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著“戀愛還是看別人談有意思”的心理,戀綜節目一直常看常新。
前幾年的戀綜是發糖能手,糖分最高和爭議最狠的CP往往最受關注;近期的戀綜開始書寫BE美學,甜虐交織,開始在玻璃渣里找糖吃。
戀綜迭代之余,發糖局變成了教學局,而偶像劇一般的戀綜,也開始向家長里短的現實主義家庭劇靠攏。
甜虐更上頭
自韓國的《我們離婚了》播出之后,國內的情感綜藝也開始以離婚、分手人群為切口觀察愛情。
不少觀眾看戀綜都是奔著那口糖,可如今的戀綜卻不少是甜虐交織的。
像《再見愛人》《春日遲遲再出發》聚焦的是已經或正在離婚的男女,《燦爛的前行》也找來了前任情侶,以“失戀”為出發點。
可以說,這類戀綜一開始就是“虐”的。
《再見愛人》豆瓣8.7分,3對嘉賓在已經破碎或者岌岌可危的親密關系中直面折磨與撕扯,試圖尋找到彼此的出口。
最終3對嘉賓維持參加節目之前的狀態,兩對仍舊選擇分開,彼此解脫,而另一對嘗試繼續在一起。
而《春日遲遲再出發》探討的是另一個維度,讓已經離婚的男女分享自己在上一段關系里的感受,在節目里試圖去治愈或者尋找下一段關系。
從目前的播出的節目來看,觀眾似乎更喜歡看前面治愈的部分。雖然前面的部分沒有太多傳統意義上的糖點,但婚姻里的瑣碎和傷害反倒讓不少觀眾產生了共鳴。
怪不得有網友評論說:“看這節目我終于明白我媽為啥沉迷家庭倫理劇了”。看慣了戀愛的糖,來點婚姻的苦也別有一番風味。
最近開播的《燦爛的前行》則把視角聚焦在了年輕人更容易共鳴的角度:失戀。
這檔節目以失戀為出發點來關注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看著前任們頂級拉扯,讓網友們覺得比電視劇要抓馬多了
其實失戀只是切入口,鋪展開來則是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圖景。
比如老錢和小李關于努力和成功定位的分歧,即使仍然相愛,但也未必可以走到最后;張曦月和前男友是異地戀的最終歸宿;陳任躍則是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
比起戀愛的甜蜜,年輕人在戀愛里遇到的問題更能讓大家共鳴。
在愛情遇到問題的人,最終可能都會被治愈,但在過程中發現,“我不是一個人”,治愈感就拉滿了。
而且還有一個明顯的改變是,觀眾的執念不再是我的CP必須HE,而是希望嘉賓們可以各自安好。
從這個角度來說,“虐綜”也是一個重視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