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平靜的人,所以工作之外,她最大的愛好是待在家里自娛自樂:
玩一盞可以變幻光影的燈、給屋子里的每一個小擺件拍照,或者點一根香聞它的味道和觀察其燃燒的樣子……
周迅極喜歡靜中有動的生活狀態,不聒噪,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她是自在的。
實際上,周迅很少有“不自在”的時候。
從1991年出道至今,輿論給予了她足夠多的善意——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外界對她表演天賦和能力的犒賞。
她少有被質疑的時刻,哪怕在面對猶如藝人“死穴”的戀情問題時,眾人仍會向她投去關懷與理解的目光。
被呵護長大的人總是靈動與自由的,周迅便是如此。
但在最近幾年,事情發生了改變。
2017年,電影《明月幾時有》上映,周迅在其中飾演女主角方姑。劇本將人物設定為“妙齡少女”,而彼時的她已經43歲了。
影片放映后,外界第一次在“演技”之外,對周迅的外貌產生了質疑,有媒體毫不客氣地稱“這位‘落入凡間的精靈’少有地表現出了疲倦和僵硬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
周迅變老了。
電影《明月幾時有》海報
相關新聞傳入周迅耳朵里時,她正在《如懿傳》劇組拍攝。開始時她并不在意,因為被議論也是藝人工作的一部分。可電視劇開播后,她因在劇中扮演“少女青櫻”再次被送上風口浪尖,她內心的平靜便徹底被擾亂了。
在44歲那年,周迅的心中涌起了驚濤駭浪,因為突然“消失的少女感”。
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變老”到底是怎樣的。
周迅:“人沒到那個年齡,就不會想那個事兒”
如果將周迅比喻成花,那她理應是花期很長的那一種。
1974年,周迅出生在浙江衢州的一戶普通人家,父親是電影放映員兼展板繪圖師,母親則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
在她出生前,父親就曾對懷孕的愛人說,如果腹中的是男孩,那便再生一個女兒;可若是女孩,那便只要這一個孩子,“給她所有的愛”。
后來,周迅出生了,承載著家人的承諾和寵愛,她成了那個年代里為數不多的獨生女,人世間所有的煩惱似乎都與她無關。
周迅(右一)與姑媽、表妹合影
15歲時,周迅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考上了家鄉的重點高中和浙江藝術學校民族舞專業。父母希望她選前者,因為好好讀書,才能天天向上;周迅卻執著于后者,理由是她并不喜歡讀書。
在兩代人背道而馳的選擇面前,父親毫不猶豫地向女兒妥協——去做想做的事,周迅就是這樣長大的。
少女時代的周迅
在藝校念書時,周迅是班級里最時髦的女孩。“外面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她總是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
雖然在校學習了三年民族舞,可周迅并沒有做專業舞蹈演員的打算。每到周末她都會跑去為掛歷拍攝藝術照,“可以被打扮得很漂亮,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兒。”
那幾年,周迅年輕的臉被印刷在各式各樣的掛歷上,近乎霸占了整個南方市場。日子被一天天地翻過,可她的少女模樣始終留存在紙上,她的容貌好像并不會因時間改變。
“掛歷女王”周迅
1991年,謝鐵驪導演第一次在掛歷中看見周迅的臉,當時他正在為電影《古墓荒齋》尋覓女主角,后來他找到了周迅并極為堅定地說:“你就是我要找的小狐貍”。
就這樣,專屬于周迅的演藝時代開始了,而這一年,她剛剛17歲。
周迅《古墓荒齋》
周迅兒時有結巴的毛病,可在拍攝《古墓荒齋》時她卻能極為流暢地說出每一句臺詞,這件事給了她極大的自信,她篤定地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成為演員。
對表演她有著天然的自信,“我做什么都要最好,一定要成為‘立’在那里的人”,她一定要自己無可替代。
周迅《大明宮詞》
周迅是典型的天賦派演員,她不習慣用技術演戲,卻總能輕而易舉地將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
《風月》《蘇州河》《如果愛》《那時花開》《大明宮詞》《人間四月天》《像霧像雨又像風》《李米的猜想》……
回看周迅早期的影視作品,她嘗試過多種類型的女性角色,而將劇中的人物逐個剖開解析后,眾人仍能在其中尋到周迅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