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場修行,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誰愛種地,只是除了種地,我什么都不會。”
這是熱播劇《幸福到萬家》中王慶來的一句話。
趙麗穎飾演的妻子何幸福,一身正能量,敢想敢做不怕事,簡直是女性獨立的教科書。
而王慶來自己不上進,還責備妻子跑得快,這樣的關系結合,妥妥的婚姻勸退指南。
同為兩口子,為何人生差距這么大?
每個人走到今天都不是偶然,而是原生家庭教育的必然。
父母認知影響孩子,孩子性格又決定命運。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
父母看見孩子,也就看見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如何將愛的雙手變成孩子成長的推手,劇中這三個家庭養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
1
父母越老實本分,孩子越懦弱
整部劇下來,網友最關心幸福和王慶來什么時候離婚。
作為丈夫,他沒有一點擔當,反而處處讓妻子擔待。
在關濤公司做內勤,由于忘記及時郵寄合同,導致公司損失200多萬。
慶來沒有一句道歉,一個人溜回老家種地,把爛攤子留給幸福。
幸福不解地質問:為什么在家挺好,進城后什么都做不好。
慶來坦言自己除了種地,什么都不會,只有種地,才覺得踏實。
這或許是事實,但從他的成長經歷上看,種地不過是他對人際關系的逃避,心理上的習得性無助。
慶來小時候被同村孩子欺負,父母膽小怕事,帶著孩子去人家道歉。
總是弱者心態,迎合討好每個人,孩子的性格底色唯有自卑軟弱。
社會觀察學習理論曾指出,幼童不具備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父母的行為就是他們最直接的學習途徑。
現實中有太多的“慶來”,性格內向孤僻,遇事過度擔心,兩性關系充滿猜忌,既畏懼權威又渴望被庇佑。
所以說,孩子在父母身上學到的是無助,他的內心就無法構建出安全感,他的一生都會被關系拖累。
曾刷過一個視頻,被網友喻為教科書式保護。
女兒遭遇校園暴力坐公交車出走,慶幸被司機發現。
爸爸趕來,聽到女兒的哭訴,不斷地寬慰:爸爸告訴過你,有事就和爸爸說,天塌了爸爸給你頂著。
美國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說:沒有什么比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更重要。
父母不能幫孩子一輩子,但卻能做孩子一輩子的后盾。
在孩子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幼年期,替孩子出頭,就是幫他們建立行走世界的勇氣。
父母性格再軟弱,在孩子的成長節點中,多維護孩子的利益。
我們的勇氣,就是孩子命運的底氣。
2
父母越在乎事業,孩子越無能
村書記兒子,萬家集團未來接班人,萬傳家是典型的紈绔子弟。
慶來結婚,發現人家小姨子長得漂亮,便以鬧婚名義聚眾猥褻。
背著父親花錢找關系,讓妹妹頂替秀玉上大學,導致秀玉本該光明的人生被盜走。
父親萬善堂一世英名,為什么會毀在孩子手里?
母親早逝,父親作為萬家莊帶頭人,將一個窮山村變成年產值10億的示范村。
子承父業是必然,這種情況下,父母關注孩子的能力,勝過關心他的感受。
劇中有個片段,傳家不止一次表達不滿:父親把那些虛名,看得比兒子的命重要。
父母不是覺得孩子不重要,而是眼光高了,對孩子的要求也高了。
因此,比起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孩子的對錯更重要。
這樣的教養方式很容易挫傷孩子的情感,導致孩子低價值感。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卻又無法超越父母的高度,只能靠旁門左道刷存在感,獲取暫時的滿足。
電視劇《加油媽媽》中,李逸夫就是這樣的孩子。
對老師謊稱母親出差,雇人冒充父親,給主播打賞,甚至燒房子。
這些問題看起來是他和弟弟為了爭寵,但實際上,父母身為律師合伙人,留給孩子的時間太少,又希望孩子變得優秀。
在有限的時間里,母子溝通只有強勢的說教和服從。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無法得到父母滿意,為了獲取關注,只能不斷制造錯誤。
慶幸的是得知真相后,母親悔恨不已,立刻辭職照顧孩子。
和孩子的相處中,母子有了情感的觸動,彼此多了理解和了解,那個懂事的孩子又回來了。
多關照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糾正孩子的對錯,孩子會因被接納而自信,被鼓勵而真正強大。
3
父母越放手,孩子越獨立
單親家庭的何幸福,為什么能活出人生的王炸。
村里征地建污水廠,賠償沒談攏,一個外鄉小媳婦,無權無勢敢找書記理論,不怕打官司,也不怕得罪村領導,這種膽量不是每個人都有。
初中文憑卻不認輸,從保潔晉升成法律公司前臺。
不想把家闖丟了,毅然從城里返鄉,眾籌200萬回村里開民宿創業。
有想法,有目標,有執行力,關濤十分佩服她:幸福想做的事,最后都能成功。
幸福的性格離不開原生家庭環境塑造:
早年父親去世,母親拉扯她和妹妹,作為家中老大,不僅要維護家庭,出什么事只能自己扛。
不幸的經歷也是一種教育啟示:父母能力有限,不得不放手,也會成就孩子的獨立。
美國教育專家羅伯特博士提出現代孩子教育十大目標,第一個目標就是獨立性。
想讓孩子未來有所成就,就要掌握獨立思考、選擇、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迫于生存的單親家庭,還是正常家庭,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用當下的苦換將來的甜。
曾看過一個微電影,父親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無論刮風下雨,每天走不同的路,陪他上下學。
沒有坐車舒服輕松,孩子也有意見,但爸爸卻告訴他:路是走出來的。
有一次,他們走到施工禁行路段,爸爸又引導他:除了這條路,還能怎么辦。
有同學嘲笑他家里沒車,孩子也想坐車上學,爸爸卻問他:為什么要和別人一樣?每人生來不同,自己的路要自己判斷。
我們不用仿效爸爸的行為,卻可以借鑒爸爸的智慧。
想要孩子真正人格獨立,光教會他生活自理能力遠遠不夠。
父母要將當下的困難轉換成啟發性問題,孩子對未來才會無所畏懼。
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包裝的答案。
4
曾看過一句話: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正因如此,父母要多審視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強調自己的用心。
父母要多關注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考慮自己的權威。
父母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而不是美化自己的動機。
《幸福到萬家》是許多家庭教育的縮影,也是許多孩子人生的圖鑒。
越是成功的父母,越要放下自我優越感,而是關注孩子的價值需求;
越是底層的父母,越要避免自我卑微感,而是重視孩子的自尊自信。
父母的教育是托舉孩子的人生禮物。
用智慧的愛呵護孩子成長吧。
這是孩子改變人生的契機,也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
關鍵詞: 幸福到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