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阿瑟文學(xué)”嗎?/視覺中國
在這個一天沒上網(wǎng)都跟不上潮流的時代里,昨天,你可能還在煩惱怎么擺脫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旋律,今天,你腦子里縈繞的可能全都是“阿瑟請坐”“一點兒肉末也不算什么”……
繼疼痛文學(xué)、廢話文學(xué)后,日更的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又有了新晉頂流——“阿瑟文學(xué)”,一種獨特的溝通交流風(fēng)格。簡單來說就是,有話不好好說,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得用宏大敘事的方式來講述。
日更的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當(dāng)你懂了,這個梗就過時了。
起因是陳凱歌一家三口在古早綜藝節(jié)目《熟悉的味道》中的一頓飯,展現(xiàn)了他們一家獨特的交流方式,既有陳凱歌呼喚兒子英文名“阿瑟”(Arthur)的洋派氣質(zhì),又有陳凱歌夫妻倆人出口成章的中式傳統(tǒng)內(nèi)涵。
整個場面既溫馨,又抓馬,還處處充斥著不和諧的氣息,讓不少網(wǎng)友在尷尬得腳趾摳地板的同時,無法平復(fù)笑得顫抖不止的雙肩,“阿瑟文學(xué)”才得以橫空出世,驚艷眾人。
還沒看“阿瑟請坐”名場面的,建議馬上搜索原片,收獲洗腦般的快樂。
“阿瑟請坐”,有話好好說
“一點兒肉末也不算什么,但當(dāng)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看出它們是風(fēng)味絕佳的美食。”
“就像我們小時候那個爆米花,那么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是小小的能迸出這么大一朵花來,我覺得它是有巨大能量的。”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念書,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你某天晚上回家吃飯,一進門就聽見爸媽這段如同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主持人般的對話,你會有什么反應(yīng)?
陳飛宇就淡定多了,在接到父親發(fā)出的“阿瑟請坐”的指令后,雖然旁邊并沒有多余的凳子,但他依然淡定地走到母親陳紅身旁,單膝跪地接受了母親投喂的肉末,強勢加入這場似乎并沒有他姓名的家庭晚宴。
明明是一家三口的晚餐,陳飛宇卻不配擁有一把椅子。然而,跪著的陳飛宇,神情淡定自若,讓人懷疑他平時在家吃飯都是跪著的。
兒子沒凳子坐,只能跪著,父母依然鎮(zhèn)定自若地聊天回憶往事。/《熟悉的味道》
陳凱歌明明能和兒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語交流,卻怎么也說不好兒子的英文名Arthur,偏偏要說成“阿瑟”。
明明應(yīng)該是溫馨、輕松的家人團聚,卻總讓人隱隱約約感到哪里不對勁,但又沒有人出來喊“卡”。
父母沒說話,都不敢自己夾肉的兒子。/《熟悉的味道》
這種難得一見的“真實的做作”,著實讓不少網(wǎng)友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紛紛加入研究“阿瑟文學(xué)”的陣營。
這一幕,其實來自2017年的綜藝節(jié)目《熟悉的味道》(第二季),這是一檔“大型明星美食傳情感恩真人秀”,每期有不同的明星為他們最想感恩的人親自下廚烹飪一道熟悉的美味。
而陳凱歌最想感恩的,是他的妻子陳紅。為了給妻子制造驚喜,陳凱歌安排當(dāng)時還在國外求學(xué)的兒子陳飛宇特地回國一聚。
陳紅見到突然回國的兒子“阿瑟”,不禁喜從中來。/《熟悉的味道》
這并不是這個片段第一次出圈,只是上一次,不少網(wǎng)友還會覺得陳凱歌一家家教甚好:
“陳導(dǎo)好有文化,講話很有水平。情詩好浪漫,情話技能滿點!”
“天哪,這份對父母的恭敬真的太棒了,陳飛宇是真正的翩翩貴公子。”
“把溫柔和知禮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貴族。”
“阿瑟請坐”火了,陳凱歌一家的“黑歷史”也被挖墳了。
而這一次,同樣的片段只引來了網(wǎng)友的各種嘲諷與譏笑:
“一家人剛抬碗就開始吟詩作對,感覺實在太做作了,換我忍不了。”
“這是半殖民半封建家庭吧,父母吃飯兒子只能跪著?”
“這家人吃飯?zhí)ヱR了,堪比卡戴珊家族!”
“阿瑟請坐”火了,讓人再也無法直視陳凱歌。下次再看到他這么一本正經(jīng)、文質(zhì)彬彬地說話,我們大概只會感到可笑。
從2017年到2021年,四年時間過去了,影片的內(nèi)容沒有改變,但故事里的人早就物是人非,也難怪大眾的風(fēng)評會發(fā)生180度大轉(zhuǎn)彎。
在這四年里,陳凱歌從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五代導(dǎo)演,成了綜藝節(jié)目的常客,用文縐縐、酸溜溜的話與其他嘉賓斗嘴,偶爾拍點反響平平的電影,順便把吐槽他的人都告了一圈。
陳紅的“瓊瑤體”發(fā)言,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阿瑟”陳飛宇從美國畢業(yè)歸國,頂著“星二代”的光環(huán),順利逐夢演藝圈,資源杠杠卻成績平平,拍大片沒演技、上綜藝零水花、炒CP沒人嗑,怎么捧都不紅。
所以,當(dāng)我們今天再來重溫這個片段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這個模板般的“高級”家庭,和無數(shù)平凡家庭一樣,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遭遇中年危機的父親,以及事業(yè)不濟只能“啃老”的兒子。
某頒獎禮上,陳飛宇的“社死現(xiàn)場”。
陳凱歌愛引經(jīng)據(jù)典是真的,陳紅陳凱歌夫妻恩愛是真的,陳飛宇演技欠缺、空有皮囊是真的,而這一家人過于矯情、做作、不接地氣也都是真的。
連國產(chǎn)劇都不懸浮了,我們怎么能忍受真實生活里的人活得比電視劇還矯情呢?
不解釋,懂的都懂。/《無窮動》
從花學(xué)、明學(xué)到阿瑟文學(xué)
我們無法再忍受懸浮
陳凱歌一家三口“做作”的說話方式,很快引發(fā)了一股模仿熱潮,統(tǒng)稱為“阿瑟文學(xué)”。
去菜市場買肉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阿姨閑聊一句:“你看這肉末雖然看起來沒什么,但當(dāng)它和茄子組合起來的時候,它就是風(fēng)味絕佳的美食。”
寫小說、周報、PPT詞窮的時候,當(dāng)然沒有比“阿瑟文學(xué)”更適合用來湊字?jǐn)?shù)的了。
就連劇荒的時候,催更的文案也能因為“阿瑟文學(xué)”,顯得更有深度和涵養(yǎng)。
用“阿瑟文學(xué)”來改編流行金曲,更是“灑灑水”的事,真有點大材小用了。
這股全民造梗熱潮,不禁讓人想起娛樂圈學(xué)科鼻祖——“花學(xué)”。
“花學(xué)”同樣源自一檔古早綜藝,播出多年后被網(wǎng)友發(fā)揚光大。
《花兒與少年2》中的明星嘉賓們搞小團體、互相擠對,明明私下里矛盾重重,卻礙于鏡頭拍攝,努力表現(xiàn)出其樂融融的和諧畫面,最后難免處處露餡。
而“花學(xué)”的目標(biāo),就是撥開節(jié)目剪輯的重重迷霧,抽絲剝繭地還原事實真相,揭露每個嘉賓的真面目。
《花兒與少年2》堪稱真人秀的巔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如果說“花學(xué)”有一定門檻,得反復(fù)咂摸才懂其中滋味,那么“明學(xué)”就是更簡單直接,一秒入門的顯學(xué)。
在綜藝《中餐廳》(第三季)中,黃曉明一系列“霸道總裁”發(fā)言,被歸納為“明學(xué)”。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就這樣,都聽我的。”“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
掌握這些“明學(xué)”經(jīng)典語錄,媽媽再也不怕我被PUA了!
從花學(xué)、明學(xué)到阿瑟文學(xué),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吐槽”。
網(wǎng)友們學(xué)聰明了,罵人不能帶臟字,與其一本正經(jīng)地批評明星的偽善、做作、不接地氣,不如來場嘲諷的造梗狂歡。
在真人秀里秀演技,在影視劇里真性情,大眾早就受夠了販賣人設(shè)、毫無實力的明星。
與其跟你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不如“用魔法打敗魔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作為拿著高薪酬、享受鮮花與掌聲、擁有社會名望的明星,如果帶給大眾的只有做作、虛偽與失真,那么大眾也只能報以無情的嘲諷和戲謔。
最近上映的電影《梅艷芳》,講述了梅姐40年的璀璨演藝人生,讓大眾得以窺見那個巨星輩出的黃金時代。
梅艷芳是當(dāng)之無愧的“百變天后”,憑實力成為歌、影、視三棲全能藝人。在舞臺上,她必須展現(xiàn)自己酷帥、新潮、反叛的一面,而在生活中,她也毫不掩蓋自己傳統(tǒng)的一面,她重情重義,憧憬婚姻,一輩子渴望為自己穿一次婚紗。
時裝設(shè)計師Eddie為幫助梅艷芳實現(xiàn)“嫁給舞臺”的夢想,傾盡全力設(shè)計一套婚紗。/《梅艷芳》
真實、謙遜、努力,才是那個時代的巨星們獲得大眾愛戴的重要底色。
當(dāng)真誠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我們只能沉溺在造梗狂歡中,嘲人也自嘲。
最后,想借rapper之口對“阿瑟們”說一聲:
Just keep it real,ok?
參考文章
[1] 陳凱歌是想當(dāng)封建領(lǐng)主嗎?丨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2] 為什么梅艷芳在歌壇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丨知乎@貓眼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