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連日來,鄭智化與張學友兩位老牌歌手突然被推上了輿論風口浪尖,前者為自己的歌詞被修改而氣憤不已,后者為自己的發言被曲解而頗感無奈。透過兩檔風波,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如今網絡氛圍中的某種怪誕。
鄭智化的代表作《星星點燈》創作于李登輝時期,對歌詞的解讀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普遍認為其中“骯臟的一片天”指的是臺灣當局,“星星”代表著心中希望。而在最近的綜藝表演中,天空從“骯臟”變成了“晴朗”,不見的星星也“總是看得見”。
究竟為何如此改寫,節目組沒有回應,但聯系過往的表演,把歌詞中的“一支煙”改成“一只眼”、“變有錢”改成“變悠閑”等等,這次改編的最大可能恐怕還是為了表現某種“正能量”。但問題在于,我們對于“積極向上”的理解何至于如此狹隘?一首老歌難道不應該基于其特定背景?修改后的歌詞消解了作品本身的深沉力量,反倒顯露出一種蒼白。
再看張學友,他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一個視頻中說“香港加油”,結果被個別人關聯到“修例”風波中黑暴分子所喊的“香港加油”。迫不得已之下,張學友專門發布聲明,表示自己“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并解釋自己說“香港加油”與“北京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是一樣的。
其實,個中道理很好理解,多年言行在前,大家也知道張學友的愛國愛港情懷是真摯的。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網絡上確有一批人,喜歡拿著放大鏡對別人的只言片語進行“道德審核”。強行關聯、亂扣帽子,憑空制造事端、加劇戾氣。
從鄭智化到張學友,兩檔風波本不相干,卻暴露出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上特別是網絡空間里,有一股不好的風氣,有時候過于敏感、愛搞極化,以“正能量”之名行“高級黑”之實。
必須指出,對那些吃里扒外、數典忘祖之人,我們當然要旗幟鮮明地抨擊;對那些歪曲抹黑、顛倒是非之論,我們也必然要針鋒相對地揭露。但這種素樸的正義感,不是形式主義的東西。
倘若照這個“洗白”改法,那就像有人調侃的,是不是“小小鳥想要飛就唰地一下飛挺高”“暖暖的冰雨在臉上柔柔地拍”?倘若守不住邊界,四處“出警”挑刺,那這種簡單粗暴的自以為“正確”,就會泛化成惡意攻擊肆意而為,反而攪起了混水,給主流價值、主流意識添堵抹黑。
網絡眾聲喧嘩,面對一些極端的敏感與極端的表達,全社會應當多加警惕。真正的“正能量”,沒有這么狹隘,也沒有那么虛弱。堅持基本的邏輯和理性,秉持法治精神和包容態度,大國國民應當有這樣的自信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