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院線電影市場票房已突破460億,產出了多項佳績,但同時也面對著諸如頭部內容集中、檔期空間有限等挑戰。“檔期”究竟該如何定義?“后疫情時代”的檔期市場會有哪些新格局?這樣一些問題仍待行業探索。
29日,在2021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燈塔研究院、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了題為“辟新路 謀共生”的“后疫情時代”電影檔期策略研究報告,以期通過對檔期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釋放電影市場活力,保障行業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
在現場分享時,燈塔研究院院長牧晨首先分析了當下檔期現狀:今年電影市場誕生了歷史最高春節檔(78.4億)和歷史第二高國慶檔(43.9億)的成績,但兩大檔期合計在全年大盤的票房占比,已逐年提升至1/4的水平,檔期集中效應不斷加劇;在重點檔期上映的影片,從數量、評分到單片票房等各方面,都和非檔期影片拉開了較大差距。
研究和調研結果表明,觀眾對電影的核心訴求主要來自于影片本體,而不是檔期;想要沖破檔期限制和行業天花板,影片在定檔時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內容特質與目標受眾,而后要發掘適合釋放觀眾情緒的特殊日期、檔期,這將是“后疫情時代”行業要面對的核心議題。
牧晨表示,2021年市場同樣釋放出了一些積極信號:在傳統大檔期之外,一批新涌現出的檔期,例如七夕、六一、“520”等都產出了亮眼的票房成績。其中,今年在“520”上映的《我要我們在一起》,通過有針對性的宣發,將情緒精準觸達給愛情片核心受眾,取得首日接近1億、最終3.26億的票房成績。
這個案例兼顧了對檔期與用戶情緒的洞察:在“520”檔期競爭方面,《我要我們在一起》與次日上映的《速度與激情9》受眾人群存在很大差異,同時又和“五一”上映的《你的婚禮》打出了差異化;影片將愛情片的社交儀式感推到極致,上映時間定為13點14分,結果表明該時段票房超過了傳統黃金時間。
《我要我們在一起》的票房表現,也讓“520”首次作為一個獨立檔期進入到了行業視野。報告指出,只要貼近觀眾的情感訴求,看準競爭空缺的“真空期”,檔期其實可以有更多選擇。除了自帶情感屬性的特殊節日,比如時令季節、長假復工后的真空期等,都可以為定檔和發行找到更大市場空間。
“當今天在討論電影的檔期趨勢和宣發策略時,我們認為,抓住檔期格局變化的機遇,找到電影本體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變得尤為重要。”牧晨表示,“片方和宣發決策者需要充分了解影片特質與核心受眾,了解觀眾的觀影消費習慣,才能制定出最適合影片的檔期策略,未來市場才能有更多想象空間。”(哈麥/文)
關鍵詞: 金雞電影節檔期策略研究報告 新格局 電影市場 單片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