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江江還透露,某個早早就生娃的90后小花,原來片酬5000萬左右,如今則2000萬就能接戲。
一個之前總演抗戰劇的長臉演員,片酬也大跳水,原來一部劇要價1000萬,現在也就150萬左右,降了差不多十倍。
而兩個走搞笑人設的實力派中生代演員,要價都在3000多萬,但江江覺得一個值這個價,另一個今年霸屏的演員則值更高的價格,因為他這兩年拍的作品質量都很不錯。
有的演員在這波降薪中,價格則比較堅挺。“有個拍過耽改戲的流量小生,因為是古裝劇比較青睞的形象,價格保持在3000萬左右。”江江說道。
演員片酬普遍下降的消息,也得到了另一位業內人士曉峰的印證。
曉峰透露,某個一線小花因為演技受到觀眾普遍質疑,所以從疫情開始就不再要求高片酬了,只求能有好的項目合作,“她的片酬差不多在逐年下降,以前她一部電影片酬差不多要價4000多萬,如今則不到2000萬,以前一部劇一集要價137萬,如今則不到60萬。”
誰剎住了“天價片酬”的車?
“天價片酬”問題得以緩解,也許早就有跡可循。
2019年2月22日,在愛奇藝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龔宇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提及,“頂級演員最高一部劇的限價是5000萬元人民幣,而以前曾經超過1.5億元人民幣。……原來(片酬)超過5000萬的演員,小部分已經接受了,更多的還在觀望期。”
相比從前的“還在觀望期”,如今大多數演員都接受了降價的現狀。
藝人態度改變的答案,也許藏在一組數據中。
數據顯示,2018年三大平臺自制劇占比首次超越了版權劇。2019年,總占比更是達到了65%。2020、2021年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曝光,但從這兩年平臺播出的劇目來看,顯然,占比只增不減。
制片人江江直言,過去的三四年,雖然每年電視劇總產量依然在300部左右,但本質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前播出的三百部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版權劇,這些版權劇由制作公司自己邀約演員,自己制作,那時候,影視行業熱錢翻滾,視頻平臺和電視臺互相爭奪用戶,大家為了邀請到某個演員就無序競價,你出3000萬,他出5000萬,他再出7000萬,演員片酬倍數增長,直至令人訝異的上億元。
2017年的時候,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就曾在SMG制播年會上透露過,“僅在2016年一年時間內,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拿走2億元片酬。”
這些年片酬瘋漲的速度不亞于當年。
因為有資本做靠山,所以盡管政策上三番五次“限薪”,但他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調高總投資的手段,降低明星片酬占比,或者以掛虛職、虛假投資等手段,規避“限薪”。
直至“稅收風波”引發行業地震,加上疫情的影響,行業熱錢退去,“裸泳”的人最終浮出了水面。
在這一時期,一大批制作公司“消失”,雖然每年電視劇總產量還在300部左右,但其中占比最多的是自制劇,曾經投資上億的版權劇甚至淪為“20萬一集甩賣”。
當平臺既掌握了內容又掌握了渠道,曾經被他們抬高的片酬自然就被壓下來了。
“這幾年平臺給自己培養了很多制片人,這些制片人自己談演員,自己找制作公司制作,極大地壓縮了各個環節的利潤,演員的片酬也變得透明,價格自然大跳水。”江江說。“當然,說白了還是因為大家都沒錢了,資本退去,廣告收入下滑,會員收入增速減緩,不管是平臺還是制作公司,大家做劇壓力都很大。”
此外,曉峰認為,如今演員“天價片酬”問題能夠得到較為徹底的治理,也離不開“清朗行動”的影響,以前演員敢頂風作案,是因為即使出事了,也照樣不耽誤他們賺錢,但如今“清朗行動”一出,大家都看到了“劣跡藝人”的下場——從頂流秒變素人,自然不敢再以身試法。
“天價片酬”現象是否會死灰復燃?
古話說,由奢入儉難,拿過上億片酬的明星,能夠接受大跳水后的片酬嗎?
制片人羅楠透露,面對下降的片酬,不同咖位的演員確實有著不一樣的反應。
曾經那些拿過八九千萬,甚至上億片酬的頂流,有的人很難接受對半砍的片酬,他們就會選擇不接戲或者少接戲,有的人則會通過提高劇集捆綁的商務提成增加收益。
“這其中,一些這兩年才升上來的新一線演員,他們本來也沒拿過畸高的片酬,所以三四千萬對于他們來說,已經算很不錯了。”
一些曾經在都市劇中擔綱男一女一的中生代演員,他們雖然也嘗過高片酬的甜頭,但當行業遭遇寒冬,他們也迅速回歸了冷靜。
比如某硬漢轉型都市型男的演員,片酬水漲船高的那幾年,一部戲可以要價7000萬,如今2000萬也能拿下來。
“如今視頻網站當頭,題材都趨于年輕化,適合他們的角色越來越少了,他們不僅要接受片酬大跳水的落差,還要接受自己從男一女一變成配角的現實,不接受也沒辦法,畢竟相比降片酬,沒戲可拍最可怕。”羅楠說。
羅楠透露,自己有個朋友以前總在一些生活劇和正劇中當黃金配角,這幾年因為這類劇減少,他為了生活不得不在一些甜寵劇中當“工具人”,“他說他拍完了戲,都不知道男女主是誰,年輕演員臺詞都說不好,看著就氣人,但沒辦法,為了生活,不演也得演”。
在經歷了那么多次片酬屢限屢高之后,這次片酬雖然降了,效果會長久嗎?
對于這個問題,制片人江江和羅楠都表示很有信心。
江江直言,之前片酬之所以屢限屢高,是因為市場有錢,這家不出錢,那家就會出錢,但現在不一樣,整個影視全產業鏈都沒錢,問題從終端上給解決了。
“之前視頻平臺可能會說,你把某個明星請來,我給你幾個億,然后他們請這個明星當內容官,開個盛典,然后招商做廣告,總之通過各種方式套錢。”江江說,“但如今視頻平臺自己日子都不好過了,還哪拿得出給明星的高片酬。”
羅楠也認為,從這幾年視頻平臺做短劇,起用新演員,壓縮成本就足以看出,他們已經回歸理性,如今則在回歸藝術創作的路上。
“當他們知道一兩億或幾千萬就能做出一個好劇后,那他們就不會再回到三四億或四五億的階段去了。”(莊自修/文)
(備注:文中人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