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包括愛情,卻永遠買不到文化底蘊。
廠長拿“老本行”影視圈舉例——
【資料圖】
咱們可以吐槽國產劇的特效、服化道、劇本、演員演技......但有一樣,是該引以為傲的。
就是題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基礎上,才衍生出廣泛的影視類別;
有拍女人爾虞我詐的宮斗戲,拍上天堂下地獄的神話劇,其中,仙俠、武俠更是公認的我國獨有的特色。
然鵝......
引起全民公憤的是,有人正悄咪咪的“偷走”它。
嗯,以上說的就是剛在網飛上線,據說投資高達300億韓幣的——
《還魂》
該劇由韓國電視臺tvn制作。
導演樸俊和,代表作中有大熱的《今生是第一次》、《金秘書為何那樣》;
編劇洪氏姐妹也有響當當的名氣,咱就是說,混韓劇圈的誰沒看過《最佳愛情》、《主君的太陽》、《德魯納酒店》。
此外,演員陣容集結了韓國的“老中青”,要顏有顏,要實力有實力。
講真,在巨額制作費的加持下,這怕是又一部爆款啊。
可誰知,正當你搓著小手、滿懷期待的時候,結果人家給你當頭一棒。
怎么了?
點開一看,這味兒不對頭,尤其讓中國觀眾感到嚴重不適。
很快,評論區被一星大軍攻占,該劇開分僅4.3。
那它到底哪里不對?
可以說,從劇本開始,就離了大譜。
故事的背景是架空的——
女主是一名殺手,外號“落首”。
她武功高強,擅長用劍,其所到之處,便有人斷首歸天。
她還有一項技能:換魂術。
即把自己的魂魄,注入到另一個人或者一具尸體中,達到某種意義上的重生。
但,武功再高強的人,也有失誤的一天。
當女主被一群人包圍,追殺的時候,她身受重傷,險些喪命。
幸虧她機智,懂得變通,才從人群中突圍出來。
奈何她傷勢嚴重,再加上后面還有人追殺,便在村子里隨機抓了一名女子,準備“換魂”。
可好巧不巧,她換魂成功才發現,自己竟進錯了身,失誤進了一個瞎子的身體里。
但,為時已晚。
因為換魂后,女主失去法術,身體柔弱到連翻了墻都不敢的程度,于是,接下來她需仔細謀劃,如何聯系到團長。
在此期間,女主潛伏到一家妓女,誰知在這里,她遇到了聞名全國的“天下四季”。
名字瞅著匪夷所思,其實就是首都四大家族的四位公子。
不對,其中還有一位姑娘。
女主看著他們,內心五味雜陳。
因為當年她的父母就死于這四位的父親手中,他們之間可謂是有著血海深仇。
有如此淵源,但好巧不巧,其中一位自打生下就被父親關閉氣門的公子,看到女主的第一眼,就認定她是能打開自己氣門的人。
他要認她當師父。
兩人開啟互相折磨的歡喜冤家模式,在歷經N次你救我、我救你之后,意料之中的,女主答應了公子的請求......
看到這,不知你有沒有一種熟悉的趕腳,這設定......橫看豎看和《將夜》高度吻合。
男女主都曾當過主仆,女主都以另一幅面貌出現,男主從一開始都是無法修行的人。
有一處相似是純屬偶然,但連特效場景也雷同,就不太能解釋的通了。
況且,越往后看,你越能發現,編劇簡直就是裁縫高手,把國產劇當素材庫,那是拿來就用。
就連韓國觀眾都看不下去了,無語道:這難道不是中劇???
是的,本劇最大的問題并非是設定類似,而是由內而外散發著濃濃的中國風。
先說皮。
劇組打著架空的旗號,在服化道上是相當放飛自我。
演員出場人均頂著愛豆的發型,宛如cosplay玩家。
另外,服裝設計在發布會上說耗費3個月時間,查閱古籍才做出的改良版傳統服飾,怎么看都能在咱歷史書中找到原版。
還有女生的盤發,與韓國傳統發型越來越遠,倒是與咱熟悉的古裝造型蜜汁相似。
除了上述這些,其實還有諸多相似的細節,例如街道,都城全貌等等,最明顯的則是皇帝會見群臣的地方。
媽呀,瞬間夢回我大秦啊,有沒有?!
說完了皮,下面說內核。
拋開被國產劇玩爛的師徒梗、復仇梗這些,讓人氣憤的是,該劇對中國仙俠劇中元素的拿來主義。
比如結界的設定:
法術技能:
比如門派之爭。
劇中,換魂術并非是女主的獨門絕學,她所在的神秘組織人人都會。
這些人在團長的帶領下,修得法術,成為身手不凡的的殺手,為團長所用。
該組織最大的敵人,是歸皇帝親自掌管的松林。
松林簡單說,就是個政府機關。
只是,里面的公務員不是普通人,而是由四大家族統領的術士們,每個家族擅長不同的法術,皆有看家本領。
他們的職能,是除掉會換魂術的人。
因為他們認為該法術有悖倫理,一旦被濫用,會危害民間,毀掉整個國家。
兩派之爭,將是故事的一大主線。
比如道教元素。
劇名“還魂”不就是道教里的奪舍?
而除奪舍外,像術士、元氣、內力等諸多用詞,劇中隨處可見。
包括對換魂的解釋,也讓人高度懷疑,編劇怕不是來中國進修學習過吧。
只是,學也歪了。
劇中的皇帝,身為一國之君,竟然因為自己命不久矣,沒有后嗣,而想要使用換魂術。
但話說,就算他用別人的身體生下一個孩子,可從生物學看,這孩子也不是他親生的,到頭來,不是無用功?
而無論從皇帝,還是女主換魂,都能看出,本劇里的換魂,是強行占有,即只要我比你強,你的任何東西我都可以強行占用,是徹徹底底的強盜邏輯。
而在《陳情令》中,奪舍是弱者請求強者上自己的身,替自己報仇,是一種自愿行為。
兩者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看到這,或許各位能感受到,觀眾罵并非是在故意找茬,抄襲之說也并非是無中生有。
其實,回看近些年的韓劇,當很多國人羨慕人家已經從傻白甜戀愛劇中的旋渦中掙扎出來,轉型成功的時候,卻不知道——
韓國影視劇的路,越來越往晉江文學靠攏。
重生、還魂等就是最常見的設定之一。
韓國人的手還伸向了漫畫。
幾年前,就有人指出,韓漫的畫風越來越靠攏中國武俠。
這種“靠攏”絕非好事,不是一種正向的文化輸出。
拿《還魂》舉例,編劇默默融合了很多中國風的“梗”,其經過韓國成熟的影視制作體系的加工后,輸出到韓國內外,在網飛這樣全球性的媒體平臺上線。
觀眾只看到良好的制作,精彩的劇情,卻沒人關注,其背后的文化來源。
甚至,還有反向輸出的現象。
比如在本劇的豆瓣評論區,就不乏為本劇平反的聲音——
由此可見,我們要對這種文化上的“拿走”,保持高度警惕。
拒絕他們為《還魂》打上“東洋風”的標簽。
抵制有些人把偷這種下流行為,說得如此清新脫俗。
畢竟,世界上沒有東洋風,只有中國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