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息了。
Sir說的是我司頭號時尚博主,王炸炸本人。
周末剛看完《梅艷芳》,炸炸的文章便刷屏朋友圈——
她親自采訪了劉培基本人。
沒錯,就是電影里古天樂飾演的角色,梅艷芳御用形象設計師Eddie哥。
他們聊了挺久,關于電影、梅姐,和種種往事中的細節。
他和梅艷芳的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樣的?梅姐告別演唱會上的兩套禮服,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樣的不實報道,令他氣得大罵“神經病”?
……
看完Sir完全理解了炸炸的激動和眼淚。
Sir的那篇下周見,今天主場,有請炸炸和劉培基先生。
我是炸炸不哭的分割線
昨天,電影《梅艷芳》上映。
之前片子在廣州路演,炸炸去看了,整個觀影過程,淚崩了好幾次,哭到口罩都濕了。
很難得,可以在大銀幕前重新了解梅姐的一生。
這次的電影,飾演梅艷芳的新人演員王丹妮,配角則是一水的大牌,古天樂、林家棟、楊千嬅、李子雄……
這么多角色里,炸炸最好奇的,是古天樂扮演的角色,劉培基(Eddie Lau)。
他是誰?
為什么在電影里有這么多的戲份?
劉培基是梅艷芳的形象設計師。
Anita稱霸樂壇、大殺四方的百變形象,全由他一手打造。
他見證著梅艷芳從樂壇新人,成長為一代巨星,他們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我不能說,一個小時的時間里我就了解這個人。
但起碼這次之后,我完全理解,為什么梅艷芳的故事,繞不開他的名字。
我問劉先生:“看完《梅艷芳》,怎么評價古天樂演的劉培基?”
“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他把我演得太好了,我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我是挺兇的。”
Eddie Lau的大脾氣是出了名的。
1988年,梅艷芳在夏妙然的電臺節目里這么說:
“我那個時候還沒見過他這個人,就已經知道他惡到不得了了。(惡就是兇的意思。)大庭廣眾之下,如果你講錯一句話,他是可以罵到你飛起的。”
這位藝術家脾氣大,口氣也不小。
“假如我不做梅艷芳,她仍然是梅艷芳,她一定會紅的,因為她唱歌唱得好。
可是,她能不能夠擺脫‘徐小鳳第二’,能不能做到‘百變’,肯定就不能了。
因為,連‘百變梅艷芳’這幾個字,都是我想出來,交給唱片公司的。”
△ 1982年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梅艷芳憑一曲《風的季節》獲得冠軍
事實讓他有足夠的底氣。
兩人之間的第一次合作,是華星唱片的總經理蘇孝良委托劉培基,為梅艷芳設計參加東京音樂節的造型。
那時的劉培基,已經是香港知名的時裝設計師。有自己的品牌和門店,也幫汪明荃、許冠杰等當紅明星做過舞臺造型。
△ 他是第一位憑作品登上《VOGUE》巴黎(右圖)的香港時裝設計師
在他的辦公室里,他第一次見到梅艷芳。
他讓梅姐脫掉衣服,把她嚇了一跳。
其實,他只是想讓她換一身能看清楚身材條件的衣服,因為她穿著保守,包得太嚴實了。
梅艷芳回去之后,劉培基給蘇孝良打電話。從他的說辭和口吻,就能感受到他的強勢:
“我現在幫她做的這身衣服,可能你會不滿意。不滿意的話,你就自己去想辦法。到時候你們看吧,不喜歡你們可以換掉的。”
他為梅艷芳設計了一套衣服,一個中式白棉襖,一條黑褲子和一個大圍巾。
△ 東京音樂節上的Anita,當時她還不到20歲
唱片公司問,去東京,很多歌手去比賽的,她就穿這個?
他說是啊,你想怎么樣啊?穿大裙子,像日本那些穿紗裙的歌姬一樣嗎?
“你們要想清楚,她現在是代表香港。你要代表香港的話,就要有東方的元素。”
唱片公司同意后,劉培基就把衣服帶到梅艷芳家讓她試穿。
他還送給她一對卡地亞的戒指。
“我說日本人很講究細節的,你這樣穿,我覺得還不夠,你需要一點點,顯得你貴氣的東西,就是這一對。那個時候,卡地亞的love me戒指是很出名的,你拿麥的時候,日本人會看到,知道你是有品位的人。”
那一年東京音樂節,梅艷芳拿下了“亞洲特別獎”“東京電視獎”兩個獎項。
當梅艷芳準備推出個人大碟《赤色梅艷芳》的時候,蘇孝良又想到了劉培基。
他的回應,還是說一不二的強勢——
“我說可以的,不過我先跟你說清楚,我所有做的事情,你不能拒絕的,你是做藝術的,我是做藝術的,大家要理解,假如你覺得不好的話,你可以完全不用。
假如這個唱片封面是我做的話,我是不會給你看的,等到分色(就是封面快要打印出來)的時候你才可以看到。”
80年代,歌手們的大碟封面,都是他們的大頭照。
劉培基同意了設計師陳幼堅的提議——
把梅艷芳的大頭照放在封底,而封面上,只有一個“小小的”梅艷芳,她的身后,是燃燒的山火。
“希望她火吧,我們就帶她去山上,放了一把火。”
△ 左邊是封面,右邊是封底
封面交過去,蘇孝良變成了傳說中的“黑面蘇”(蘇先生生氣時會黑著臉不說話),但還是擰不過劉培基“夠了,你不用就算了”的犟脾氣。
這次反其道而行,成功了。
《赤色梅艷芳》創下了5張白金唱片的銷量。(當時香港白金唱片的標準為5萬張,5張白金即25萬銷量。)
經此一役,劉培基徹底贏得蘇孝良和梅艷芳的信任。
從這里開始,一直到91年梅艷芳暫別歌壇,她每張專輯的形象設計和演唱會造型,都交給“Eddie哥哥”來負責。
劉培基為梅艷芳做形象設計,從來不是把她裝扮成市面上標準的美女歌星。
他鼓勵她反叛。
看不慣她那頭長卷發,“顯得老氣”,他帶梅艷芳去找發型師把它剪了,第一刀還是劉培基親自動手的,短發讓Anita看起來更加時髦、年輕。
1985年推出的《似水流年》,封面上的梅艷芳不僅一頭短發,還穿了一身男裝。
會這樣做,是因為劉培基聽了《似水流年》后,覺得這首歌太哀怨了,“任何一個女人唱都會很像怨婦”。
“我一想,女的唱會像怨婦,男的就不會了吧。女孩子嘛,不一定需要愛情嘛,自己愛自己也可以,就做男裝吧。”
梅艷芳換好衣服,準備開始拍攝,他還特意叮囑她:
“你聽好,你現在不是女扮男裝,你是一個時尚的女人,只不過覺得自己不需要愛情,我自己愛自己,我難道比不上你們男的嗎?”
△ 1984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的Anita
他總是會在拍攝之前,先給梅艷芳一些提示。
“這不是一套衣服那么簡單,你要給她一個感覺,讓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鼓勵她性感。
1988年拍《烈焰紅唇》的封面,他要她極致地展示情欲。
“一個歌手,在臺上演的是七情六欲,為什么人家喜歡你,因為你演得出來。
很多人(其他歌手)來找我,我煩死了。有的人一來,我問她,七情六欲,你覺得哪個重要。她說我不懂。我說那算了,拜拜。你不懂七情六欲,你來干嘛呀?我們需要個木頭在臺上嗎?你連七情六欲都不懂,你演繹什么啊?”
△ 《烈焰紅唇》MV
這套照片在日本拍攝,梅艷芳一直到化好妝,才見到了這套“菠蘿釘”造型。
第一次嘗試這么“波濤洶涌”的造型,梅艷芳很驚訝。
但在劉培基的鼓勵和保護之下,她在鏡頭前逐漸放開,順利完成拍攝,又一個經典造型誕生。
1985年到1989年,梅艷芳連續五年拿下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女歌星”。
她的演唱事業如日中天,造型百變、前衛,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
“梅廿八”“梅三十”這樣的外號,說的就是她連開二三十場演唱會的驚人紀錄。
時至今日,她仍然是華人女歌手中,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的保持者(304場)。
工作上,兩人是默契的伙伴;生活中,也是親密的摯友。
他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
都是一輩子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都是小小年紀就出來打拼,都是一路苦過來的,才捱到了今時今日,相互成就,相互支持。
所以,劉培基不鼓勵她大喇喇地花錢、借錢。
“她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沒錢,我是最清楚的。保險箱都是我叫她買的。唱片公司給她的支票,都是交給我手的。
“可是她借錢給人家,從來不跟我說,你隨便編個理由,她就借給你的了。不是小數目,一百萬一百萬地借,80年代一百萬可以買房子了。沒辦法,人好。”
他唯一給她很多鼓勵的地方,是愛情。
“我跟她說,一定要勇敢,沒關系。遇到好的,好好把握,不好的,再見。不要流一點眼淚,沒事,還年輕,人需要經歷。”
2002年劉培基的個人網站啟動,梅艷芳錄了一段18分鐘的采訪視頻。
談到他們之間的情感,她甚至有點想哭。
“所以有時候他會用某種態度,可能是比較惡(兇)的,因為他知道我是一個很反叛的人,我很難坐下,靜下來聽別人講話,所以他要用一個嚴肅的態度對我。”
2003年9月,梅艷芳對外宣布罹患子宮頸癌。
11月,她強撐著病體,在紅館開一連八場的告別演唱會。
演唱會的服裝由Christian Dior贊助,只有開頭和結尾的兩套盛裝,由劉培基打造。
那個時候的劉培基,已經處于退休狀態,所以梅艷芳向他提要求,也會怕被他拒絕。
做開場這套紅色的“裙褂”,也是在結尾那套“婚紗”做到一半時,她讓干媽先替她開口,才提出的。
“我說你想怎么樣?她說我希望是非常壓場的。
我知道,她太虛弱了,她需要一上來就讓人有‘哇’的那個感覺,她才可以壓住。”
做衣服的人,和穿衣服的人,都做到了。
她的一連串動作,向觀眾完美地展示了這套禮服。
Talking的時候,梅艷芳還和觀眾介紹,這套衣服是劉培基設計的,她開玩笑說,今天的頭和衣服加起來,起碼八十幾磅。
△ 臺下工作區那個紅色身影就是劉培基先生
談到這個造型,劉先生還說了一件讓他很生氣的事情。
“有些報道,我都不知道是哪里來的,說梅艷芳最后那個演出會,還要穿尿不濕,哪有這個事情呢?神經病!
那套開場的衣服,我做了一個打底褲,很小的,金色的,我要她一開場就讓大家看到,里面是這樣子(很性感)的,你可以穿尿不濕嗎?動動腦筋啊,你看到這個就知道,穿什么尿不濕啊!”
他提到,當時梅姐因為病重,是有腹水的,但穿尿不濕,絕對是子虛烏有的杜撰。
梅艷芳有一套來自Gianmaria Buccellati的首飾,那是她很早之前就為自己備下的嫁妝。
演唱會的最后一個造型,她穿上婚紗,完成了心中的遺憾。
“我是一個歌手,也是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于我自己的。
這可能是我這一生的遺憾,但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忘了。
我將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這場婚禮,只有新娘,沒有新郎。
劉培基的設計里,包含著他對梅艷芳的疼愛。
“一個女人,嫁給舞臺,連掀起面紗的這個人都沒有。我這個設計,不需要。
她低下頭的時候,你看不到梅艷芳的,她抬起頭,你才看得到她。
我就是要告訴你,這個頭紗要掀的話,我梅艷芳自己掀起來。”
這套婚紗最終留在觀眾心目中的,還有舞臺高高的臺階上,那道長長的拖擺。
“每一次的演唱會的布景,都會提前給我看。我看到那個階梯,我問他們是什么時候用的,他們說是最后(退場)用的,我就知道了。
所以我特意,那個紗做得這么長。因為我知道,那個是最后了。
我就是要她進去之后,把門關上,還留下那個白色的長紗,我是故意的。”
“人生路就是這樣子。
人不見了,那個遺憾,還留在舞臺上。”
△ 每次看《夕陽之歌》的舞臺,到這句“拜拜”就會繃不住
聊天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劉先生的坦誠與直接。
在電影的創作團隊找他收集梅姐故事時,他就說過,他沒有必要說謊,那些活著的人,都可以替他作證。
他說,他講都是能講的,不能講的事,他一個字都不會說。
采訪完成后,我還找了他的自傳回來讀。
他和巨星們相處的故事,當然是吸引人的,但他自己打拼奮斗的故事,同樣令我欽佩、感動。
我們常說,那個時代星光璀璨。
這份璀璨,除了臺上能被看得見的天王天后們,還有幕后那些充滿才華的、至情至性的星星。
想想今天,臺上的明星們都太耀眼了——Artist只有一個,其他的,都是只能服從意見的工作人員。
而那個年代,從臺前到幕后,每個人都是Artist。
彼此之間,就算有摩擦,也總能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最后,謝謝劉培基先生。
謝謝您愿意把你們的故事分享出來,讓喜歡梅姐的人,可以有機會多知道一些關于她的美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