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美劇,來了。
第一季成本高達4.65億美元(約30億人民幣)。比上個月剛剛開播的《權力的游戲》前傳《龍之家族》用2億美元拍了第一季(10集),貴了一倍還要多。
光是為了拿下《指環王》的改編權,亞馬遜就投入2.5億美元。
(資料圖)
對一部電視劇而言,這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配置——
不用藏了,《指環王:力量之戒》。
從劇集開拍,就吸引了全球注意力,而劇集開播的日期,更是“巧”得很——就在《龍之家族》開播不到兩周的時候。
擺明了,HBO和亞馬遜,就是要來一場史詩級魔幻爭霸的“世紀之戰”,讓兩部年度最受期待、投資最大的美劇,正面對決。
但,大概亞馬遜怎么也沒算到,這場對決才剛開始,就遭遇了如此慘烈的敗局。
相對《龍之家族》從收視到口碑的大獲全勝,與《力量之戒》高成本,高期待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線崩盤的口碑:
豆瓣7.6分,爛番茄新鮮度84%,但爆米花指數僅有33%,MTC用戶均分僅2.1分,媒體口碑尚可,觀眾口碑極差。
有網友認為,該劇完全對不起史上最貴劇集的稱號,糟糕的表演,糟糕的劇本,糟糕的選角,對原著極其不尊重。還有人希望亞馬遜立即砍了這部劇,取消已經預訂的下一季。
而一場“審美降級”的討論也在國內劇迷中迅速蔓延,網友表示這都不只是審美降級了,直接是沒有審美。
在與影版精靈女王、精靈王子對比后,感覺更慘烈了。
所以,這部史詩級的美劇到底拍得怎么樣?
亞馬遜為這個超級IP第一季就砸進去4.5億美元,砸得值不值?
這真的是一場史詩級別的美劇翻車嗎?
今天就讓我們說一說亞馬遜下的這盤大棋。
玩大了
亞馬遜無疑是玩了把大的。
《指環王》,是個讓好萊塢眼饞多年,但就連網飛和HBO這樣的美劇超級玩家也玩不起的項目。
一是項目太貴。二是項目太大。
為了一個打造一個空前絕后的“中土世界”,托爾金寫書花了整整20年,又反復打磨了4年,才有了《指環王》。
這份突破想象力的考卷,影視化的難度曾經多年讓好萊塢望而卻步。
這樣的史詩級大作,改編出來要么是史詩級成功,要么是史詩級翻車。
最終鬼才導演彼得·杰克遜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造出一個龐大的中土世界,《指環王》三部曲,成為影史不朽經典。
多年后,他又把《霍比特人》加只有一個小冊子篇幅的“五軍之戰”,拍成了《霍比特人》三部曲,依然大獲成功。
到這里為止,全世界其實只有一個導演拍攝《指環王》系列及其前傳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彼得·杰克遜。
亞馬遜的確曾經向彼得·杰克遜發出過邀請,或許還開出過豐厚的條件,但最終彼得·杰克遜并沒有以任何形式加入到劇版《指環王》項目中。
這意味著亞馬遜買下這個超級IP那一刻起,也踏上了一場巨大的探險之旅,他們只能自己干。最終亞馬遜選擇了打造過《侏羅紀世界2》的導演J·A·巴亞納。
劇版的劇情設定在《霍比特人》和《指環王》故事之前的數千年,如果說《霍比特人》算《指環王》的前傳,那么這一部,顯然是前傳的前傳。
這個實際上只在原著的編年記中出現過的故事,講述的是中土世界第二紀元的英雄傳奇,包含力量之戒的起源、魔王索倫的崛起、努曼諾爾帝國的毀滅以及精靈與人類的最后聯盟。
不過,對于任何一部影史經典的劇版來說,都很難做。《指環王》尤其如此。
因為關于主角的命運、故事的結局等,已經在電影里講完了。
想要繼續出彩,只能另起爐灶。幸運的是,中土世界的譜系非常龐大。
這次亞馬遜出手,也是鉚足了勁兒。
上來第一件事,就是砸錢。
從效果上看,劇集好的方面在于,確實也是在拍攝方面是能看出花錢了,從新西蘭實景實拍到特效場面,都能感覺到經費在燃燒。
雙圣樹等特效大場景之精美,場景之壯觀都可以說超越了《龍之家族》,甚至讓人可惜,不是在大熒幕上觀看。
最低限度,亞馬遜龐大的預算,給予了這部奇幻大劇,一個開闊宏大的開局。
劇集對中土世界廣闊而深刻的呈現,以及制作水準和質感,都不是小家子氣的。
類似對努曼諾爾帝國的呈現,埃爾隆德渡海等視覺場景,甚至都會在某一刻,讓人回憶起觀看影版《指環王》那種史詩般的感覺。
也是因為了有了充足預算,在劇集氣質上,也是史詩的路線,主創嘗試著以更加豐富的敘事去讓中土世界的呈現盡量真實、飽滿,同時,也頗具耐心地去呈現更多角色和背景故事。
從人類、精靈到矮人,乃至反派陣營,都不只是一種概念化的存在。
為此,劇集為不同的族群安排了全然不同的視覺基調。
這一切,誰看了不大呼一聲:有錢真好!
由此,也能看出亞馬遜的態度,至少從主觀來說,是絕對不想糊弄的,他們是真的想把劇集拍成一部史詩,同時也成為亞馬遜未來10年的領頭羊劇集,正如《權力的游戲》之于HBO那樣。
有野心沒問題,有態度很可貴,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亞馬遜——
玩砸了
因為,野心、用心和砸錢都未必能換來一部好劇。
過去亞馬遜可不是沒出過好劇,比如《黑袍糾察隊》《倫敦生活》《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都曾經火得一塌糊涂,但在打造史詩大劇上,亞馬遜的成功經驗遠沒有HBO豐富,失敗經驗遠不如網飛豐富。
事實證明,摸著石頭就敢踏入“中土世界”河流的亞馬遜,在打造奇幻史詩上的不足暴露無遺。
首先,選角上就大大倒退。
觀眾吐槽劇版精靈的選角,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年彼得杰克遜選擇李佩斯、布魯姆和凱特布蘭切特擔任精靈族的主要角色時,觀眾也沒覺得多驚艷,好像仙氣飄飄、神仙顏值、不落凡塵的臉都是精靈族角色的必備。
所以當精靈女王靜謐如月光一樣閃爍清輝的美貌 ,精靈王籠罩在自帶柔光的仙氣里,而精靈王子拉弓射箭成為一代少女的夢,一切都順理成章。
直到看到劇版精靈租的顏值光速下墜,觀眾才真正感受到彼得杰克遜當年有多高明。
相比之下,新一屆精靈既無優雅的體態,也無過人的顏值,更無超脫凡塵的氣質。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
角色塑造平庸。
倒不是劇版角色塑造有多失敗,問題是影版太成功了。觀眾不可能不對比。
頭兩集下來,不管是精靈族、矮人族還是人類的人物形象都很單薄。這一切跟膚色無關,是角色塑造沒能深入人心。
在影版中,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加拉德瑞爾仙氣飄飄,充滿力量與智慧,散發著耀目的光芒,戲份不多但卻魅力和分量十足。
而劇版的加拉德瑞爾不僅過于苦大仇深,更從影版領導者、政治家形象,變成了一個倔強沖動的小丫頭,
當然你可以說角色需要成長,那為什么她未來的女婿埃爾隆德顯得老成持重?
當年《指環王》系列追求的是古典敘事風格和舞臺劇一般的表演風格,所以觀影過程中能明顯感覺演員的表演痕跡,原本很不討喜,但為什么影版里的甘道夫、弗羅多、阿拉貢甚至是山姆這些角色分分鐘就用表演把你帶進那個中土世界?
因為演員表演集體出色而且高度和諧。比如弗羅多這個角色,一路躲避、對抗妖魔和內心欲望,到達終點,完成使命。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他一步步的成長,轉變、天人交戰到最后一刻的覺醒。
而劇版大家是各演各的,開場也幾乎看不到任何記憶深刻的精彩演技場面。
角色毫無魅力,更沒制造出代入感。
三是故事平淡。
《指環王》三部曲像是一種公路片與戰爭片的結合。
前半部分是幾位身懷絕技的高手,護送一位平凡少年踏上征程。后半部分是正反派陣營撩起袖子開干。
雖然這屆年輕觀眾質疑故事沉悶,但當年觀眾看的是如癡如醉,沒人會覺得故事無聊。
但劇版就不好辦了。
由于沒有托爾金的原著打底,劇版多了很多自主空間,但也意味著失去原著托底,從第二紀元切入看似可以避開和影版正面比較,還可以把故事錯開,但也意味著所有角色的命運都已經注定,就連大反派索隆怎么被干掉的也毫無懸念。
就算不劇透,觀眾也能猜到整個劇版的最終大結局會以“最后聯盟大戰”中索隆戰敗且失去肉身,伊熙爾杜砍下魔戒為結束點。
那問題就來了,給觀眾看什么?
第一季的故事被放在了 “魔戒再現”之前,是一群新老面孔面對中土世界的邪惡勢力重新崛起的故事。
如果拍得波瀾壯闊也可以,但現在看劇情太散,開場幾乎像撒胡椒面一樣把幾大部族挨個介紹了一遍,按說用多線敘事也算合理,畢竟史詩就得這么整,但現在的敘事節奏也太拖沓了,沒什么實質性內容,觀眾也抓不到重點。
原創最多的關于加拉德瑞爾的劇情,更是失敗。
比如開頭一群精靈小孩欺負幼年加拉德瑞爾這場戲,就毫無邏輯可言,要知道加拉德瑞爾是精靈王的孫女,其他精靈哪敢在精靈公主頭上動土?
更別說后來她像海王一樣游過大海的戲份,更是經不起推敲。
至于她和自己的未來女婿埃爾隆德摟摟抱抱的戲份就更糟了,普通觀眾還好,原著粉怎么能忍?
總之,雖然有原著打底,劇版卻精準詮釋了什么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最后是特效場景過度精美。
當年的影版故事一開始,敘事節奏也很慢,但當霍比屯的田園畫卷在蘇格蘭風笛中徐徐展開,
當一葉扁舟駛過安都因河上擎天的巨像,觀眾的眼睛就被定住了。
因為彼得杰克遜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奇幻絢爛的中土世界。
劇版的特效場景不能說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亮點,隨便一個截圖都可以當壁紙,但問題也是太精美了,太精美,就有一種國產仙俠劇式的懸浮感。
可以說劇組打造出了一個奇幻大陸,但更像是魔戒的同人劇,就是不像觀眾記憶中的中土世界。
這些缺點都令觀眾很難進入主創打造的這個中土世界,當一部劇集在用華麗預算遮掩陳詞濫調,缺乏個性,為了大而大,那么只會做出一個散發著燒錢味道的巨型蛋糕。
就像星爺《食神》開場做的那個心型美食一樣,徒留壯觀,難以入口。
值不值?
回到開頭的問題:盡管劇版《指環王》口碑崩盤。
是否就可以認定,這部奇幻史詩大劇撲街了呢?
這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這部劇集。
如果單純從電視劇的角度來看,它就是一部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大劇;可如果把它當作亞馬遜的一件產品,那么它很可能又是成功的。
雖然目前亞馬遜還沒有公布劇集的播放量,但從近些年的亞馬遜自制劇集的節奏可以看出,亞馬遜迫切地想開發屬于自己的IP和系列劇。
過去像《黑袍糾察隊》這樣的作品,也已經成功了,但亞馬遜還沒有一個像《權力的游戲》那樣超級的、轟動全球的原創劇集IP。
劇版《指環王》從一開始,就是沖著這個目標去的。
盡管這種創作方式注定了巨大的冒險,事實上這場冒險開局就失利了,但如果能把全球觀眾的眼球吸引過來,那么即使創作上失敗了,亞馬遜還是贏了。
這也正是為什么近年來美劇投入越來越高,卻不再像世紀初那樣經典不斷的原因,因為流媒體的介入改變了一切——
一方面他們愿意投資拍攝高成本連續劇,另一方面大膽創新的原創劇本不再受到鼓勵了,套路化的保險劇本才更受流媒體青睞,因為可以降低風險。
這或許正是為什么劇版《指環王》的劇本和選角可以通過的原因,它看起來平庸、政治正確第一,但也保險,不出錯。
可是《指環王》系列為什么動人?
只是那些厚積薄發的勝利,那些動人心魄的沖鋒?
正好相反,因為《指環王》故事講到最后,你會發現主角的偉大,都離不開悲劇。
記得三部曲最后大結局嗎?
一方面是洛汗騎士沖鋒,萬馬奔騰,與半獸人軍團展開最后決戰,另一方面,卻是弗羅多的天人交戰。
當他們最終到底落日山脈,山姆讓他把魔戒扔到巖漿里時,他卻喃喃自語:它是我的。
屠龍者,險些成為惡龍,那一刻,悲劇,成為了這部奇幻史詩底色。
安全嗎?并不安全,但出人意料地,大眾接受了這個結局。
可現在呢,隨著市場的下沉,大眾審美口味愈發通俗化。
史詩越來越少,拍攝劇版《指環王》,從一開始就吃力難逃好。
亞馬遜以大手筆買入劇集改編權,一開始就規劃拍攝五季,第一季成本就高達4.65億美元,固然勇氣可嘉。
但就像劇中的大反派索隆一樣,當戴上能量巨大的力量之戒,成為魔戒之王,也就有可能遭遇反噬。在電影中,成就它的是魔戒,毀滅它的,也是魔戒。
同樣對于亞馬遜而言,欲戴“魔戒”,必承其重。
可惜這場奇幻之旅才剛開始,就在巨大的絢爛中,迷失了航向。
關鍵詞: 中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