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險有賀歲檔。
《雄獅少年》《愛情神話》,高分佳作頻出,為今年國產電影爭了口氣。
還沒完。
兩天后,估計還有很多觀眾等著它——
常遠+馬麗,賀歲喜劇。
不算稀奇,新年嘛,圖個熱鬧。
Sir本來也沒太在意,不過前幾天翻翻劇照,還是有幾分感觸。
有個問題,Sir老早就想提了。
我們有多久,沒有在電影院里,看到一部合格的古裝喜劇了?
今天這篇,咱們就借《李茂扮太子》聊聊。
國產電影的一個類型之殤——
古裝喜劇。
跟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不同。
國產古裝喜劇電影,江河日下的日子,可太久了。
01
說來好笑,百度“國內喜劇片”,陣仗龐大,近乎7000部。
加個“古裝”,數量瞬間縮水9成。
但。
古裝喜劇,我們真有過“輝煌時刻”。
星爺不必多說。
生涯主演的46部電影里,有近四分之一(11部)是古裝喜劇。
而被稱為香港影壇周星馳年的1992,十大賣座片,前五都是他主演作品,其中4部古裝喜劇。
冠軍《審死官》(4988萬港幣),《鹿鼎記》上下集位列第三、第五,《武狀元蘇乞兒》穩占第四。
從唐伯虎、蘇乞兒、包龍星,到韋小寶、零零發、至尊寶。
這些古裝喜劇經典角色,填充了不少人的童年快樂記憶。
更別說同時期的還有其他經典。
《笑八仙》《水滸笑傳》《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倫文敘老點柳先開》《花田喜事》……以及一代經典《東成西就》。
可以說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古裝喜劇,是市場上的重要類型。
為什么會這么火呢?
原因很簡單。
不同于正劇,古裝喜劇沒有年代、史實的限制,能滿足造型多變的視覺效果,擁有極高的創作自由度。
這優點,又讓那些積累了幾千年的野史傳說、神話故事,甚至前人寫就的名著小說、戲曲劇目,都成為了可供改編的對象。
《唐伯虎點秋香》取自唐伯虎的野史軼事;把辛辣諷刺注入嬉笑怒罵的《審死官》,就改編自京劇《四進士》;1993年賀歲檔冠軍《花田喜事》靈感來源80年代中國老動畫《鏡花水月之女兒國篇》……
一句話總結。
形式自由,養料豐富。
甚至,經常可以混搭,做出1+1大于2的效果。
武俠、科幻、玄幻、諜戰、愛情……只要和古裝喜劇一結合,煥然一新。
△ 《大內密探零零發》《大話西游》《東成西就》
按道理說,如此百搭的形式,加上被市場充分證明過的類型經驗。
古裝喜劇應該是一片坦途。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
從21世紀開始,國產古裝喜劇的輝煌迅速滑落。
一開始,還有幾部創造過不錯成績。
《鐘無艷》在香港拿下2700萬票房,《天下無雙》《河東獅吼》更是斬獲2002年內地票房第9、10名,比《侏羅紀公園3》都還厲害。
△ 來源,電影票房數據庫
而且這些作品要大牌有大牌,要質量有質量,算得上港式古裝喜劇的最后余光。
但跟當初《大話西游》上映時不被內地觀眾和影人看好一樣。
Sir翻出當年的報道,對這類古裝喜劇電影評價也是以看衰為主。
跟香港電影的衰落幾乎前后腳,古裝喜劇電影這一類型也迎來了下坡路。
作品一年比一年少。
質量一年比一年差。
只說Sir還有印象的,2004年的《花好月圓》豆瓣6.1分,到2005的《一石二鳥》4分,《一石二鳥2》3.6分,2007年的《一石二鳥3》3分。
內地導演的嘗試,2008年的《十全九美》(票房年度第22位),豆瓣5.1分;2009年的《熊貓大俠》(票房年度第58位),豆瓣4.4分。
受限于內地受眾的喜好,再加上香港本土創作力的流失。
國產古裝喜劇電影這個類型,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衰弱肉眼可見。
可以說,包括零零后的孩子在內。
我們曾親身經歷過一個國產特有電影類型的死亡。
但有趣的是。
真正魔幻的其實才剛剛開始。
02
古裝喜劇電影為什么會突然死亡Sir暫且不提。
因為比起死亡更難受的是。
借尸還魂。
比起回憶經典,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毀經典。
2010年前后。
古裝喜劇電影突然開始迎來一波回光。
北上香港導演,開始一波“我蹭我自己”的古裝喜劇風。
原本在港片里拍火的喜劇IP,換個陣容,更新一下故事,就是各種新版再創。
劉鎮偉拿著月光寶盒,從1995年穿越到了2010年的《越光寶盒》;
黃百鳴吃《花田》系列紅利,整出了一部《花田喜事2010》;
王晶再監制《大內密探》姊妹篇……
然而這些電影。
收割了一波票房之后,被觀眾邊笑邊罵。
笑,因為確實是喜劇。
罵,因為毀經典只能是一錘子買賣。
這事真正魔幻的是,給港式古裝喜劇蓋上棺材板的正是他們自己。
看看內地創作者呢?
內地導演玩得更花,跌得也更慘。
大導演也沒能置身事外。
張藝謀生涯最低分作品是哪部?
《三槍拍案驚奇》。
和同一時期的《大笑江湖》《三笑才子佳人》《嘻游記》《龍鳳店》《神奇俠侶》《財神客棧》……
一同構成了2010年前后,國產古裝喜劇的“回光返照”。
可以這么說。
在那一波“回光返照”之后。
國產古裝喜劇作為一個類型,才算是真死了。
可能有人會杠,2010年后沒有古裝喜劇么?
有。
但已經是作者屬性了。
馮德倫的《太極》是“超英故事”。
烏爾善靠《刀劍笑》揚名,獲得了拍《畫皮》的機會。
星爺帶來了《西游》系列,依然有“水土不服”。
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算了,不說了。
以及萬合拍的《萬萬沒想到》,因為社交媒體快速發展,建立在段子手基礎上的笑點和故事迅速失去優勢。
這部電影也成為了互聯網時期眾多不成功嘗試中的一個。
到了如今?
今年的古裝喜劇片,一共7部,豆瓣均分3.5。
他們對自己的質量非常自信——
7部,無一上院線。
春光燦爛豬八戒3.3
西游記紅孩兒(暫無評分
大內密探(暫無評分
大話神捕 3.6
寶貝游戲之小仙女(暫無評分
錦鼠御貓之九幽血狼( 暫無評分
封仙冊之鐵扇羅剎(暫無評分
古裝+喜劇,曾靠無厘頭打出一片天,因為它讓主創們擁有天馬行空的自由。
但在近30年的更迭下,“無厘頭”漸漸變成了無理取鬧。
荒唐的扮相,夸張的情節、表演,只為逗。
犧牲表演、故事的“準確”,也讓喜劇變得越來越雷同,越難出好作品。
所謂準確就是要符合生活邏輯。喜劇雖然對社會和生活有夸張變形,有荒誕映射,但角色的情緒、表情、表演應該都來自于生活的邏輯,生活中這樣一個人,他這樣的性格,遇到一件事情他應該有什么樣的反應……這樣的喜劇才是準確的。
什么是好的喜劇?
Sir還是搬出星爺那句意味深長的自白——
某種程度上說。
古裝喜劇其實是最貼近喜劇本質的類型。
最明顯的。
創作思路上可以天馬行空,不用在乎任何框架地去刺激笑點。
舉個當下的例子。
Sir之前說過的《一年一度喜劇大會》。
劉關張三人組自嘲的“陷阱喜劇”,就有著古裝喜劇應該有的風韻。
他們仨靠著魔性的走位風靡全網。
最新一期更是拿到高分。
成功的原因就是,不講道理,單純地刺激生理性的笑點,就像掉進了它設計的陷阱里。
而古裝喜劇電影也是同理。
它天生的戲說,惡搞屬性確定了,它不需要承擔太多的枷鎖。
什么枷鎖?
三觀說教,現狀調侃,現實諷刺。
甚至是悲劇內核。
都可以統統不要。
但它難也難在這個地方——
當創作者突然可以扒掉所有枷鎖后,才發現。
枷鎖帶來的限制,有時候才是喜劇創作的源動力。
這才是星爺那句話里的潛臺詞:
取悅自己,和取悅觀眾,往往兩難。
03
搞笑這件事,在古裝喜劇中的難度會更高。
所以部分創作者選擇繞過“喜劇”。
直接抵達“鬧劇”。
2010年那一波復興中,就是國產電影尋找捷徑的過程——
既然做喜劇是要把人逗樂。
既然我又不太容易直接寫出喜劇。
那。
我直接拉上古裝幕布,找來一幫可以逗樂的人不就好了么?
在我們點出綜藝喜劇電影的這條萬惡的技能樹之前,古裝喜劇其實是第一批試驗田。
請主持人,《一石二鳥》(2005)、《嘻游記》(2010)。
請相聲演員,《三笑才子佳人》(2010)。
請小品演員,《大笑江湖》(2010)。
……
古裝喜劇這一類型,堂而皇之地成為內地導演或者香港導演模仿“無厘頭”,濫用情懷的小白鼠。
隨著口碑的坍塌,觀眾的口味提升。
古裝喜劇電影也一年不如一年。
為什么?
因為到處都是熱錢,到處都是新項目。
何必再去嘗試一條被驗證過不太容易成功的道路呢?
難度高,限制多,觀眾還口味刁鉆。
這也是為什么,Sir仍會對《李茂扮太子》這一不算太“合時宜”的項目保持好奇。
它背后的操作邏輯,是如此的傳統又質樸。
甚至帶著一種“蠢萌”(非貶義)。
它沒有選擇前人走過的捷徑——
要逗樂觀眾,至少,找專業團隊。
近五年來國產喜劇電影最成功的團隊是誰?
不用Sir多說了。
而這一回,除了沈騰,團隊大部分都來了。
馬麗,觀眾心中永遠的馬冬梅。
常遠,不久前剛用《溫暖的抱抱》賣了8個億,證明了自己。
王成思、張一鳴,《西紅市首富》里的臥龍鳳雛。
而艾倫、魏翔,都是老熟人。
更別說來助陣客串的宋小寶、克拉拉。
找來垂直精準的喜劇團隊來做古裝喜劇,這可能是這個類型近十年來,目前看來最靠譜的一次嘗試。
更別說這回還有一個成熟的核心設定。
身為妻管嚴的小捕快李茂,和身份尊貴的當朝太子,長得一模一樣。
一個要升官進爵,一個要自由……
互換身份,階層差異,從來都是笑點的最佳來源。
這一點,對于這些身經百戰的主創來說,應該不用太擔心。
但和過往的古裝喜劇電影一樣。
《李茂扮太子》也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地方:
能否迅速拉近和觀眾的距離,打破古裝設定的隔閡。
一句話,能不能迅速入戲。
這可能才是它的勝負手。
介于過往都沒有太出彩的古裝喜劇電影,《李茂扮太子》算得上是今年類型電影里的驚喜,尤其是還敢放在跨年的檔期。
是有強大信心,還是初生牛犢?
Sir不知道,但一定會親自去影院驗貨。
尤其寫稿時還看到許多這樣的評論,都在強調一個字:
難。
對啊,過去的2021年依然一言難盡。
疫情反復,行業動蕩。
Sir當然懂得這樣的心情——
如果有這么一部作品,可以幫助大家祛掉晦氣,迎接新年,足矣。
但。
環境不是喜劇的“捷徑”。
Sir更希望看見。
在已經這么難的世道里,創作者還能沉下心,打磨好每一個包袱,絞盡腦汁翻新每一個段子,真正煥發哪怕一點古裝喜劇曾經的光芒。
國產喜劇人要是真拿出這樣“難上加難”的勁頭。
比起傻笑一場后匆匆離席。
Sir更愿意停下來,為它發自內心地,放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