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冬殘奧會在北京開幕。
一直以來,殘奧會像一支特別的煙花,安靜地散發著并不耀眼的微光。
在這束微光照亮的故事里,有個人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
這個人,就是劉德華。
比起天王巨星、不老歌神、優質偶像,劉德華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
那就是,殘奧會形象大使。
從1996年開始,劉德華每年拿出10萬港幣,資助殘奧會運動員。
近30年的時間里,在他的幫助下,無數個心懷夢想的殘障運動員有了叫板命運的力量。
劉德華,讓我們看到了公眾人物應有的樣子,也讓我們對這個充滿不公與不幸的世界重新燃起了希望。
真正的善良,往往不動聲色
要講劉德華與殘奧會的事情,還得從兩條微博熱搜說起。
第一條熱搜,是2008年群星錄制《北京歡迎你》時,唯獨不見華仔的身影。
100多位明星為奧運獻歌,卻少了華語樂壇最頂級的人物,這不得不使人感到詫異。
經過網友仔細查證,才知道原來是劉德華自己不想去。
他說:“大家都在搶奧運,沒有人跟我搶殘奧。”
他義無反顧地當起了殘奧會宣傳大使,不遺余力地為殘障運動員鼓掌叫好。
不僅如此,他還花了150萬元為殘奧會制作了一首歌,并親自在MV中扮演了一位斷了腿的運動員。
拍攝過程中,為了貼近角色,華仔需要每天把小腿纏起來吊著。
往往是一天下來,腿就鉆心地疼。
有網友看了這支MV,驚呼道:“我真的以為這個叫劉德華的歌手,是個殘疾人!”
第二條熱搜,是“亞洲飛人”蘇炳添的。
去年夏季殘奧會開幕后,蘇炳添發了一條朋友圈,說:
“大家都叫我蘇神,我心目中也有一個蘇神,他叫蘇樺偉。”
很快,蘇樺偉的故事被大家翻出來了。
蘇樺偉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名油漆工,媽媽是家庭主婦,家里還有一個弟弟,他自己患有先天性痙攣和弱聽。
但蘇樺偉卻是4屆殘奧會田徑項目的“六金得主”,還是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然而,最殘酷的現實在于,即使拿了金牌,這個家庭仍舊貧困。
為了生活,蘇樺偉要各處打零工、跑快遞,臟活累活干了個遍。
最艱難的時候,忽然有個老板向他伸出援手,邀請他來公司做文員。
老板還反復強調:“一周上3天班,不要耽誤訓練。有訓練的話你直接走就行,工資照常發。”
沒錯,這位老板,正是劉德華。
自從1996年認識蘇樺偉后,劉德華不僅生活上幫助他,一有時間還親自陪他去比賽。
有一次,蘇樺偉剛跑完,劉德華就站到他身旁和他一起看向屏幕,等待成績發布。
而這一瞬間,恰巧被網友@超度拍下。
之后,@超度把照片貼到網上,并說:“我不是記者,就是看臺上的一名觀眾,所以這張照片并不是擺拍。我看得出來,華仔是真心陪在運動員身邊,而不是走走形式。”
正是這些細心的網友,為我們拼湊出劉德華與殘奧會的點點滴滴。
感動之余,我們更嘆服,劉德華能將善意播撒地如此低調內斂。
《道德經》有言:“善行無轍跡。”
真正的善良,往往不動聲色,潤物無聲。
這種善,不為名,不為利,不給誰看,只為心安。
劉德華讓我們懂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善良是本性,更是一種選擇
其實,劉德華能關注像殘奧運動員這樣的弱勢群體,與他的成長經歷不無關系。
1961年,劉德華出生在香港大埔區的一戶富貴人家,算是抽到了命運的上上簽。
在一次演講中,劉德華回憶說:
“我記得當時家里很有錢,我們家有孔雀,有200多只豬,還有數不清的鴿子。”
不僅如此,劉家還有數百畝良田和幾十號仆人。
在“富貴鄉”里長大的他,可謂不識人間愁滋味。
然而,流水無盡期,人生無常樂。
6歲這年,劉德華的父親因為一點小事惹怒了祖父。
結果,他們被趕出了祖宅,一分家產也沒拿到。
小小年紀的華仔,只能跟著父母搬去貧民窟——鉆石山。
在這里,劉德華見識了什么是貧窮與不幸,看盡了弱小者的悲哀與無助。
幾年后的一場大火,華仔一家徹底破產,他們只能住在政府給的安置房里。
后來,家里開了個小賣部,劉德華就白天上學,放學后到店里幫忙。
最忙的時候,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常常是忙到后半夜,瞇一會,四五點鐘又要起床。
休息日,同學們都去打球、約會、看電影,而劉德華只能去工廠打零工,去發廊當小弟,去劇組送盒飯……
長大后,劉德華說起童年,就是倆字——“干活”。
好在,他悲苦的命運,在19歲這年出現轉機。
1980年,他考上了香港TVB第10期藝員培訓班。
從此,劉德華的人生步入正軌,他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我們走來。
無論是演講還是訪談,劉德華從不避諱自己的過去。
他想讓大家知道,無論是否被命運善待,我們都有做“好人”的權力。
劉德華在命運的洪流里,吃過苦,受過難。
正因如此,他更容易懂得弱小者的悲歡,更能體諒小人物的心酸。
人生如登山,起起伏伏,高高低低。
低谷的日子里,有人把對命運的憎恨化為一股戾氣,對外充滿了殺傷力;但也有人不抱怨,不記恨,把苦難化為溫柔與良善。
善良,是本性,但更是一種選擇。
做好人不難,難的是飽嘗人間辛酸后,仍選擇做個好人。
人性最大的善,是懂得別人的不易
劉德華,是個不缺故事的人。
他的故事,不僅在殘奧會,更在他幾十年的日常生活中。
導演瞿友寧,曾在社交網站,分享過一件讓自己落淚的事。
在第50屆金馬獎的頒獎現場,他擔心劇中的老演員張岫云太累。
典禮進行一小時后,翟友寧想攙扶老人先回去休息。
可剛走了沒幾步,老人家就固執地勸他回去,非要自己走。
翟友寧放心不下看向老太太,發現坐在最前面的劉德華,看到老人后,毫不猶豫地起身。還扶著老人下階梯、轉彎,一直送去走廊。
這件事讓翟友寧感慨不已,他萬萬沒想到天王巨星的眼睛,能看到一個微不足道的老太太。
其實,真正有修養的人,都懂得將心比心,體諒別人的不易。
能替別人著想,去感受他人的處境,不失為一種善良。
藝人張含韻,也和瞿友寧一樣,曾被劉德華幫助過、打動過。
她說,剛出道那會參加一個頒獎典禮,作為新人的她,一直被主辦方冷落。
合影的時候,臺上站了很長一排人,劉德華卻沒有往中間走,而是來到了隊伍的最邊上。
張含韻趕忙說:“您去中間站呀!”
沒想到劉德華擺擺手說:“不不不,只要我站到邊上,媒體就不會把你們截掉了。”
圈子內流傳著一句話:劉德華提攜過的明星,恐怕一桌都坐不下。
出道40多年來,劉德華從不吝嗇自己的善意,只要看見朋友有難,他必是那個拔刀相助的人。
張衛健投資失敗,劉德華遞上支票;鄭則仕負債2000萬,劉德華邀請他做制片人;
藍潔瑛落魄時,劉德華送去10萬港幣;寧浩沒錢拍電影,劉德華資助他300萬……
不僅圈內,圈子外也從不缺華仔的“好人好事”。
1988年,剛復出的劉德華,就為華東水災捐贈了500萬;
2008年汶川地震,劉德華捐款5010萬,還積極號召其他藝人,看到大家慷慨捐助,華仔下跪,以示感謝。
有媒體估算,這些年,劉德華在慈善方面的籌捐款可能已超5億。
有人說:“善良的背后,是對眾生的體諒。”
深以為然。
命運面前,眾生皆苦;生活面前,各有各的不容易。
行走于世,與人交往,能將心比心感受別人的不易,就是最大的善。
給別人一份體諒,一份支援,就是給自己一份體面,一份尊嚴。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當你手捧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你抓起泥巴拋向別人時,首先弄臟的也是自己的手。
人,永遠都是相互的。
就像劉德華,作為偶像明星,他可以不用炒作任何話題,就能時常被人記起。
而每次談起他,都像一股暖流滑過心田,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好人存在。
他的善,給灰心者做光,給失味者做鹽,給弱者以力量,給悲者以安慰。
很多人曾追問:終其一生,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笨小孩”劉德華,給出了“最聰明”的答案:
那就是,做個好人。
與朋友們共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