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內娛,要問口碑最差的明星。
一個名字似乎毫不意外——
劉浩存。
翻了一下劉浩存最新的微博,隨便一條罵她的評論,都能有上萬的點贊。
罵長相,“難看死了”。
罵演技,“演得好爛”。
罵資源,“你救過張藝謀的命嗎”。
兩年前劉浩存橫空出世的時候,她姐怎么也想不到會是這樣一番局面。
最初,劉浩存是以“天降紫微星”的姿態出現的。
出道,便是“謀女郎”,處女作《一秒鐘》,該電影還進入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緊接著,第二部《送你一朵小紅花》和當紅頂流易烊千璽合作。
《懸崖之上》和張譯、于和偉、秦海璐一眾大咖合作。
她還是韓寒新作《四海》的女主。
又被猜測將主演陳可辛的電影《長沙夜生活》。
后來還有傳聞稱,老謀子首部電視劇作品《主角》的主角也是她。
出道不過兩年,資源令人望塵莫及。
這是好事嗎?
本來是。
可跟鋪天蓋地的資源一起到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罵聲。
從劉浩存出道以來,大眾就沒停止過猜測、發問與謾罵,且一路從“她是誰”“憑什么”,演變成“滾出去”。
一切顯然失控了。
她姐不想火上澆油,只想理性探討一些問題——
比如,被張藝謀捧在手心里的劉浩存,究竟能走多遠?
當下的負面,是一時的困境,還是會演變成長久的反噬?
是時候冷靜地聊聊了。
“丫頭”的演技,公主命
先別急著杠,絕無諷刺的意思。
只怪她,實在長了一張不諳世事的臉。
干凈是干凈,出塵歸出塵,但未免少了點力量,也缺了點層次。
《一秒鐘》的映前宣傳花絮里,劉浩存在沙漠上一遍遍奔跑,大口吃張譯扔在沙子里的爛菜葉子。
以及,最后一幕和張譯揮手作別時的那一瞬間落淚。
「一秒鐘」
彼時,她還是被全網夸贊演技的新晉謀女郎。
但當預告片里拼接的鏡頭和賣點,放到成片中被還原,劉浩存的演技便撐不住角色的厚度和精準度。
張藝謀對劉浩存說:“從現在開始,到停機之前,你都穿這一身,讓它長在你身上。”
「一秒鐘·紀錄片」
形,是可以塑的。
但,氣,很難。
劉閨女,快。劉浩存,慢。
劉閨女,野。劉浩存,乖。
劉閨女,孤。劉浩存,明媚。
讓一個從小被悉心呵護、精心培養長大的女孩,體會一個像雜草一般活著的孤女的人生,需要悟性,也需要閱歷。
縱然張藝謀再絕技超群,他用鏡頭、色彩、敘事等一系列物理方法,最多也只能將劉閨女的輪廓勾勒出來,能填補血肉的只有劉浩存自己。
你細看,劉閨女身上,總有劉浩存式樣的柔弱,一開口穩不住節奏,控不好氣息的臺詞,瞬間破掉小流浪漢造型豎起來的尖銳。
小鹿一般的眼睛又黑又亮,靈動有了,但故事性少了。那分明是一雙被呵護長大的眼睛,沒有一點對生活的驚恐和敵意。
劉浩存「一秒鐘」
劉浩存的純,載不動角色的渾濁。
這種矛盾在《懸崖之上》中被推向頂峰。
“劉浩存太不像個女特工了”,這是電影上映后,大眾對她演技最多的一種評價。
@蘿貝貝
無論是火車上的絕地反擊,還是雪地里的鋤奸,在決斗和危機時刻,劉浩存的面部肌肉幾乎永遠處在一種舒展的狀態中。
驚恐用瞪眼表達,緊張用抿嘴詮釋,說起來演得沒什么不對。
但看起來,就覺得缺了點什么。
「懸崖之上」鏡頭
所以,于和偉的那一哆嗦有多精準,就顯得劉浩存那些特寫美,有多刻意。
是的,張藝謀的鏡頭始終偏愛她。
美人的眼淚未免太多,哭得太美,明眸皓齒,我見猶憐。
「懸崖之上」
張藝謀不會不懂小蘭的“純”之于《懸崖之上》,不夠諜戰,不夠凌厲,烘托不出緊張,給不足慘烈。
那才是觀眾一貫想在諜戰片,抗戰片里想感受的民族情緒。
而這種純,是張藝謀從劉浩存身上特意提煉出來,賦予小蘭的。
他想在一部處處充滿黑暗的諜戰片里,留一隅天真、純良、美好,那是張藝謀的私心。
但,劉浩存并沒有在本能的純以外,顯露角色其他人性的能力。
所以,劉浩存始終都是在調動“小丫頭”本身的那些特質在演戲。
而一旦脫離張藝謀的調教,劉浩存就連“丫頭”式的演技都會失控,流于表面,喪失真情實感。
就好像之前《國家寶藏》里,兩個敵對部落的王子和公主相愛,生離死別之刻悲情感人。扮演精靈的劉浩存,哭得倒是流暢。
只是當眼淚流到嘴唇上,特寫鏡頭下,劉浩存還是下意識舔了下嘴唇上的眼淚。
圖源:《國家寶藏》
伴隨著那一聲“不”的嘶喊,沒有力量不說,還破音。
過于形式主義的演法,讓網友一邊倒地吐槽她的演技。
張藝謀的刻意雕琢,與劉浩存自有的稚氣,共同造就了現階段“丫頭的演技,公主命”的局面。
這也是張藝謀對劉浩存長期“提純”的結果。
年過古稀的張藝謀,身處過低位,直面過丑陋,背負過重任。
塑造一個“至純至善”的角色,是一個藝術人,必會反哺的初心。
表面上他一次次不留余地,為劉浩存保留的“純”,實則也是在喚醒自己內心的“純”。
被捧的“劉浩存”之于張藝謀,是初心,是理想,是一個符號。
但唯獨不是她自己。
“提純”的人設反噬
這樣的劉浩存,自然是禁不起大眾的審視的。
演技只是其一,更多的是演技之外的——
劉浩存與人設的差值。
劉浩存所謂的人設,其實就是張藝謀用幾個角色給她堆砌起來的氛圍——單純、天真、干凈。
這本也是最適合她的路子。
只是,當一切基于資本,基于造星......
首先,資源咖這個標簽,短期內劉浩存是不能拿下來了。
張藝謀捧著,張譯護著,與一群絕對實力派吃一碗飯,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由謀女郎紅利帶來的,不止是影視資源的拓荒,還有商業價值的激增。
出道僅一個多月,便先后拿下卡地亞品牌摯友和巴黎歐萊雅新生代言人。
各種雜志封面,她短時間都解鎖了個遍。
大眾對于這樣“好命”的劉浩存,早就見怪不怪。
她的每一次出擊,沒給市場消化的時間,也沒給觀眾看清臉的機會。
當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到頭部資源,觀眾卻依舊沒從她的身上找到“原因”時。
“有背景”,就是唯一的解釋。
可能有點冒昧,但不得不說,現階段的劉浩存,像極了早期的景甜。
橫空出世,大咖作配,“身世”不明。
景甜的下凡之路,不知道劉浩存是否打算臨摹一二。
張藝謀「長城」景甜C位/番位二
所以,就單憑資源咖這一點,觀眾的耐心,就已經被消磨得所剩無幾。
可偏偏,走出劇組,面向市場的劉浩存,又跟不上大眾的心理。
為數不多的采訪中,劉浩存滿臉笑意,輕聲細語,謙卑有素。
但言語之間,并不懂得怎么在媒體面前保護自己。
被問覺得自己有天賦嗎?她一句“怎么不算呢”四兩撥千斤地表示了反擊(有網傳說是此段被剪輯,但無官方聲明)。
被問怎么看待外界的批評,她更是直接用“我又沒做錯什么,為什么要批評我”反將一軍。
這樣一來,劉浩存再怎么立天真人設,都是垮的。
再加上那些顯而易見的營銷和拉踩——
關曉彤被說成,《影》里青萍的角色是撿劉浩存剩下的。(張藝謀解釋《影》中關曉彤的角色最早找的是劉浩存,后因年齡問題改用關)
迪麗熱巴和劉浩存一起上春晚,不是一卦的風格,莫名其妙顏值就“輸”了一籌。
倪妮、劉亦菲各式各樣的美人,都免不了和劉浩存的名字一起出現,被比較的被比較,被挑事的被挑事。
路人當然無所謂,無非湊熱鬧看看女星美貌內卷的好戲。
但伴隨著短頻快地極量曝光,以及劉浩存那些不甚成熟的表現,在很多人心里慢慢滋生出一種不需要理由的“討厭”。
晚會后臺,從后邊趕上去和易烊千璽想打個招呼,網友也會抓著她的眼神不放,好一通分析。
到這里,一切還只是“造星”的反噬。
但,更“火上澆油”的,是那個由劉浩存的父母掀起的風波——
劉浩存媽媽辦的舞蹈培訓班被曝致學員癱瘓,并且拖欠賠償款,引起了軒然大波。
她“霸占”的資源,享受的“特權”,在這樣的一個她父母作的“惡”面前,在網友面前變得更無法被接受和原諒。
劉浩存在“造星”的反噬之后,迎來了“輿論”的反噬——
做什么錯什么。
謀女郎之變
或許有人要問——
“謀女郎”效應在劉浩存身上失靈了?
問出這話的人或許不懂,“謀女郎”效應從來不只是因為有張藝謀。
重點,也在那“女郎”。
看看歷代“謀女郎”便知。
鞏俐由《紅高粱》入場,張藝謀給她布好景,架好機器,鞏俐用與生俱來的野性美和力量感,輕輕一描,九兒就活了。
圖源:《紅高粱》
此后《菊豆》中,張藝謀不惜將尺度拉滿,試圖從九兒身上抽走一點野性,去煨一爐欲望之火。
當年只有24歲的鞏俐,把一個飽受封建宗族制度迫害的舊社會女人的欲望和絕望,都拿捏得那么精準。
圖源:《菊豆》
最后,再從菊豆身上取一點愚昧,鞏俐就又演活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頌蓮。
圖源:《大紅燈籠高高掛》
嫉妒和寂寞,壓抑和苦悶,鞏俐似乎沒太費勁,就表達了出來。
從九兒、到菊豆,到頌蓮,也不過4年時間。
鞏俐從21歲到25歲,在張藝謀的電影里,將女性的剛烈、欲望、壓抑一步步和盤托出。
剛而不糙;欲但不淫;美卻不俗。
彼時,張藝謀鏡頭下的女性,帶有濃濃的宿命感。
要說,鞏俐當年得到的偏愛,不比劉浩存少,甚至更多。
但,鞏俐可不是“選”出來的,是遇上的。
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再看看劉浩存3000:1的命中率,似乎也沒有那么難得了。
還是那句話,藝術真的講緣分。
你再看,章子怡,同樣是這個道理。
她雖然成名于《我的父親母親》,但成就于《臥虎藏龍》。
被張藝謀發現,演了淳樸、嬌憨的招娣,但這離“成”,遠遠不夠。
圖源:《我的父親母親》
能成為今天堅韌、倔強氣的章子,是由李安給她的玉嬌龍開始。
圖源:《臥虎藏龍》
所以,等她再次出現在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中,她可媚,可俠,還有幾分狂氣。
圖源:《英雄》
戲路就是這么打開的。
時隔多年后,無論章子怡演什么樣的角色,都能搏一搏觀眾的掌聲。
她是有書卷氣的孟小冬;她是回到招娣時期質樸的商琴琴;甚至她可以是一襲素衣,清冷又深情的宮二。
不是想拿前輩的演技,粗暴碾壓劉浩存的演技。
這沒有意義。
反而,我們是想說明,這不僅僅是劉浩存演技的事。
鞏俐和章子怡的成名都滿足兩點:有靈感,合時宜。
當謀女郎,必須變成張藝謀電影里的一個符號和現象,就會失去旺盛的生命力。
而一旦進入工業化流程的“選”,就會陷入被動。
周冬雨和倪妮。
前者是學校里“蹲”出來的,張藝謀從成百上千個錄像中一眼瞄中。
后者是按照「南京籍」「身高170+」「會講南京話」「英文流利」等一系列標準量出來的。
圖源:《金陵十三釵》
從機會主義角度講,這兩個“一輪游”的謀女郎,確實不算好運。
于張藝謀而言,無論是清純的靜秋,還是風情的玉墨,都只是張藝謀當時恰好想塑造的一種女性形象罷了。
這部故事講完了,這個角色塑造完了,演員于導演而言,便再無創作靈感。
但,從創作宿命上講,周冬雨和倪妮又是幸運的。
她們沒有被導演的“執念”圈禁,礙于生存,在別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尋找機會。
多年后,周冬雨走出了靜秋的單純;倪妮走出了玉墨的風情。
一個成就于破碎的陳念,一個從敢愛敢恨的朱鎖鎖翻身(即便大眾覺得電影咖更勝一籌)。
所以,前邊的那個答案有了:
無論是“合時宜”的鞏俐、章子怡,還是“有緣份”的倪妮、周冬雨。
無論她們是在張藝謀的電影里“長盛不衰”,還是只被命運一時眷顧。
他們從來都是因為,“是”張藝謀的女主而出現,而非“要成為”張藝謀的女主。
她們從始至終,也只是她們自己。
被張藝謀塑造,但不被捏造。
這么一比,劉浩存呢?
答案不言而喻。
她自始至終都是被動的。
被動地套進各種殼子里,卻遲遲沒有生長出真正的肌理。
輸家何止劉浩存一個?
還有張藝謀。
不可否認的是,“謀女郎”,至今仍舊是個難能可貴的階梯。
但講靈感,求緣分的“她”,必定是藝術的產物。
資本重金之下的揠苗助長,或許能打造出來一個現象級的女星。
但早已背離了謀女郎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要說,拍女性的導演不少,但往往停留于女性的皮囊。
能拍得多元、深刻的不多,能為女性說話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也是許多年來,謀女郎始終站在巔峰,被神化的原因之一。
可當劉浩存不再是張藝謀基于靈感、藝術需要,而是更像一個目標和執念一樣被培養、優待時。
謀女郎在觀眾心里,就徹底失去了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