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夏天,金福曾和朋友,去過海拔2600米以上的云端小學。 那天的天氣好得出奇, 眼前沒有一點霧色遮攔。
他站在山頂,肩旁是大朵大朵的云,風吹過綿延的山,滿眼是生機勃勃的綠色。 時至今日,他還記得當時感受: 那一瞬間,美姑和世上任何一個風景好的地方,沒有任何分別。
四川大涼山海拔2600米處,有一座小學。 因學校海拔在云層之上,得名“ 云端小學”。
金福住在離學校22公里的美姑縣,去年夏天在網上看到這所學校,便和朋友到這里打卡。那天天氣好得出奇,肩旁就是大朵大朵的云,風吹過綿延的山,云下滿是生機勃勃的綠色。
和在這里上學的孩子一樣,金福也曾是求學路上的一員,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
2016年,金福畢業了,在大城市有一份相對高薪且輕松的工作,但他卻選擇回到家鄉。去年,他有了新的工作,開始為商品進美姑進行中轉。
如今,金福的家鄉在鄉村振興的助推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城正高速與科技連接,生活不再被山川阻礙,那些回到美姑的年輕人,正親歷自己家鄉的變化。
新一天清晨,金福站在倉庫門前等到從成都開來的貨車,他坐上副駕,與一整車的商品趕往大山深處,去連接鄉親們的生活。
回到家鄉
進入大涼山,要先經過層層盤旋的山路,路旁松樹林立,霧氣籠罩山谷。大涼山海拔在2000到3500米,個別高峰近4000米。天氣好的時候,向下能望見到大片的云,遠山層疊連綿。
“美姑下雪的時候最好看。”金福是彝族人,皮膚黝黑,笑起來牙齒很白。他走路比常人慢,但說話語速很快,尾音的語調總是上揚的。頓了頓,他又補充道,“秋天也可以。”
他出生在四川涼山州美姑縣三河村,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身體左邊反應遲緩,腿腳彎曲無法全部著地。由于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上學時,調皮的孩子會跟在金福身后學他走路,管他叫“強別”。在彝族語里,“強別”專指那些跛腳的人。
腿腳的不便,讓他擁有比普通人更復雜的人生。但在不幸的另一面,金福也感受到人間的更多溫度,“有很多人照顧我。沒有這些人,我是走不到今天的。”
從初中開始,有人幫助他上學,校長免除他的學費,班主任幫他交資料費。在好心人的資助下,他成為村里唯一一個殘疾大學生。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個公益組織幫助他找到的。
2016年大學畢業后,金福坐著綠皮火車,到了兩千公里外的大城市,和所有想要大展手腳的年輕人一樣,他對未來有無盡的暢想。金福開始在一家服裝公司上班,坐在辦公室里處理數據資料,工資六千多,包吃包住。
在這里生活不久,格格不入的感覺隨之而來。別人半小時就能做好的表格,因為打字不便和操作不熟練,金福半天都做不完。他在那座城市只坐過一次地鐵,是去景點打卡,但因為趕上高峰,“擠都擠不上去”。
沮喪情緒壓倒了初到大城市的新鮮感。金福覺得,自己得到這份工作只是因為別人的關懷,周圍人的善意密不透風,但他知道自己不屬于那里。
工作一個多月后,金福決定回到美姑。他在火車上睡了兩天兩夜,才抵達涼山州西昌火車站。從火車站到他家所在的美姑縣,則需要坐六小時的車。路長且遠,但他一路上都很高興。
回來之后,金福做了支教老師。他與以前的老板仍有聯系,逢年過節會寄去自家灌的香腸。雖然每個月只有兩千的生活補貼,但和孩子們在一起讓他感覺幸福。
這里有著金福熟悉的一切。遠望隨處可見的高大山峰,路邊許多小店。黃色的瓦板房中央刻著圖騰,保佑家運興達。山路邊牛羊散放,天黑了會自己回家。
在他的朋友圈里,有許多熱愛生活的痕跡。唱著新年歌的學生們,下雪后的山峰,在雪地里撒歡的孩子,停在男孩身上的鳥兒。
現在,金福雖已不教書了,但他的朋友圈封面,還是幾年前學生用稚嫩的粉筆字寫在黑板上的“祝金福老師愉快”,周圍畫滿了花朵和愛心。
「一千零一夜」的童話
曾經,美姑縣的人們要想吃點好的,通常是趕集日去到鎮上的集市。
每隔十天,鄉村里的人們便會背上背簍,到鎮上趕集。集市上可供選擇的蔬菜種類并不多,都是當地人自己種的。
2018年,涼山州脫貧攻堅動員大會召開,從州里到村上,涼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發生著改變。
對金福來說,感受最深的是出行,“2018年后慢慢都是柏油路了,不久后還會修起高速公路,高鐵也會來”。2020年11月17日,包括美姑在內的涼山州7個縣宣告退出貧困縣。這對涼山州、對于美姑來說,又是一次 “一躍千年”的蛻變。如今,涼山人民正奮力向前,在大山深處吹響鄉村振興號角。
在金福看來,鄉村振興帶來了許多積極的變化:美姑縣家家修了新的磚房,通訊更加穩定,那些大城市興起的互聯網新模式,也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紛紛到來。
2020年,他逐漸發現村里店鋪張貼起了社區電商的海報,周圍有人在家門口就收到蔬果和酒水。于是,在這一年,金福嘗試做起了提貨點。
剛開始,金福并不理解社區電商。他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語氣說起,曾跟著司機驅車70多公里,只為了送一把小米辣的經歷,“送到的時候,那個人驚訝地感嘆,這怎么可能!”金福回憶。
科技的參與,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和美好。在當地商務局的指導、幫助下,社區電商在美姑縣開始流行,美姑人能買到更多種類的食品,生活也變得更好了。彝族新年前夕,三河村村口的小超市招牌,上面寫著“網上大型集市”,招牌下面,取拿米面糧油、水果等日用生活品的人們,排成長隊。
美姑當地一家母嬰店老板阿牛建建說:“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有這么便宜方便的東西,用習慣了,現在大家還希望能買到更多種類的商品。”
對阿牛建建來說,社區電商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便利,還有一份額外的收入。她的小店一年利潤有幾萬元,而今年剛加入社區電商,她收入每月就能增加四、五千元,匯聚而來的人群也為超市帶來了更多客流。她還在超市旁新租下一個門面,專門用來做自提點。
這個處于大涼山腹心地帶的美姑縣城,開始擁抱科技與互聯網,讓守在家鄉、建設家鄉的年輕人有了新的奔頭,也讓“有絲有糧”的美好生活進一步成為現實。
成為鄉親們的購物“中轉站”后,金福逐漸在當地家喻戶曉,在幫助人們獲得更好的購物條件的同時,金福和鄉親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金福在山坡上的家完成翻修,從泥土房變成了磚瓦房,房子外面貼著漂亮的藍色瓷磚,院子和四合院一樣漂亮。
家鄉和自己近三年的變化,讓金福覺得自己仿佛經歷一千零一夜的童話,“像重生一樣”。
如今,仍有人喊他“強別”,但金福已經不在意了。以前他很自卑,而現在金福覺得,自己有別于他人的“強”,他簡直有點自信過了頭。
同一個夢想
在涼山,像金福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每天下午3點半,26歲的女孩阿西都會守在家里,等著從倉庫過來的貨車卸貨。
阿西是金福的高中同學,在金福的介紹下,在村里幼兒園擔任老師的她,還是美姑縣樹窩村電子商務示范點的負責人。對她來說,這兩個身份之間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
2017年,她從成都回到家鄉,成為村里幼教點老師。幼師培訓的時候,她對普通話的普及印象深刻。“普通話不普及,就會影響發展”,阿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