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去世了,年僅 38 歲。
在此之前,這個13歲便考上湘潭大學的“天才少年”,創造過諸多“奇跡”:
2歲識千字、3歲寫短詩、8歲上初中、13歲參加高考、17歲被中科院錄取……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切光芒,都隨著“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的消息,被瞬間掩蓋。
離開中科院之后,魏永康從“神童”變成了“普通人”,從此消失在大眾視野。
得知魏永康去世的消息后,「最人物」也曾試圖還原過他的全部人生軌跡,可遺憾的是,關于他成為“普通人”的那些年,始終是一片空白。
從“東方神童”到“普通人”,魏永康到底經歷了什么?
很多人想聽他講講自己的故事,可遺憾的是,我們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有關“湖南奇童”的消息,最早出現在1996年的《岳陽晚報》上。
這一年,故事的主人公魏永康13歲,在絕大多數人還在念初一的年紀,他以高考602分的成績(也有報道稱606分)進入了湘潭大學物理系,成了當地年紀最小的大學生。
消息很快在魏永康的家鄉湖南華容傳開,而后又在全國不脛而走。輿論將魏永康描述為“奇跡”,可對于熟悉他的人來說,消息并不突然。
魏永康早期相關報道
“奇跡”始于1983年6月17日。
這一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華容縣的一戶普通家庭,因為出生時體重僅有2.35千克,他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好養活”的小孩。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孱弱男孩,在日后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魏永康第一次被叫“神童”,是在他1歲6個月的時候。
當時,母親曾學梅將他帶到上班的地方照看。午休時,工廠里的一位員工來到還不會走路的魏永康身邊,見男孩正在地上寫寫畫畫,便開口問道:“你會寫字嗎?”
魏永康看了看眼前的人,然后點點頭。員工來了興致,蹲下身,將沒吃完的花生米遞到男孩面前,繼續說:“那你寫幾個字看看,寫對一個,我就給你一粒花生米。”
這一天,還不會說話的魏永康,在眾人的矚目下,用粉筆在水泥地上寫下了近100個漢字,沒有重復、無一出錯。
男孩驚人的學習能力驚呆了在場所有人,“小天才”的頭銜就這樣毫無征兆地落在了魏永康的頭上。
光環比童年早一步光臨男孩的世界,在當時人們將其視為上天給予的恩賜——魏永康注定不是“普通孩子”。
魏永康童年照
奇跡仍在繼續。
1987年,曾學梅帶著4歲的兒子到縣城的小學報名念書。負責招生的老師看著瘦瘦小小的魏永康,錯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學校下意識地拒絕了曾學梅的請求,可見家長極為執著,老師還是專門舉辦了一次特殊的“智力測試”。
那一天,招生老師當場寫下了幾道數學考題。從十以內的加減乘除,到分數和三位數乘以三位數的計算,魏永康對所有問題對答如流,有些答案甚至是脫口而出。
“太驚訝了。”即使十幾年過去了,小學老師仍對魏永康的入學考試印象深刻:“他根本不用動筆和演算,所有題目都是看一眼,就能立馬說出答案,比我們(老師)用筆算都快,而且答案全都是正確的。”
堪稱完美的測試結果,為魏永康掙得了一個提前上小學的機會。他直接跳級到了2年級,幾個月之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轉入了4年級。
那時候,魏永康是全校年齡最小的學生,與同班年紀最小的孩子,也相差了5歲。因為沒有共同語言,他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很多時候都只能自娛自樂。
童年魏永康
所有教過魏永康的老師,都清晰記得這樣一個場景:
“在其他學生都在看黑板、記筆記時,只有魏永康從來不動筆。他經常溜號,可每次叫他回答問題又都能答對,時間長了,我們就不管他了。”
因為“貪玩、坐不住”,魏永康在小學期間無法完整地上完任何一節課。他最多能認真聽講5分鐘,其余的時間不是在說話,就是在教室里來回走動。老師對他的行為很是不解,很多次問及理由,可他的回答始終只有一個:
“你們教的內容都太簡單了,我不學都會。”
這并不是魏永康自負的表現——
實際上,他在2歲時便已識得上千個漢字,3歲就可以根據中文平仄規律寫日記和短詩,上小學前就熟練掌握了方程式的簡單解法。
曾經教導過魏永康的老師
在以2年的時間光速完成小學學業后,魏永康離開了學校。此后,他收到了當地最好的中學——華容一中為其準備的一套考卷。
在那套試卷里,考題包括了現階段的中學知識點,也有部分高考真題和大學少年班測試內容。學校承諾,如果他的分數理想,校方將給予魏永康一個“擇優錄取”的名額。
沒有任何懸念,魏永康僅用了20分鐘,便完成了別人1個小時才能答完的考題。老師現場閱卷、批改,最終給出結果:考生得分76,排名300。
而這一年,華容一中的錄取名額剛好為300個。
冥冥之中,似乎很多事情已注定。
升入華容一中高中部時,魏永康剛剛9歲,是當地人盡皆知的“東方神童”。
在一中讀書時,魏永康是走讀生,也是班級里年紀最小的學生。入學軍訓時,班長擔心他獨來獨往不安全,便提議同學順路送他上學、放學。
魏永康欣然接受了這份善意,然而一同回家的約定,僅履行了兩三次,便被母親曾學梅打斷了。
那一天,恰逢2位女同學負責送魏永康回家。還未走進樓道,便碰見了曾學梅。看見兒子身邊站著兩位異性同學,她表情嚴肅地走向三人,在把兒子拉到身后的同時,對著女孩們說:
“你們以后不要再送永康回來了。從學校到我們家要20分鐘,你們回學校宿舍又要15分鐘。一來一回35分鐘,你們不如去做幾道題。”
說完,強勢的母親將魏永康拽上了樓,在關上房門的瞬間,她對兒子說:
“女孩都是妖精,你不要理她們。”
一模一樣的事情在魏永康上大學時也出現過。當時,一位女老師送了一只風箏給魏永康,偶爾也會邀請他到公園踏青。曾學梅知道后極為不悅,她找到了老師的同事,并讓對方轉達了一句話:
“這個老師啊,我真不領她的情!我永康讀大學是多么重要的事,一個老師還買風箏給他玩,還帶他出去玩,這怎么行!”
此后,女老師便再也沒有出現在母子二人的生活中。
因為“看不慣男女同學成雙成對的樣子”,唯恐兒子“談朋友”的曾學梅,近乎割斷了魏永康與同學交流的所有通道,她選擇親自接送兒子上學、放學。
魏永康念高中時,曾學梅還在距離學校十幾公里外的百貨市場上班。那時候,她每天中午都會騎著自行車從單位趕回家中,然后再帶著做好的午飯跑到華容一中。
為了不耽誤魏永康的學習時間,曾學梅甚至會想方設法地溜進教室,將飯菜一口口地喂到兒子嘴邊,“這樣他就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讀書做題”。
待到兒子用餐結束,曾學梅的午休時間也所剩無幾,她只能急匆匆地趕回百貨公司,餓著肚子繼續下午的工作。
為了兒子的這頓午飯,曾學梅每日需要奔波30多公里。路途遙遠曲折,可她還是風雨無阻地堅持了3年:
“我就想把永康的一切都打理好,希望他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想。”
和天下所有母親一樣,曾學梅對兒子魏永康展現出了極大的關心,但略有不同的是,她的愛意格外沉重。
這不是有意為之的舉動,以第三人視角去看待曾學梅的母愛,那更像是欲望與天性的結合產物。
在成為“神童母親”前,外人提起曾學梅,更多將其形容為“可憐人”。
在曾學梅出生、成長的年代,貧困與動蕩是常態,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堅持讀完了高中,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文化人。
1976年,曾學梅與退伍軍人魏炳南結婚。跟著丈夫,她拿到了城鎮戶口,也獲得了去縣城工作的機會,很多事情在慢慢變好,除了魏炳南的身體狀況。
魏炳南比曾學梅大了十幾歲,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傷到了腰部,中樞神經嚴重受損,直到結婚時,他的雙腿已癱瘓多年。
二人結婚后,他帶著曾學梅到了華容。相關部門為他們安排了住所,并每月發放500元的現金補助。
魏炳南不能勞動,養家的重任全都落在曾學梅的身上。參加民政局的招工考試時,她的分數最高,按理應當去最好的企業單位做文職,可因為在志愿表中勾選了“服從分配”,她最終還是被分配到了百貨公司做女工。
陰差陽錯的,曾學梅錯過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對于這個結果,她從未抱怨過。相反的,她對工作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每年都是先進個人”,同事評價她“很要強,做什么都要爭個最好。”
命運的考驗接踵而來。
與曾學梅相識時,魏炳南雖行動不便,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來因為一次意外,他重重地摔下了床,從此便只能臥床由妻子照顧了。
照料丈夫生活起居、整理家中內務、上班掙錢,曾學梅很能干,鄰居說“她家里很整潔,不管什么時候去,一點奇怪的味道都沒有”。
魏永康與父親
倔強的曾學梅在30歲之前,一直周旋于癱瘓的丈夫和貧苦的家庭之間。
直到1983年,無奈的生活有了新希望——
魏永康出生了。
比魏永剛更早一步降臨在這個三口之家的,是曾學梅心中的“科學夢”。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代賦予了這聲巨響諸多意義,而對于曾學梅來講,它震撼了她的心靈,也早早預定了魏永康的一生:
“那個時候我就想,以后有了孩子,就一定要把他培養成像陳景潤、華羅庚那樣的人。因為我最崇拜的就是科學家。”
以此為序,魏永康人生故事的開篇,就是“神童養成計劃”。
曾學梅對兒子的教育有著周密的計劃:
1歲8個月之前培養視覺和聽覺能力,在學會說話之前,要先聽學成語故事,“給他留下印象,這樣等他會說話了,就可以直接背誦了”。
2歲時,魏永康學會了寫字和背古詩,在其他孩子還在努力辨別顏色和數字時,曾學梅給兒子的考題是:“電燈和蒸汽機是怎么發明的?”
魏永康很晚才學會走路,因為在理應蹣跚學步的時間里,他被母親要求窩在床上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造句,“吃飯前會問他怎么吃,永康就會說,‘我像兔子一樣飛快地跑到桌前吃飯’。如果回答不上來,那就沒有飯吃。”
曾學梅說:“從來沒有帶他出去玩過,有一次帶他去了公園,那次是為了學成語。”
以此為例,母親規定魏永康所有行為的動機,必須是“學習”,不能例外,包括生活瑣事。
魏永康直到15歲,仍沒有學會獨立洗澡、洗頭,因為在此之前,這些事全部由母親替其打理。
有一次,魏永康和父親同桌吃飯,年幼的他不慎將筷子掉在了地上,魏炳南讓他撿起,再去換雙干凈的,可話音未落,曾學梅便從廚房跑出來大聲訓斥道:
“兒子的手是用來拿筆的,不是用來撿垃圾的,你不要讓他去做這些事。”
印象中,那是魏家父子為數不多同桌吃飯的經歷,卻因為一雙筷子不歡而散。
魏永康母親曾學梅接受采訪回憶往事
后來,這次爭吵被視為曾學梅過分溺愛兒子的證據,可她并不認同:
“我就是希望永康可以一心一意搞學業、搞學習,我只是在解決他的后顧之憂。”
相似的話反復被曾學梅提起,而魏永康的童年,也從此被圈定為一個極簡的形狀。很多人說,“除了學習,他什么都不會”。
魏永康很少出門,母親唯一允許他去的“娛樂場所”,就是新華書店——即便在那里,曾學梅也不允許兒子走出教輔材料專區。
整個少年時代,魏永康為數不多可以與外界溝通的途徑,是家中的墻。每當有想法時,他都會用粉筆在臥室的墻上寫下幾首“打油詩”。
上高中時,魏永康的學業壓力逐漸加大,這個愛好便被母親以“浪費精力”為由停止了。墻壁上沒有了日記,取而代之的,是數理化公式和各類榮譽證書和獎狀。
曾學梅很驕傲,可魏永康的話越來越少了。
在以2倍速完成了中學課程后,13歲的魏永康完成了高考,并被湖南湘潭大學物理系錄取。
一切都在朝著曾學梅期待的方向發展,那時曾學梅說:
“命運雖然沒有讓我碰到一個好愛人,卻讓我碰到了一個好兒子。”
“永康就是我全部的希望,如果要拿我的命去換他的前途,我都舍得。”
沒有人懷疑曾學梅說出這話時的真誠。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被稱為“最偉大的母親”。
可不久之后,這份“偉大”,就有了另一層含義。
魏永康的母親 曾學梅接受采訪片段
今天再去翻閱那些早期關于“‘奇童’魏永康”的報紙、雜志,在已經泛黃的紙張上,仍能清晰看見這樣的語句:
“永康簡直是一個謎。有時,我還產生過他不是凡人,而是神仙的想法。他看的那些書,別人根本就看不懂……可他隨手翻翻,一本書,兩個小時,再去問他書里的內容,他卻答得八九不離十。”
一目十行的閱讀理解力、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無時無刻不在讀書的勤奮嚴謹……輿論盡情描繪著魏永康“超神”的學習能力,可學業之外呢?
問題出現了。
親友回憶魏永康:“(學習之外)其他方面等于六歲小孩”
回想魏永康的大學生活,相比一次求學之旅,那更像是曾學梅與湘潭大學的一場博弈。
1996年,魏永康進入湘潭大學讀書。考慮到他年紀小,又是“天才少年”,校方破例允許曾學梅陪讀,并無償為母子二人提供了住處,甚至連生活用品都準備得面面俱到。
大三之前,魏永康一直和母親住在校外,他沒有參加過任何集體活動,甚至從來不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魏永康主攻理工科目,經常需要借助計算和實驗完成課題作業。然而,他從不參與討論,“不寫作業,連作業本都沒有”。
魏永康的反常舉動引起了校方的注意,老師也與曾學梅反復討論過相關事情,可每次都因“永康成績很好,我們也沒辦法”不了了之。
與外界“零溝通”的少年讓老師很頭疼。某次放假前,一位老師找到魏永康,并為其布置了兩項作業:第一,是練習鋼筆字;第二,便是閱讀四大名著,放松心情。
假期結束后,老師詢問其作業完成情況,只見魏永康低著頭,用極小的聲音說:
“沒有讀(四大名著),媽媽不讓,她說那些都是沒有用的閑書。”
魏永康
“怎么可以將學習只歸結為閱讀教材和做題呢?這太狹隘了。”
曾學梅并不常見的管教方法,令大學老師極為無奈和不滿。終于,在魏永康進入湘潭大學的第三年,校方通知:必須讓學生回歸學校寢室,陪讀即刻停止。
對此曾學梅極為反感,但為了緩解矛盾,她還是選擇將兒子送回宿舍。
離開了母親的庇護,猛然進入集體生活的魏永康,顯得格格不入:
“比如說他早晨起來比較晚,找不著自己的牙膏了,隨便找誰的牙膏,用完了又不歸回原地,起來穿鞋子穿不著鞋子,把人家的鞋子穿走,襪子也亂丟。”
魏永康(中間)與同學合影
魏永康在寢室并不順利的生活,讓母親極為心痛。為了能繼續照顧兒子,她每天清晨都會跑到學校宿舍叫兒子起床,并且幫助他洗臉、洗頭、穿衣、吃飯,再陪同其到教室上課。
而彼時,魏永康已經15歲了。
后來,曾學梅又找到了湘潭大學的老師,用不算友好的語氣質問老師:
“如果你不讓我負責永康的生活起居,耽誤了學習,你們負責嗎?”
強勢的曾學梅讓校方啞口無言,老師只能讓她繼續陪讀,魏永康再一次回到了媽媽身邊。
越來越多的人察覺到了不對勁,很多人找上曾學梅,勸說她給予魏永康適當的自由,可她給出的回復,每次都大同小異:
“你為什么不讓永康自己學著洗頭、洗澡呢?”
“那些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等他當了科學家,有錢了,我可以請保姆幫他搞。”
“可他總要學會這些生活技能的。”
“等他成家,徹底離開我了,自然就學會了。”
“你覺得他什么時候會離開你?”
“可能是大學畢業之后吧。”
同樣的,也曾有人問過魏永康是否贊同母親的教育方式,對此他的回答是:
“如果媽媽在的話,我肯定當不了科學家,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在參與某節目采訪時,曾學梅與記者的一段對話引人深思:
記者:“你不能永遠在他身邊。”
曾學梅:“條件不允許,可以的話,我會一直在他身邊。”
記者:“你有想過他是一個獨立的人嗎?”
曾學梅:“什么人?”
記者:“獨立的人。”
曾學梅:“獨立,反正將來除非我死了以后他就獨立了,現在我的孩子不能達到他那個目的,我好像不甘心。”
說這話時,曾學梅并沒有想到,魏永康走向“獨立”的那天,會讓自己如此心碎。
站在家門口的魏永康
和寫在墻壁上的“打油詩”
魏永康極少有反抗母親的時刻,上大學時,他曾將“把媽媽趕回家”寫在墻上,被母親發現后,他挨了一頓打,曾學梅說他“有福不會享”。
在他的記憶中,18歲之前自己僅有兩次與母親對抗的時刻。
一次發生在小學——當課外書被母親撕爛后,他買來了多本有關精神病研究及治療的書籍,當時他對著母親說:“你快看看吧,這里寫的就是你。”
而第二次,便發生在2000年。
這一年,17歲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將第一次脫離母親的管教,獨自離家去異鄉求學。
在坐上去北京的火車之前,魏永康再三向母親強調,自己已不需要陪讀,并懇求她留在家鄉安心照顧父親。出人意料的,曾學梅聽從了兒子的建議。
在中科院時,魏永康極少主動與家人聯系,曾學梅也強忍著擔心,減少了對兒子噓寒問暖的次數。她以為“鍛煉兒子獨立”的時刻已經來到,殊不知,這也是“天才養成記”的終結時刻。
2003年8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回家,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沒有任何一個詞匯能精準表達,曾學梅在聽到消息時的情緒,因為太意外,也太絕望了。
“感覺所有的心血全都白費了”。
曾學梅
幾天后,曾學梅找到中科院的導師,提及魏永康近幾年的表現:
“……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領導參觀,他的房間,洗衣服什么的,永康平時這些生活上的小事不注意,發生非典的時候,人家都來領藥,他不來領藥,人家都來領口罩,他也不來領口罩,都是排隊送到他家里去。……他房間也不打掃,房間很臭的,他自己也不洗澡,天氣熱了,洗澡換的衣服要第二天中午洗,……所以一開門,汗臭氣,……這些情況,老師跟我講了……”
而比生活習慣更令中科院導師失望的是,“奇童”魏永康在課本知識之外,似乎并沒有展現出天賦異稟的能力:
“從來不動手,不動筆,他連‘論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提做實驗選題。”
魏永康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的巨大認知落差,成了他離開中科院的理由之一。對此,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表示震驚,曾學梅表示:一切猶如滅頂之災。
從中科院回到老家華容后,魏永康與曾學梅的母子關系變得異常緊張。
因為覺得“丟臉,無顏面對街坊鄰居”,曾學梅一度拒絕在白天外出,即便在雨夜出門,她也會故意將傘壓得很低,生怕被別人認出。
同樣無法出門的還有魏永康,那段時間只要他和母親提出外出的請求,母親就會反問道:
“你有什么臉(出門)?別人問你,你怎么回答?”
“我把你送到姨媽家算了,別人問你干什么去了,我就說打工去了。”
有幾次,曾學梅甚至會指著魏永康的臉說:“你死,你死,你出去被車子撞死!”
暴跳如雷的母親,徹底激發了魏永康積壓在心底多年的不滿和無奈。于是,他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叛逆”。
魏永康與母親在家中接受采訪
2004年夏天,在被中科院退學整整一年后,魏永康拿著自己攢下的幾百元錢走出了家門,開始了一次為期39天,穿越10座城市的長期旅行。
杭州、上海、舟山、寧波、鄭州、武漢……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魏永康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獨自旅行,直到被母親找到時,他毫發無損,口袋里還剩下了300元路費。
在自己21歲時,魏永康向母親展示了自己除學習以外的,同樣高于常人的獨自生存能力。
這也許是一次專屬于魏永康的覺醒,又或者說,是一次“求救”。
魏永康從來沒有告訴過母親,他其實很想換個活法。
現在想來,魏永康也曾遇見過一些所謂“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離開中科院之后,他又一次參加了研究生考試,而報考的院校,便是他的母校湘潭大學。
那一年,他的成績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英語成績不夠理想。在等待最終結果的時候,有人問曾學梅,如果兒子落榜了怎么辦?會讓他去找工作嗎?
那時她回答:“那就再考一年,找工作就沒意思了。”
也是在那段時間,一位在航天領域頗有建樹的教授找了魏永康,有意培養他從事相關研究。魏永康接受了邀請,但遺憾的是,這最終也沒能成為他的終身事業。
再后來,魏永康成為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并在網站上注冊了一個名為“普通江”的名字,偶爾和網友探討一些感興趣的話題。
畢業后,他輾轉深圳、南京等地工作。他迎娶了心愛的姑娘,擁有了2個可愛的孩子。聽聞曾學梅也想過親自教導孫女,卻遭到了兒媳的拒絕,“讓她們成為普通人就好”。
魏永康研究生考試的最終結果是何?他為什么沒能在航天航空領域繼續下去?“普通江”到底有和喻義?這些年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東方神童”的故事仍有很多疑問,可很少有人去追究了,因為他已變成了“普通人魏永康”,和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你我他,沒有區別。
媒體上一次公開報道“奇童”魏永康的故事,是在2008年。
這一年,魏永康與妻子結婚,剛剛25歲。
魏永康舊照
若魏永康從此消失在人海,有關他的故事,也算擁有了一個溫暖的結局——
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魏永康并沒有成為母親心中“偉大的科學家”,卻收獲了愛人、家庭、朋友和事業。
可現實是,人們再次聽到了魏永康的消息,一個悲傷的消息。
2021年11月9日,魏永康因突發疾病去世,年僅38歲。
法醫初步認定,造成魏永康猝死的原因是心肌梗塞。
魏永康妻子發布
在其愛人于網絡發布訃告的同時,有關“東方神童”的教育反思與討論再次引起軒然大波。通過“知情人”之口,普通人魏永康的這些年,也漸漸有了輪廓:
他的父親在多年前去世,母親年邁需要照顧,兩個孩子尚且年幼,他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可他的工資待遇一直不算高。
在魏永康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到了吉林省通化市,理由至今不明。
在他到達時,那座城市氣溫零下5度,天空陰沉,即將下雪,他選擇在一間房費28.5元的簡陋家庭旅館住下。
而后度過了神奇,卻又很普通的一生。
魏永康生前與女兒的合影
由魏永康妻子在天涯網站發布
在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后,曾學梅接受了一家電視臺的采訪。主持人問她:
“對于自己的教育方法,你后悔嗎?如果能重來一次,你對兒子的期待是什么?”
曾學梅回答:“如果能重新來,我還是想讓他當科學家。”
后來,電視臺又去問魏永康,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你有什么想對媽媽說的嗎?
對著鏡頭,他輕輕笑了笑,然后說:
“我希望媽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