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是為角色服務的。
(相關資料圖)
年輕時的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中,完全拋棄自我形象,成功飾演了一位那個年代典型的農村婦女。
為了角色,自毀形象,也許并不能代表一個演員的演技高低,但起碼是敬業的。
如今觀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些“大媽專業戶”,看上去都“土得掉渣”。
她們在年輕時,卻個個曼妙多姿,一個比一個漂亮。
1、薩日娜
薩日娜有個稱號——“女版倪大紅”。
意思就是從來沒年輕過。
可能很多觀眾不知道她的名字,但絕對看過薩日娜在影視劇中扮演的“母親”、“大媽”角色。
《大染坊》、《闖關東》、《人世間》等多部熱播劇中,薩日娜用自己精湛的演技,飾演著一個個年長的女性角色。
薩日娜是蒙古族姑娘,演藝世家出生,父親是斯琴高娃的啟蒙老師。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薩日娜似乎就是為演藝事業而生。
藝考時,薩日娜從8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被“上戲”錄取。
大學期間,薩日娜和因為視力不合格差點被勸退的同學潘軍,暗生情愫。
這一相戀,就是一輩子。
兩人畢業后,潘軍花了258元錢,將薩日娜娶回了家。
8元買了個玩具戒指,250元買了個床墊。
那時候的愛情,就這么純粹。
事業上,薩日娜卻遭遇了坎坷。
當時很多導演說薩日娜臉盤大,身材粗,嫌她“丑”。
結果畢業了6年,薩日娜都無戲可拍。
其實薩日娜的樣貌,在現實中非但不丑,還透著一種異域的美。
1995年時,《牛玉琴的樹》的導演看中了薩日娜,并為她安排了一個“特殊”的角色。
這個角色,是一位有三個孩子的母親。
當時薩日娜才二十多歲,但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薩日娜不但欣然答應,還將心思都放在了研究角色上。
甚至為了這個角色,她專門去黃沙彌漫的地方,體驗了一個月風吹日曬的生活。
皇天不負有心人。
該劇一開播,薩日娜的精湛表現,就獲得了觀眾的肯定,收獲了大量粉絲。
從此以后,薩日娜就破除了“無戲可拍”的魔咒,不但戲約不斷,還備受稱贊,屢獲大獎。
2002年,她在《大染坊》中飾演周采芹,戲份不多,但令人難忘。
2008年的《闖關東》導演,指定必須要讓薩日娜飾演“文他娘”。
在拍戲時,主演李幼斌被薩日娜的演技所折服,直言:“和薩日娜對戲,是種享受。”
這個角色,也讓薩日娜獲得了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最喜歡的女演員獎”。
在各類影視劇中,薩日娜飾演過朱亞文、黃渤、李晨、孫儷、賈乃亮、靳東等知名演員的母親。
每一位母親的角色,都令人動容,薩日娜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母親專業戶”。
在拍《青島往事》時,薩日娜只用了一個鏡頭,就把角色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讓黃渤佩服得五體投地,并稱她是“滅絕師太級別的演員”。
如今,53歲的薩日娜,依舊活躍在影視圈,生活幸福,事業穩定。
當年6年無戲可拍的她,如今已經是“影視獎大滿貫”的得主了。
2、許娣
許娣的熒幕形象,特色鮮明。
庸俗、精明、聒噪中,又帶著善良的溫暖。
《我的前半生》中,許娣飾演的“薛甄珠”,因為演技太強,風頭甚至一時蓋過了幾位主演。
這些年中,許娣在熒幕中化身各類年長女性,當過白百何、朱一龍、辣目洋子等演員的“母親”。
但很多人不知道,許娣年輕時,也是一位顏值演技“雙修”的實力派。
94版的《三國演義》,許娣飾演劉備之妾“甘夫人”。
北京曲劇《少年天子》中,許娣扮演的是“孝莊太后”。
順便提一句,許娣還拿到過戲曲類表演的最高榮譽——“梅花獎”。
年輕時的許娣,氣質典雅,溫柔如水,散發著特有的曲藝明星的魅力。
那時的她,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戲曲上,拍戲只是個“活兒”。
第一次拍戲,是《鏡頭伸向大雜院》,許娣在劇中的表現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隨后各類邀約紛涌而至,許娣也先后在《愛你沒商量》、《三國演義》、《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閑人馬大姐》、《家有兒女》等劇中扮演過角色。
但那時的她,始終把戲曲工作放在第一位,以至于錯過了很多走紅的機會。
當年熱播的《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等劇,都曾請她當主演。
但許娣以工作太忙顧不上為由,婉拒了。
2008年,許娣從單位退休,終于又有時間和精力接“活兒”了。
沒想到,這一接,接出了一個“白玉蘭最佳女配角”。
如今,許娣已經64歲,家庭幸福,生活充實。
從“梅花獎”到“白玉蘭獎”,許娣算是跨界達人了。
3、張芝華
張芝華是上海人,她很了解怎樣演好一個“接地氣”的大媽角色。
熱播劇《心居》中,張芝華將一個失利自私女人,演出了花兒。
在表現人物“惡”的同時,還融進了一絲質樸和可愛。
整個人物,立刻變得生動立體了。
總能將“婆婆媽媽”的角色演得讓觀眾“不齒”,張芝華的演技可見一斑,而她也有了“市井太太”的外號。
如今63歲的張芝華,盡管不再年輕,但從容貌中,還是能看出當年的風姿。
1975年,張芝華就因為顏值出眾,和陳沖、張瑜等人一起被招進了上海電影制片廠。
小圓臉是那個時代最美的臉型,再加上張芝華閃亮的大眼睛,甜美的笑容,正式做演員不久,就出演了電影《小將》。
《廬山戀》的男主角郭凱敏對她萬分迷戀,兩人很快相戀,并步入婚姻殿堂。
只不過這段感情沒能長久,兩人婚后因為聚少離多,性格不合,最終離婚。
張芝華也因為這段感情,耽誤了自己的事業。
兩人結婚后,張芝華便以家庭為重,而且因為有孕在身,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演員事業。
但郭凱敏卻一心想當導演,忙著拼事業卻忘了有孕在身的妻子。
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張芝華就向郭凱敏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張芝華帶著孩子生活,沒有經濟收入,生活過得很落魄。
甚至有段時間,傳出她和孩子一起流浪街頭的傳聞。
幸好張芝華還擅長京劇,再加上自身條件出眾,她開始四處接活演出。
喜劇班子、話劇舞臺、唱歌走穴,只要是能靠自己的才藝掙到錢,張芝華都不會拒絕。
1992年,張芝華終于迎來了轉機,她接到了《沂蒙山人》女主角的邀約。
這個角色,是個付出全力支持丈夫的好妻子。
張芝華把自己的感悟融進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讓觀眾心疼、喜愛的女性形象。
靠著這部電影,張芝華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隨后她又參演了《兒女情長》、《希望來臨》、《重返石庫汀》等多部影視作品,在影視圈 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隨著年紀、閱歷的增長,張芝華在影視劇中的角色,也不斷發生變化。
從“女兒”演到“母親”,從“保潔員”到“菜販子”,張芝華也找到了如今的自己在影視圈的定位。
感情上,張芝華也有了新的寄托。
在認識畫家查國均后,性格互補的兩人,很快攜手走進婚姻。
查國均為了能和張芝華生活在一起,還專門將事業轉移到上海。
如今,兩人生活幸福,家庭和睦。
4、王瀾
在熱播劇《喬家的兒女》中,王瀾將“曲阿英”這個角色演活了。
女保姆的“心機”,和“鳩占鵲巢”后的得意,看得觀眾直錘桌子。
但誰能想到,屏幕中這個“胖臉大媽”,年輕時被業內稱為“內地王祖賢”。
1991年,還在“中戲”讀大二的王瀾,就被導演趙寶剛選中,參演了《編輯部的故事》。
陳建斌、李亞鵬、王學兵等王瀾的同學,也只有羨慕的份。
當時王瀾能出演《編輯部的故事》,酷似王祖賢的顏值確實是主要因素。
趙寶剛當時也非常看好王瀾,并口頭給了王瀾一個承諾——我下部片子《過把癮》的女主角,就定你了。
王瀾聽了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就興奮地回學校等喜訊了。
結果時間過了好久,《過把癮》還沒開拍。
王瀾沒等到趙寶剛的承諾,卻等來了黃建新的邀約——請她出演《五魁》。
她沒做太多考慮,就答應了黃建新。
年輕人的心態,總是不穩。
這件事,讓趙寶剛和王瀾之間,鬧得很不愉快。
趙寶剛覺得王瀾爽約,還發文批評她只顧“巴結”名導,將自己“小導演”不放在眼中。
最后,《過把癮》大火,《五魁》撲街。
王瀾的事業,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她“爽約”的事情也鬧得沸沸揚揚。
本該是王瀾爆紅的機會,就這樣跑到江珊身上了。
隨后,王瀾在娛樂圈繼續打拼,事業沒什么大起步,身體卻出現了大問題。
2008年,王瀾被確診為甲狀腺癌。
經過一系列的治療,王瀾戰勝了病魔,但容貌和身材,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整個人開始發福,小瘦臉變成了大圓臉,纖細的身材也日漸圓滾。
那段時間,王瀾連照鏡子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演戲了。
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心態后,王瀾還是決定復出。
暴增的體重,已經讓她無法再飾演美女角色。
但她做好了調整戲路的準備。
演不了少女,那就演大媽,當不了主角,那就做配角。
幾年下來,王瀾用心飾演著各類“大媽”,終于獲得了觀眾和業內的認可,成為熒幕中出了名的“大媽專業戶”。
5、丁嘉麗
丁嘉麗這些年的角色,常常以“惡婦”的形象示人。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的,通過她的精湛演繹,往往能將角色身上那種“蠻不講理”的潑辣勁,表現得淋漓盡致。
《安家》中的“吸血鬼”惡媽。
《闖關東》中潑辣的“大黑丫頭”。
《過年》市儈的農村兒媳婦。
《卡拉是條狗》里的強勢妻子。
丁嘉麗塑造的人物形象,豪放如山洪暴發,細膩如涓涓細流,演技可謂是收放自如。
就是因為演技太高,將種種“不討好”的角色演得太過逼真,觀眾對丁嘉麗的反感,體現在傳播各種“花邊消息”之中。
而丁嘉麗本身的兩段失敗婚姻,加上年輕時的感情經歷,更是推波助瀾,一度讓她的風評,不是很好。
年輕時的丁嘉麗,長相出眾。
好看的皮囊,自然會惹來紛亂繁雜的感情糾葛。
“上戲”畢業的她,參演的首部電影《山林中的頭一個女人》,就讓她拿到了第七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的大獎。
明明能靠臉吃飯,但丁嘉麗卻偏要走“實力派”的道路。
她對待演戲極度認真。
為了拍戲,在冰天雪地里一跪就是幾個小時。
她說,每次拍完一部戲,自己就像被抽干了骨髓一樣,非常痛苦,也很難走出去。
靠著這種敬業精神, 丁嘉麗拿獎拿到了手軟。
在感情上,丁嘉麗卻展現出了“豪放”的一面。
大學談戀愛并意外懷孕,不負責任的男友“臨陣脫逃”,丁嘉麗只能一人跑到一個偏僻的小診所打掉孩子。
和胡廣川結婚后,又耐不住寂寞,和另一個有婦之夫越過了道德的邊界,還懷上了孩子。
第一段婚姻就這樣戛然而止。
第二段婚姻,也不美好。
在這段感情中,丁嘉麗也嘗到了背叛的滋味。
種種打擊之下,丁嘉麗差點崩潰,陷入重度抑郁,一度想過輕生。
好不容易扛了過來,又遇到了孫紅雷。
“姐弟戀”的結果,只剩下了姐和弟。
整理了多年思緒之后,丁嘉麗還是選擇了回歸事業。
不得不說,她在表演上的天賦,是真的有過人之處。
《安家》中她的一段戲,被觀眾稱為“表演天花板”。
在這場大鬧靈堂的沖突戲中,丁嘉麗將“明明自己理虧卻倒打一耙”的撒潑勁道演繹地活靈活現,抽自己耳光,用親情和道德綁架家人。
觀眾看后,恨不得親自下場動手。
在《美好的日子》中,丁嘉麗斜靠在桌子旁的身體,閃著八卦光芒的眼睛,將耳朵湊近時打聽小道消息的興奮,渾身上下,每一個動作都是戲。
丁嘉麗能征服觀眾,靠的是演技和真情。
結語
超越自我,是演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可一旦涉及到“自毀形象”時,很多“表面演員”就露了怯。
《西游記》中的孔雀公主金巧巧就曾放言:“演公主我行,演農村人,我費勁。”
人過中年還在演少女的林心如也曾表示:“演別人的母親,對我來講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如今一些轉行當演員的愛豆們,熒幕只是她們展現自己美麗和帥氣的舞臺。
其實,正是有了這些年輕時曼妙多姿的女演員,如今上演著一幕幕“土得掉渣”的大媽戲,觀眾才看到了各類優秀的影視作品。
比起光鮮亮麗,“自毀形象”可能更加出眾。
關鍵詞: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