獨的,但他們在《你好生活》中卻并不孤獨。
他們可以暫時逃脫主持人的身份,談友情、談愛情、談悲傷、談快樂,活生生的像我們周圍的人。
離生活更近
每個人都是平凡英雄
第二季節目最后一期時,尼格買提和撒貝寧跟小朋友們背了白居易的《草》。
很巧,第三季第一期的主題也是“小草”,而且尼格買提給鄉村孩子們上課時也講了《草》這首詩。
小草脆弱但頑強,有勇氣并堅持,即使會經歷挫折,但生命力依然旺盛。
尼格買提講這首詩的初衷是想把小草的精神傳遞給孩子們,而且孩子們本來就是一顆顆正在茁壯成長的小草。
但芒媽覺得,“草”更是在說每一個在生活中努力的人。
在貴州畢節錄節目時,有一位老奶奶,丈夫去世,兒子兒媳意外離世,年邁的她獨自一人拉扯著5個孩子生活。
我們不能想象年邁且腿腳也不好的她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只知道面對鏡頭她總是在笑。
在聽完尼格買提和撒貝寧為他們一家改造房子的計劃后,奶奶道謝時才終于忍不住哭了出來。
正如撒貝寧說的,奶奶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一定是幸福的,但這幸福是用多少隱忍換來的呢?
節目最后一期設置了“平凡英雄”獎,這個獎沒有頒給確定的誰,因為它是頒給每一個像畢節奶奶這樣的普通人,他們像小草一樣平凡,卻也像英雄一樣不平凡。
這些平凡英雄里,有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把它做到了極致。
85歲的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院長,數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的熱情投入到種植糧食當中,他在海南育種的“浚單”系列玉米品種已在全國推廣種植3億多畝。
因為春節時正值玉米授粉的關鍵時期,所以程老在開始研究玉米后就沒有回家過過年,父母和妻子去世的時候自己也沒有在身邊。
聊到這些程老是傷心的,但他說為了讓大家吃飽飯,不遺憾。
也有人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他們為修復海底珊瑚而努力,一代繼承著一代。
他們從小學就開始練習冷門的體育運動,想要為國爭光。
節目里出現太多人了,中國女排、快遞員、修塌墻的村委會......甚至有時,都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景在人的底色之下,生活在人的底色之下,是無數個平凡的人構成了我們眼前完整的景和生活。
或許默默無聞,但到處是充滿力量的吶喊。
在旅途中和這樣的平凡英雄問聲好,才是真正的對生活說你好。
夠真實才有沉浸
夠純粹才凸顯使命
有一期毛不易來了,采訪里他說沒想到這么累。
確實,這一季相比前兩季更辛苦了一些,而且是實打實的體力上的辛苦。
就拿毛不易參加的這兩期來說,第一天大家實實在在地插了大半天秧,第二天又爬了好幾個小時的山去找泉水的源頭。
嘉賓體驗真,節目正片更真,用最簡單的剪輯手法最大程度的去還原事情的全過程。
給畢節奶奶改造房子時,專門有一期是尼格買提和撒貝寧去討論如何改,大到采光保溫安全等問題,小到門的尺寸和地板的材質,事無巨細的呈現了出來。
讓芒媽恍惚想起了小時候鄰居翻修房子時大人湊到一起的畫面。
啰嗦嗎?
其實并沒有。
正因為這份真,無論是嘉賓,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才有了沉浸式的切身體驗,所得到的感悟才不會流于表面。
我們懂為什么李梓萌給孩子們上完課后說的這一席話,因為看完節目的我們仿佛和他們一起經歷了一遭,有著同樣的感受。
節目不板正,也不貪心,就把生活赤裸裸的放在我們面前。
我們既會被節目的旁白幽默到,即使拍攝中遇到了各種壞天氣,還會嘻嘻一笑說下雨也挺好。
也會被節目感染到,從而賦予自身種種使命。
修復珊瑚這一期,看著節目開頭羅列的一個個數字,我們觸目驚心。
但就像旁白提問的,看過之后,我們做了什么?
我們總應該做些什么的。
插秧這一期的結尾,除了加入了水稻茂盛的回訪鏡頭外,袁爺爺手拿稻穗的油畫也徐徐展開。
吃水不忘挖井人,慶祝有豐收的同時,不能忘記致敬曾今為之奮斗的人。
而節目里嘉賓每一次的光盤行動也是最好的致敬,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還有節目傳達出的鄉村振興、學習長征精神、環保再生等等價值觀,都在提醒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節目很慢,但不空洞。
節目很真,因此那份溫情一直在。
我們感受著最樸實的生活狀態,也思考著自己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就像芒媽文章最開始說的,去有人的地方尋找風景,領略風景的同時追問本心。
我們看到了山山水水,也撫慰了長久以來躁動的靈魂。
生活最初的樣子,可能就應該是這樣吧。
向生活說一聲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