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里最出色的,毫無疑問是范偉。
作為第二次與馬思純搭檔,這次的養父一角,依舊具有極強的傷害性。
(相關資料圖)
但這兩次傷害,并不相同——這不只是劇本不同那么簡單,更在于范偉用自己的表演,精準地找到了自己扮演的兩個角色的差別之細微處。
盡管《第一爐香》口碑糟爛,但遮擋不住范偉在表演時,那個角色身上無處不在的精于算計——那是以皮肉生意做起點的,一舉一動都帶有強烈的性意味和生意經。
《第一爐香》(2020)
但《斷·橋》不同。這個養父更陰鷙,但他更精于偽裝。
甚至他在懺悔時,你以為那種懇求原諒的確發自內心。
但實際上,他下一秒就會痛下殺手。
狠嗎?
當然!不然怎么會連環作案?
但是,他又在最后時刻無比怯懦。
《斷·橋》(2022)
他此前口口聲聲說著“小癟三,你不配跟我說話”,結果卻苦苦哀求著大喊“兄弟,好兄弟我求你放了我”,嚎得比他干掉的任何一個人都慘。
這種妙處就是:即便走出電影院,你記不清其他演員的表演甚至是導演的故事,你都沒辦法忘掉范偉的表演。
是時候,聊一聊范偉,和他的表演了。
起于小品
POST WAVE FILM
“來,走兩步,沒病走兩步”是范偉確定東北平民形象的奠基之作,也是趙本山小品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賣拐》之前,趙本山的包袱以東北語言為主;而在《賣拐》之后,趙本山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小品進入了戲劇沖突的范疇。
對于“腦袋大脖子粗”的范偉而言,《賣拐》則徹底捧紅了這個已經上過五次春晚的男人,隨后的《賣車》《功夫》,則奠定了他“本山黃金搭檔”的地位。
小品《賣拐》(2001)
至此,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專為給本山墊活的小透明了,他成了獨當一面的“冷面笑匠”。
后來,范偉改了板寸,以一副憨傻直愣的形象示人。
這一招收到了奇效,雖然《劉老根》是“本山帝國”的奠基石,但不可否認的是,范偉和他的藥匣子,才是全劇最大的受益者。
《劉老根》(2002)
在何慶魁原版的劇本里,藥匣子的戲份并不多。
但范偉愛琢磨,又喜歡演戲,更鐘情于和趙本山在片場即興。
兩人單獨發展出了很多劇情,最后甚至單飛成片。
兩部《劉老根》拍完,藥匣子已經成了全劇不可或缺的人物。
而到了《馬大帥》里,范偉的范德彪,擁有了更加顯著的位置。
《馬大帥》(2003)
很多人認為,范偉的表演比趙本山還要出色,這個水庫浪子、東北第一狠人,成了本山世界里當仁不讓的頭牌。
憑借這個角色,范偉成了B站頂流,也撕開了東北的口子。
小人物列傳
POST WAVE FILM
在以《不成問題的問題》拿到金馬影帝后,有記者問范偉對于獎項的感想。
范偉回答稱:“這一次,我演美了”。
《不成問題的問題》(2016)
范偉這人,混跡演藝圈,頗有些為難。
他生性拘謹,又愛好面子,很多時候,只肯委屈自己,又無法開口言說。
范偉擅長于塑造小人物,平民。
他普通的就像是街邊的小商販、只有喪事才露面遠房親戚、在時代的裹挾之下,他的堅持就像是無奈之中的邊緣化。
《求求你,表揚我》(2005)
他不是中產階級,又不是無業游民。
不合時宜的老實本分,是他的精神底色;迫不得已的軟弱卑賤,是他的生存哲學;認死理般的執拗擰巴,則是他的性格特質。
從《求求你,表揚我》里的楊紅旗,到《看車人的七月》里的杜紅軍,再到《耳朵大有福》里的王抗美,都是這樣的角色。
時代的更迭,消解掉了他的信仰秩序;經濟的發展,打敗了他的精神自尊;生活的困頓,讓他失掉了硬剛的底氣。
卑微的活著,賠笑的守著,懦弱的看著,是這些角色的底層邏輯。
《耳朵大有福》(2008)
范偉的形象,完美貼合了這些人物,讓他在“硬件”上獨具優勢。
此外,他的表演并不外化,他不是陳道明、姜文那種光芒四射的演員,他低到塵埃里,長在土地上。
在出演《芳香之旅》前,他為老崔這個角色寫了上萬字人物小傳。
他戒掉了主食,刻意消瘦了自己的身形。
老崔是一個復雜的角色,他是一個名聲在外的勞動模范,卻又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男性,在娶得嬌妻之后,依舊無法證明自己內外兼修。
故而,這個角色又將他的“小人物序列”,向前推進了一步。
《芳香之旅》(2006)
生活里的范偉,其實一樣是個小人物。
他不會喝酒,容易酒精過敏;他不愿成為焦點,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癥。
因此,范偉放棄了在這一行成為呼風喚雨的人物,所以你很難在紅毯、首映式等人頭攢動的場合里,見到他的身影。
他寧愿扎實地去研究人物、考慮劇本。
這種慢節奏的工作方式,讓范偉對人物、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表演在他的掌控下,漸漸有了文學的豐韻度。
他說“電影允許微妙”。
這種微妙感延續到了《不成問題的問題》里,變成了丁務源主任的底色。
《不成問題的問題》(2016)
在接觸梅峰前,范偉不無擔憂,他不知道怎么才能把一個慢節奏的東西表現到位。
他對梅峰說:“這是一個靜水流深的東西”,梅峰接招拆招:“我想把他拍成黑白的”。
一個暗示,一個明示,在創作中,范偉最鐘情于這種默契。
最終,范偉拿出了一個精明的多面人的角色,迥異于他之前所飾演的那些小人物。
在農場里,他上下打點,左右逢源。
而這種“人精”背后所蘊藏的,又是典型的中國式的問題——
深諳人情世故,懂得溜須拍馬,遠遠比務實肯干,更具上升的路徑。
梅峰和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的拍攝幕后
高級審丑
POST WAVE FILM
為范偉拿下14個表演提名與獎項的,是他的小人物序列;而讓他深入群眾的,則是那一系列以東北為背景的喜劇故事。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塑造人物的,喜劇也不例外。
真正的喜劇,并不只是二人轉那樣的招笑逗樂,更是在情節中塑造喜劇性格,用人物、事件和例外,來營造喜劇效果。
肢體殘疾、鬼臉表情或者是下三濫的語言,的確也能都笑觀眾,但那些只是可笑性,而絕對不是喜劇性。
范偉曾說周星馳和卓別林,是自己在喜劇道路上的“榜樣”。
他說:“我很喜歡卓別林,人家30年代用過的肢體語言和細節,太牛了。周星馳,我也越來越喜歡,他都在笑著講述一個辛酸的故事,這是比較高的境界”。
《馬戲團》(1928)
因此,他對人物,進行了嚴格的畫像,做出了精準的設計:
藥匣子是這樣一個人,戴著瓜瓣帽、穿著藍制服、扶著老花鏡,他是農民,有有別于農民;
他有自己的小聰明、但又未能脫離自己的階級;
狡黠之余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之余又懦弱好色;
藥匣子是一個半拉子的鄉間文人,自學并沒有讓他真正開悟,卻讓他恃才傲物。
《劉老根》(2002)
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所產生的文化慣性,在他的身上一覽無遺。
而《馬大帥》中的范德彪,是另一種人物典型。
農民進城謀生,游走在城市主流和鄉村故土之間。
絕大多數人,成為了建設的主力軍。
但是,范偉卻開發出了另一種人物模式。
他地位寒微卻又大大咧咧;沒有拳腳實力硬要拗黑社會老大人設;智商一般卻心懷大事業的藍圖。范德彪的本質上是一個善良的好人。
范偉抓住了人物的這一底色,將其詮釋得在可笑、可憐之外,還有幾分可愛。
《馬大帥》(2003)
而《賣拐》、《賣車》等小品中,范偉的受害者形象。
在表面上,是一個被人愚弄的傻瓜,智商不全,反應緩慢。
但范偉卻按照正常人的思路來表演:那個角色的思維方式,是一個接受了幾千年儒家教育之后,所催生出來的誠懇、善良的典范。
小品《賣拐》(2001)
不過,他忘記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蒼蠅蝴蝶同在一片藍天下,騙子遍布整個社會。
他愈發表現得真誠,就顯得騙子愈發可惡,觀眾的笑聲就愈發猛烈。
這笑聲中,包含著同情、認可,以及對于迂腐的一絲憐憫。
范偉認為,審丑比審美更有力度。
就在其偶像卓別林的名作《凡爾杜先生》里,卓別林塑造了一個為了救自己的妻子,成了連環殺人犯的丈夫。
《凡爾杜先生》(1947)
他用一種善惡并舉的方式,達到了魯迅先生謂之的“美丑泯絕”的藝術造詣。
而反觀范偉種種喜劇角色,不得不說,他早已在自己的表演中,實踐了“高級審丑”這一藝術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