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國產綜藝攤上涉嫌抄襲的事了。
優酷官宣要推出綜藝《魷魚的勝利》,稱此綜藝是一次智力與體力的大挑戰,也是“一場大型兒時游戲回憶殺”。
主打看點是大型兒時游戲回憶殺,搭配故事劇情,采取團隊作戰模式,讓人從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收益。
再看這概念海報,粉紅色的圓圈、三角、方塊等元素,以及內容宣傳,很難不讓人聯想起最近大熱的韓劇《魷魚游戲》。
不能說與《魷魚游戲》毫無關系,只能說是一模一樣,正當大家猜測優酷是找網飛要了IP授權么?
網飛便回應:沒授權。
這就很尷尬了。
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優酷迅速被網友罵上熱搜,還引起了韓國網友的圍觀和指責。
優酷的抄襲行為,給韓國網友和媒體遞去了話柄,讓人罵慘了這部綜藝。
綜藝制作方緊急道歉,將責任推到工作人員頭上,并以“工作上的失誤”為由掩飾過去,還把原先的綜藝名字《魷魚的勝利》改成《游戲的勝利》。
但網友依舊不買賬,表示就算是初稿也不能搞抄襲,國外不少媒體也用了“又抄襲”的字眼作為標題抬頭。
我們整天罵韓國人偷我們的文化,但在綜藝上我們確實不止一次被曝抄襲了。
01 “自發模仿”的精品時代
縱觀國內綜藝發展史,這三十多年來不是沒有精品誕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一檔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的娛樂節目《正大綜藝》, 于每周日晚6點播出。
初出茅廬的楊瀾和當時紅遍全國的的姜昆坐在一起,一同念道: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每期節目結束時,都以翁倩玉演唱的《愛的奉獻》結尾。
熟悉的旋律和歌詞“愛是love,愛是amour,愛是rak,愛是愛心,愛是love”感染了幾代人。
也正是這檔節目打開了大家的眼界,成為普通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娛樂貧瘠的時代,《正大綜藝》橫空出世,成為全國現象級節目, 但這檔節目并非原創,而是引進自中國臺灣的《繞著地球跑》。
在90年代,像后來的《幸運52》、《開心辭典》等優質綜藝,成為人們周末必看的精品。
其實它們也并非純原創作品, 《幸運52》購買了英國BBC博彩競猜節目《GO BINGO》版權。
雖然節目雛形都源于自文娛產業高度發展的歐美國家,但經過本土化制作后,創新性十足。
當然這里最想說的還是湖南衛視,其全民化娛樂形式早在90年代就開始了。
97年湖南衛視在借鑒了香港《綜藝60分》后,推出了《快樂大本營》,邀請了還是新人的李湘何炅主持。
完全跳出歌會模式的環節,讓主持人在嘉賓互動中隨機應變,豐富的游戲形式、談話調侃,也拉近了觀眾和明星的距離,一直收視不俗。
之后,湖南衛視又借鑒了韓國的《情書》和臺灣的《非常男女》,推出了一檔婚戀節目《玫瑰之約》。
沒有任何宣傳炒作,節目在98年悄然開播,十二位俊男靚女談笑風生,最后看速配能否成功。
它的開播首開電視媒體婚戀節目先河,也捧紅了昔日當家花旦仇曉。
90年代的綜藝節目,雖說自發模仿與借鑒成分居多,但能看出導演、編導們的匠心精神,所以幾乎都是精品。
02 千禧年后的選秀時代
千禧年后,市場化和娛樂化的氛圍逐漸彌漫開來,綜藝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
這十年,也是“電視文化”的黃金時代,但同時也因為單一性,曇花一現般迅速頹靡。
湖南衛視率先舉辦《超級女聲》選秀節目,引發全民狂潮,尤其是第二屆周筆暢、李宇春、張靚穎的爆紅,至今節目難以企及。
而幾家粉絲也展開“誰家偶像更棒”言論之爭、氪金花錢發短信,內地飯圈文化有了雛形。
《超級女聲》的爆紅打造了一個絕對草根化的平民選秀,之后各大衛視不甘示弱。
東方衛視舉辦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推出《絕對唱響》等選秀綜藝,李易峰、薛之謙等帥哥的亮相,引發無數迷妹花錢投票競折腰。
2005年后,內地正式進入狂熱追星時代,也稱中國選秀元年。
但以上節目被質疑,直接抄襲了國外的選秀綜藝《美國偶像》,還引起國外媒體的控訴和版權糾紛。
制作《美國偶像》的FremantleMedia公司還把《超女》告了,但天娛早就有備而來,利用節目宗旨不同,主持人數量不等,選手排名等打贏了官司,并給出了類似“借鑒不算抄襲”的解釋。
當是否抄襲在法律層面已有定論時,綜藝節目又找到了財富密碼。
在肆無忌憚地“借鑒”節目形式,打造偶像的基礎上,還要挖掘素人選手背后的凄慘經歷與身世,打造出催人淚下的勵志故事。
這種不“真”的真人秀,成了收視的有力保障。
整場節目下來,選手唱了什么不重要,只記得過于悲慘的他們讓觀眾哭哭啼啼,淚流滿面就可以。
然而就在大部分人以為2005年是選秀輝煌的起航時代時,沒想到2007年選出《快樂男聲》的冠軍陳楚生后,選秀綜藝就進入疲軟期。
過度同質化的綜藝已令觀眾應接不暇,甚至生厭。
再也沒能出現像李宇春那樣的全民偶像,選秀時代在這十年留給大家的,似乎只是一場空喊口號的白日夢。
03 抄襲成風的娛樂時期
一個時代的神話終將落幕,爭議終將過去,唯有記憶落地生根。
在選秀停辦了幾年后,綜藝節目一度陷入制作束縛中。
2010年,東方衛視花200多萬從英國買來版權,播出了《中國達人秀》。
為了確保節目能順利吸引觀眾,從片頭制作到節目剪輯,甚至主持人的主持方式,都由英國人遠赴中國親自指導。
節目倒算成功,那年節目收視率不俗, 之后卻再也沒有萬人空巷的節目誕生 。
直到2012年,浙江衛視引進荷蘭版權,打造出《中國好聲音》。
節目在那年一騎絕塵,領跑所有衛視,成功走紅的吉克雋逸、袁維婭至今還活躍在娛樂圈中。
而湖南衛視,作為地方衛視綜藝節目的老大哥,自是不甘落后,最終決定引進韓國版權,推出了節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
果真好評如潮,收視和口碑齊飛。
不少明星像張亮憑借自家萌娃打開知名度,黃綺珊因為高超的歌技翻紅,鄧紫棋顏值才藝俱佳開啟事業新征程。
緊接著浙江衛視斥巨資,購買韓國當紅綜藝《running man》版權,改名《奔跑吧兄弟》再次爆火。
版權引進的好處讓各家衛視眼紅,從此,國產綜藝進入買韓國版權的泛濫時代。
節目形式變得豐富了,但幾乎無原創可言。
像芒果臺憑借高超的剪輯技術,各種婆媳不和、夫妻冷戰、情侶吵架、重歸于好等抓馬橋段,引發全民熱議。
那些所謂的真情實感,惹人爭議的話語,多有賣弄人設,為節目炒作嫌疑。
看了這些節目更不難發現,我們的綜藝與韓國原版相似度極高。
任務游戲形式、嘉賓人設等都有重合,甚至有的節目干脆邀請原版編劇,拍攝和制作也都是由韓方制作團隊主導,劇本痕跡嚴重。
雖然節目出圈,但千禧年后韓流才火爆亞洲,韓娛才發展。
他們的節目達不到歐美國家綜藝模式成熟,仍有瑕疵,比如過度煽情,強行大團圓結局,都令觀眾吐槽聲不斷。
沒過幾年限韓令以及版權費,讓各大衛視平臺為了規避風險、節約成本,直接光明正大地抄襲。
近幾年我們熟悉的頭部綜藝幾乎均是抄襲。
什么《中餐廳》抄襲《尹食堂》,《向往的生活》抄襲《三時三餐》,《親愛的客棧》抄襲《孝利的民宿》,《中國有嘻哈》抄襲韓綜《Show Me The Money》,《花兒與少年》抄襲tvN《花樣系列》,《偶像練習生》抄襲《Produce 101》。
有韓國網友列出,國產綜藝抄襲人家的節目多達34部。
羅PD憑一己之力,幾乎養活了整個中國綜藝界,也導致韓國國會出臺一項新法案,專門針對國產綜藝抄襲韓國綜藝。
霸屏節目幾乎都是“舶來品”,原創缺失成了中國綜藝最大的詬病。
抄襲借鑒一時爽,被批判時火葬場。
04 國產綜藝的出路
我們是沒有好的國產原創綜藝嗎?
當然不。
2014年后網綜崛起,似乎為人們帶來些許希望,米未打造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綜藝《奇葩說》。
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看法,借辯論引發觀眾思考與共情,還捧出了傅首爾、冉高鳴這樣的金句爆款選手,刷爆朋友圈。
優酷也根據年輕人喜好,推出舞蹈類綜藝《這就是街舞》,成為當年的爆款,也讓街舞這種小眾文化走向大眾。
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舞者齊聚一堂battle,屏幕前的我們難免會被他們的熱情感染,而且節目還被海外買了版權。
網綜的崛起不代表傳統綜藝沒落,《朗讀者》《國家寶藏》《見字如面》等神仙綜藝紛紛播出。
從梁家輝到張國立,從寧靜到沈騰等,復原了當年的歷史文化故事,實力派們也輸出了最強演技。
“全景式”敘述增強了氛圍感,在感受這種文化魅力的同時,邀請專家講述故事,讓人引以為傲的歷史華麗呈現。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太缺少這種撼動心靈的綜藝, 植根于傳統文化、大自然,用心去感悟生命的節目,讓人找到了全新的方向。
近兩年,愛奇藝、騰訊等平臺陸續推出《登場了敦煌》、《樂隊的夏天》、《奇遇人生》等佳作。
各大衛視也開始展現原創實力,比如《聲臨其境》、《歡樂喜劇人》等等, 在帶給大家驚喜 與歡聲笑語的同時,治愈了生活的喪。
我國地大物博、鐘靈毓秀,有那么多素材可以深挖,為何非要挪用別人的文化,去做一檔檔不倫不類的節目?
如今,這檔所謂的《游戲的勝利》綜藝,讓大眾頗為難堪,更揭開了國產綜藝抄襲多年的遮羞布。
由于原創節目需要耗費開發成本,風險較大,市場遇冷影響后續招商,所以韓國繁榮的綜藝表象,使得一些創作者愈發懶惰,一味迎合市場賺錢。
在這里還是真誠地希望,創作者們能專心搞原創作品,帶給大家具有深思意義的節目,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暫的流量和利益。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