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檔集齊33位男明星的團綜橫空出世。
作為“性轉”版《浪姐》,它前期黑料曝光引輿論關注,后期憑舞臺水準收獲路人粉絲。
逆風翻盤成爆款,加更版都笑點滿滿。
(資料圖片)
“大灣區”“All in”“做大做強”“街道辦事處”等名梗也至今尚有余熱。
就連它的衍生節目《大灣仔的夜》《滾燙人生》也都很好地“搭上了順風車”。
前不久,第二季節目正式上線,32位“哥哥”強勢來戰——
《披荊斬棘》
只要看過任何一款“哥姐”類綜藝,就會知道比賽規則,大同小異。
先初舞臺合作,后分開重組,幾場公演下來,合合散散,分數低的淘汰,分數高的成團。
《披2》細節上有變動,但整體大差不差,不過“老規矩”得看誰用,畢竟人才是關鍵!
這一季來“披荊斬棘”來的可不只是有名有號的“哥哥”,他們還有“叔叔”“伯伯”“姑父”“大爺”甚至“爺爺”……
什么?爺爺太夸張?
那么,接下來請看花甲之年的杜德偉,如何上演老當益壯。
一首《情人》,滿屏“回憶殺”,給他加油的VCR全都是梁朝偉這樣的大咖。
“老男人”們集體走懷舊風,可謂招招都往觀眾的心巴上砸。
TVB林峯吳卓羲《大唐雙龍》出場就形影不離,溫sir更是毫不客氣,翻出來壓箱底的《一生何求》了。
“寶島組”有張震岳這樣的OG,《為你寫詩》的吳克群。
雖然不知道“吃孩子”的王大陸是如何混進去的,但是剛出場就害怕會被吃掉的蘇有朋帶來了我們刻在DNA里的《愛》和《紅蜻蜓》。
而“小齊哥”更人狠又沒架子,俠者之范,前輩之風,堪比去年“以和為貴”的趙文卓。
不想突出個人能力,扶持年輕后輩是他的目的。
畢竟,到如今誰還能不會唱“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strong>
以陳小春、張智霖為首的“回歸哥哥”,就顯得游刃有余多了。
張云龍八成是繼續來深造的,而李承鉉則再度挑戰自我帶來驚喜。
不得不說,他一個外國人,現在都可以唱出有腔有調的方言歌了。
“回歸四人組”繼續貫徹上一季的“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風格。
從節目剛剛開始就暗中觀察,四處搜尋適合的對象,準備隨時拉著入伙。
他們最先看好的就是“五條人”只來了“一條”的仁科。
“農村拓哉”出場就自配個機位不說,帶來的奇葩樂器也獨有特色。
舞臺表演更堪比“姐姐”里的經典項目——“那英在線做法”。
當然,這節目也不是誰都用盡心思的。
比如,咱們的“搖滾大爺”——鄭鈞。
他來參加,就是來找個節目組當“居委會”,順便調解下家庭矛盾。
與他臭味相投的還有信、郝云、馬頔。
秉承“愛誰誰”的態度,“搖滾老炮兒”們組了個“表面功夫樂隊”。
排練3分鐘,休息5分鐘,練會瑜伽打打蟲,看見來人了就翻來覆去唱那一句副歌,可謂“反內卷”到極致了。
但是,“表面功夫”也成真功夫,這幾個“老油條”畢竟身經百戰,開嗓那還是一個“穩”!
當然,“不聽話”的“壞哥哥”們也貢獻了不少笑點。
就像,比鄭鈞更敷衍的是鄭鈞敷面膜,貓咪小發卡一戴,辣眼睛程度讓人直呼好家伙。
此外,還有氣場全開的潘瑋柏、吳建豪……
低音出眾的劉愷威,參加過《聲生不息》的周柏豪、曾比特。
以及,一些讓人實在叫不出名字的青年演員哥哥。
《浪姐3》剛剛落幕,《披哥2》繼續“愛你”。
對于團綜愛好者而言,這無疑是讓人激動的好消息。
但他們是否能保持,甚至超越初代水準,目前來看真是未必。
盡管目前豆瓣開分7.5高于首季,在剛結束的一公表演中,評價兩極分化,褒貶不一,這個分數未必能守得住。
或許是審美疲勞,又或許是哥哥們還不熟悉。
相比于第一季的節目效果,目前難免讓人感到失望了。
初代最大的優勢在于,哥哥雖是老臘肉但是老臘肉們都不油。
那么,反觀第二季節目,有的表演完全可不輸當年堪稱“大慶油田”的《追光吧》。
然而,“蛋餃肉絲”就叫“油”,“披荊斬棘”的就是“搞笑帥哥”,只能慶幸“顏值即一切”一點不假。
游戲環節,明顯也不夠第一季亮眼。
盡管搶宿舍,推好物和拍賣歌都有所保留,但這一季哥哥總體感覺還是有所疏離。
對于游戲或競技的態度,沒有那么真誠,或許隨著節目推進會有所轉變?
首季的成功還和“哥哥們”之間奇特的化學反應有關。
“大灣區五人組”“滾人”“哈人”都自帶反差萌,他們口口聲聲說著絕不加練,但身體卻一直在抗衡。
最后,就連倔強如他林志炫都能突破自我,讓原本不大協調的四肢開始肆意舞動。
看起來不太好講話的熱狗“狗哥”到卓哥面前也成了言聽計從的“小狗”。
“哈士奇”屬性的高瀚宇、能說會道的布瑞吉和“小太陽”歐陽靖作為團隊里的“社?!保芎玫仄鸬搅恕罢澈蟿钡淖饔谩?/p>
最后,就連黃貫中都因為呆萌成了觀眾眼中的“酷兒”。
再來看這一季“哥哥”,除了橫跨兩岸三地,交流口音各異,年齡堪比父子,實力上也更是參差不齊。
他們有的黑料滿滿,有的原地躺平,有的分外激進,有的就是素人甲乙丙丁小透明。
能成為笑點的“反內卷”,也被不少觀眾詬病,相比于“姐姐們”的較真兒和努力,哥哥們好像太擺爛“佛系”。
就算“男人嘴硬”表現得再不屑一顧,可來節目的目的還是不言自明。
曝光率才能讓他們有更多通告,“養妻活兒”才是真正的“披荊斬棘”。
好的舞臺效果呈現一直是節目重頭戲。
但就目前一公節目而言,情懷依舊,卻沒有哪一Part能特別擊中人心。
身為觀眾,看著這些童年偶像,重出江湖,還真是為他們捏了把汗。
引用B站一位UP主的調侃——很多都是“負荊請罪的哥哥”。
的確,就如第一季節目“霍尊人設崩塌”鬧得沸沸揚揚。
這季的哥哥們也有二三四五個,不論情史緋聞還是黑料負面都如他們出色的作品一樣豐富多彩,這可不興深挖。
畢竟,“回鍋肉”要重新捕獲觀眾“芳心”,“成團”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再出發”。
縱觀這幾年“哥姐類”綜藝,節目質量良莠不齊,既是對不同性別群體的一種考察,也是對經典作品的創新與再現。
節目一過,原本火的更火,而糊的大多也會帶著過往事跡成為互聯網的歷史,時代的眼淚。
這屆哥哥能否殺出重圍,還需要些時間解答。
關鍵詞: 為你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