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然而今年的上海,春光依然明媚,活力卻被暫停。
一座約250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里,因為席卷而來的病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封停,無論是賣場還是物流,人們竭盡所能地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守護這座城市,也一直承受著停擺帶來的生活之痛。
疫情可以隔絕空間,卻不能隔離愛,封停的另一端,無數條馳援補給的通道正在搭建起來。保障民生基礎,就是艱苦抗疫中的底線、生命線,是一縷縷希望的光芒……
3月31日,浦東封控第四天,麥德龍浦東商場接到任務,要為浦東超60萬戶家庭提供保供套餐,這幾乎覆蓋了浦東一半以上家庭。
麥德龍員工打包裝車保供物資
60萬份,3 天完成,麥德龍華東一區總經理王洪強在心里快速算了一筆賬,店里70個人,這在平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老王眉頭緊鎖,感嘆任務艱巨。
3月中旬以來,上海各轄區內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商場員工很多被封控在家中。
“很多同事主動放棄在家隔離,冒著風險申請返崗,只是單純想為抗疫保供出一份力。”王洪強激動地說。
“一收到支援消息,幾乎都一呼百應,甚至都來不及想自己家里被封控了要吃什么,就想著必須得回到店幫忙。”
王洪強離家前與家人在門口話別
實際上,王洪強也是一呼百應的代表之一。家人曾勸說他不要出去,安心待在家里。
“決定回商場的那一刻,老婆開始是有怨言的,平時工作就忙,陪伴家人照顧家庭的時間還是太少了。”他低下頭,深深地嘆了口氣,滿滿都是對家人的歉意,“但她另一方面又是理解我的,她知道我放不下,團隊需要我,店里更需要我,我得帶領大家一起把這個責任擔起來,不能‘貪生怕死’。”講這句話的時候王洪強語調突然亢奮了起來。
麥德龍員工對保供物資進行清點、打包
負責后勤的劉君是最早選擇來門店住店的員工,從3月16日離開小區后,一直堅守在門店至今。
“我在浦東店工作16年了,這里的一切我都很熟悉,想著總有地方能幫得上的,就出來了。”這會她剛忙完餐后收拾,就趕去倉庫幫忙揀貨了,“晚上不夠人派送的話,我也會去,反正大家都是一個整體,哪里缺人就頂上,這樣做得更快。”
“東拼西湊”了70多人,要承接60萬戶家庭的保供,盡管不及原勞動數量的30%,大家還是把任務硬扛了下來。
對于團隊,王洪強的感恩之心難以言表,他有些哽咽地說道,“小區里面離開了,肯定就回不去了,離開自己家,是為了更多的家庭。”說完他陷入了一片沉靜……
平日里一份份訂單的揀貨、打包,瞬間變成了幾萬起步。但讓王洪強和員工們感到寬慰的是,上級政府了解店里的困難后,派來了100名志愿者協助一起完成搬運、卸貨、裝載等工作,替員工們分擔了幾十萬份物資。
員工和志愿者對物資進行卸貨、分揀工作
3月27日至今,王洪強已經在店里住了20多天,部分同事已經住了一個多月,每一天都幾乎從早忙到后半夜,簡單吃一點又繼續干活,這是王洪強團隊的工作常態。他也曾參與過2020年武漢疫情的保供工作,“對比之前在武漢,這次的挑戰更大。”
此前的經驗,雖然讓他對保供任務多了一份信心,但面對平臺不斷新增的團購量,他深知,每一晚注定都是難眠之夜……
麥德龍員工凌晨在卸貨
上海全員“靜止”,物資供應運輸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運送受阻的電話不斷在浦東店響起……
“堵在哪了?有多少車堵在那了?”
“進不來是吧?好、好,我知道了,我來想辦法”。
麥德龍浦東店多次調整運輸方案,要求加急供應。最終王洪強決定讓供應商派司機把貨車開到進上海的高速口,他們派專人去接貨開進上海,外地司機原路返回,這樣也避免了司機進上海后回去要被隔離的風險。
麥德龍員工凌晨在卸貨
但是對于上千萬物資,他們的人力在卸貨、分揀上根本無法滿足,又緊急協調第三方團隊協助卸貨。
“我們每一天都在擔心物流和運輸的情況,‘車有沒有到?’‘車夠不夠裝?’‘哪里還能派車過來?’” 王洪強越說越著急,習慣性地雙手向前一攤,“很多員工都自告奮勇地開私家車去接貨,實在沒有其他更快的辦法了。”說完,他抿著嘴搖了搖頭。
“老成,帶上我們的司機師傅,開車到高速口去接剛到的貨”。
“喂,我現在需要更多人手,要不然今天晚上我們通宵也不一定能卸完這批貨”。
麥德龍員工在小區派送物資
盡管龐大的工作量已經排滿了每天的日程,但針對特殊訂單的求助還是讓他們無法拒絕……
4月6號晚9點半,正在打包的尤建勛接到求助電話,上海科技大學教職工有二十幾個“嗷嗷待哺”的嬰幼兒緊缺奶粉和嬰兒用品。
“才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口糧’怎么能不管他們!“。提到孩子,他語氣激動了起來,“還有獨居老人,是他們兒女打來的‘求救’電話,說爸媽獨自在家,也不怎么會用手機,都急哭了。”
“都是為人兒女、為人父母的,我太能體會他們的心情了。再怎么難,也得給送過去啊。”他深呼吸,努力平了平自己的情緒。
麥德龍員工分揀即將派送至小區的物資
住店的每一天里,店員幾乎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才能休息,但即使手里的活停下來了,大家邊在地上鋪床,還邊開會復盤。有時候前半句還在說工作的事,后半句就開始打鼾了。
面對疫情的嚴峻,家人的擔憂,他們只能違心地不與家里人多聯系,怕責怪更怕他們擔憂。
“只打過一次電話回家,”在店里駐扎了20多天的浦東店店長成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家人問起來,都說蠻好的蠻好的,沒什么問題,吃得還不錯,睡得還可以”。
麥德龍員工的住店床鋪
“不敢打電話,怕一開口就哽咽。”負責揀貨的住店員工吳莎回憶起與家人視頻的場景,聲音變得有些顫抖。
“第一次打電話的時候,聽到女兒在那頭叫媽媽就受不了了,沒忍住捂著嘴大哭了起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敢讓他們聽見我哭,擔心我在這里太辛苦。”她的手指探出衣袖,抹掉了眼角的淚,“后面就沒敢打了,控制情緒還需要時間,但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團隊的情緒還受檢測的影響,“每天一睜眼的第一件事情是確保員工和志愿者們防護到位,店內所有物資都消毒到位,做好防護的基礎上,保供工作才能順利開展。”王洪強在團隊里也主動承擔起了“防護檢測員”的工作,他常教大家怎么來保護自己。
除了核酸檢測,他們每人每天還要自主做兩次抗原檢測,他坦言每次等待抗原檢測結果那幾分鐘里,是最煎熬的時刻,結果出來慢一點,大家的情緒都會變得緊張。
“我們每天要做兩次檢測,看到一條杠,大家就會非常開心,不怕別的,就怕萬一確診了會連累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度,連累了其他人。”
對于這些保供人員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平平安安地堅持下去,一起完成任務,早點回到家人身邊。
每天一條杠的抗原測試是給家人最好的報平安
除了70多個負責履約的員工,浦東店還有一個后廚師傅也陪著他們住在店里。他一個人主動承包了整個商場所有人的伙食,每天凌晨三點就起來給大家做早餐,為了給大家補充營養、維持體力,每天變著花樣地來做。
但員工們為了按時按量完成履約,沒幾個能在正點吃得上飯的,經常錯過正餐后,就只用泡面解決。
“昨天晚飯,后廚師傅給大家加了個雞腿,算是這段時間吃的最好的一頓了。”王洪強露出了笑容,“我們每次一忙起來就只想抓緊時間,做快點…再快一點!能多做一會就能有多幾戶家庭能及時吃上飯,自己餓一會不要緊。”
商場后廚師傅為留守員工準備三餐
4月3號晚,負責配送的靳輝在剛送完一批物資,準備前往下一個小區時,突然接到了妻子的視頻電話,接聽前他有些恐慌,心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靳輝連忙跟同車隊友打聲招呼,跑開接通了電話,只見兩個孩子冒出的小腦袋瓜子擠滿了屏幕,奶聲奶氣地對著手機喊‘爸爸生日快樂’。他瞬間喜極而泣,淚水模糊了雙眼,舉著手機站在路邊又笑又哭……
雖然店里條件簡陋,但生日的儀式感不能少,深夜回到門店后,團隊的員工們為靳輝唱起了難忘而又溫馨的生日歌,紛紛祝賀老靳又離退休近了一歲,互相開起了玩笑,久違的熱鬧聲和歡笑聲在店里響了起來。
疫情特殊時期讓靳輝對這個特殊的生日深有感觸:“生日每年都過,但今年特別有意義!除了有在家隔離的親人,還有這里與我一起共患難的家人們,跟他們在一起,有種什么都不怕的感覺,也特別感謝他們的陪伴。”他邊說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麥德龍員工在小區派送物資
上周五,浦東店安裝了兩個移動淋浴房,解決了大家洗澡的難題,雖然打著地鋪,但能洗個澡再睡覺,對他們來說已經算是奢侈的放松了。這段時間,他們每一個人都像擰緊的螺絲,收貨、分裝、派送……只希望每天物資都能及時到貨,派送車輛足夠充裕。
汗流浹背的麥德龍員工
這樣的故事,在上海抗疫的戰場不停上演,他們極其平凡,卻一點點地搭起了無形的橋梁,將隔離孤島中的信心和希望連接起來,在他們眼里,早日走出疫情陰霾,重返正常生活已經不遠了。
“商場是我第二個家。”劉君感慨道,她的愿望是,待上海解封后可以和家人好好地聚一次,一起拍一張幸福的全家福,她笑得很燦爛,眼神中流露著希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