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指南
在間歇性嗑糖,和情感療愈的過程中,觀眾還在戀綜里學習相處之道,有的治愈恐婚或者更加敬而遠之。
觀眾在沉浸式嗑糖的同時,也對戀愛關系和親密關系產生了新的思考。
其實每個觀眾自己都是“觀察員”,可以通過看嘉賓的問題來反觀自己。
比如在《再見愛人》里,幸福的婚姻大多相似,可不幸的婚姻卻更有不同。
對于有婚姻經驗的觀眾來說,會覺得《再見愛人》特別真實,展示了很多婚姻的現狀,不少夫妻都是一邊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一邊把日子過下去了。
對已婚群體來說,它的意義就是讓觀眾直面婚姻中不堪的一面,然后去反思自己是怎么做的。
像章賀和郭柯宇這對夫妻,可能沒有什么太多大的問題,但都是無數件小事兒堆積在一起,他們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而是沒有及時去解決,所以到了最后想解決也不知從何下手。
在《春日遲遲再出發》里,吳雅婷和王櫟鑫的故事讓不少觀眾覺得不能理解,但現實生活里又時有發生。
很多人的婚姻走到最后,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問題,只是沒有那么相愛了,有個人想提前下車。這個時候是去爭取,還是應該順其自然也成了問題。
節目里,貢獻很多金句的大張偉分享對婚姻的看法,他說:“我老感覺好多人對于愛情和婚姻,看上感覺就是一杯子,這杯子只要有個眼就不能用了,我一直認為我的那些東西都是塊布。如果這兒有個眼,我們縫一個,然后這邊有個眼縫一個,時間長了,這塊布就變成了一張畫了,我就會覺得是這樣的。”
很多人年輕人也表示被這個婚姻觀浪漫和治愈到了,會覺得婚姻也沒那么可怕。
而《燦爛的前行》更多的是戀愛里的小問題。很多觀眾也意識到愛情里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到自己,別人是永遠無法跟你感同身受的;而差距過大的感情也不如長痛不如短痛。
有些網友表示,從中確實學到了很多戀愛技巧,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網友對這個問題表示否定,“看別人談戀愛可以,自己談堅決不行。”
戀綜的現實主義
看起來戀綜市場好像被簡單粗暴的分為甜綜和虐綜,其實背后是戀綜不斷細化和深化的結果。
就跟這些年影視劇市場的改變一樣,單一的類型是無法滿足觀眾的。而一味的甜寵也并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價值觀,他們在夢幻之余,也在追求現實和節目的復雜性。
以前的戀綜,大多數是給制造美好的戀愛泡泡,拼命撒糖,但現在的一些戀綜會給你展示愛情和婚姻的復雜性。
自戀綜開始走紅,無論是明星戀綜還是素人戀綜,甜都是第一要素,但太過夢幻的偶像劇愛情走向,時間久了,也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多檔同質化的節目一對打,市場就卷起來了,大家各出奇招尋求細分市場。
《半熟戀人》《再見愛人》《春日遲遲再出發》《燦爛的前行》等節目的出現開始打破了這種僵局。
節目中,擁有一定人生閱歷的嘉賓們對情感觀念的理性輸出,讓觀眾感受到了戀愛與婚姻關系中的真實感,戀綜也自此開啟“現實主義”道路。
當然甜甜的戀綜仍然擁有市場,就像市面上的偶像劇永遠有觀眾在推崇一樣。
只是戀綜發展到如今的階段,必然要逐漸的升級。
當淺層的部分個體已經完成了這種自我調適與治愈時,社會議題的探討則有了深遠的意義。
一檔戀綜要打入觀眾內心,不僅要有故事承載,同時更要有符合現實主義的觀點輸出,才能保障話題貢獻。
2022上線的幾款戀綜已經在嘗試定位與意義的多重拓寬。30+男女、母胎男女等有代表性的嘉賓群體的親密關系,也更加貼合現實話題的討論。
戀愛是永恒的話題,婚姻也是。所以戀綜可以一直有市場,但戀綜也必須一直在進化。(沈佳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