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她刊
ID:iiiher
(資料圖片)
《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終于如約上線。
本以為會大喊:“我的快樂回來了!”
然而開播至今,好笑的表演沒看到幾個,倒是生了一肚子氣。
豆瓣也是史無前例的低分,5.4。
圖源:豆瓣
先是被稱為“中國黃阿麗”“女版周奇墨”的小鹿和B站UP主拉宏桑PK后,慘遭淘汰。
然后是趙曉卉贏了Rock之后宣布退賽,引起了一陣不公裁決的風波。
本周,節目又宣布推遲上線,不知道會推遲多久。
這季《脫口秀大會》,可以說是開局不利,整體氛圍都透著一種怪異。
表演拉胯、氣勢萎靡不說。
最讓人難受的,還有領笑員團隊。
四個領笑員,只有李誕和大張偉經驗豐厚。
另外兩位周迅和那英,可以說是槽多無口。
她們每人都掌握著決定選手去留的四分之一大權,但從結果來看,判斷卻很難說合格。
看完第一集,Gigi滿腦子都是問號,以至于想穿過屏幕質問李誕:
領笑員的人選是不是自己一拍腦袋就隨便定的?
節目播出后,周迅那英成功“吸引了”觀眾的大部分火力。
很多網友的觀感也和Gigi一樣——
從滿心期待兩位新領笑員的到來,到巴不得節目組趕快換人。
圖源:新浪微博
Gigi捶胸頓足,真的想借此機會,告誡各位明星:
請慎接領笑員工作,請謹慎跨行。
畢竟——
輕則濾鏡破碎,重則晚節不保。
領笑員的失職
領笑員團隊的裁決是從哪里開始崩壞的?
首先,說說那英。
那英老師在這檔節目中投入了非常足的精力,這點值得肯定。
我們經常看到她因為一個梗,笑得前仰后合,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
然而這并不能彌補,那英和普通觀眾之間笑點的錯位。
很多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
我樂得最開心的時候,那英的一臉迷惑暴露了,她并不懂演員在講什么。
而當演員拋出一個略顯老牌的爛梗的時候,那姐又常常大方拍燈,并激情點評:
“這個對了!”
“這個好玩!”
“這個太有意思了!”。
李誕扶額
可以說,那英的表現,是非常錯位的。
因為對脫口秀不熟悉,或者說和觀眾的笑點不同頻,那英的反應總是稍顯突兀。
當然,那英的點評比去年來的寧靜要平易近人很多。
但也無外乎,“特別有意思”“好有想象力”這樣匱乏的評論。
小佳講了一個諷刺媒體的段子,用一句“你可以嗎”,打了所有愛給自己硬上價值的媒體的臉。
然而那英點評的時候,她不無欣賞地對小佳說:“人生就應該都像你這樣”。
又給小佳的表演,上了一個正能量的價值。
那英當然不是故意的。
但,這種不是故意的,更加暴露了那英跟這檔語言類節目的不適配。
更令人窒息的,還有那英大姐大的性格。
那英是個直腸子,上學時就被老師吐槽說是“長了個好嗓子,配了個狗腦子”。
這個特質在浪姐里是率真、是可愛。
但放在領笑員這個位置上,就多少顯得有些蠻不講理。
比如,單方面“命令”小鹿必須選UP主拉宏桑。
結果呢?
小鹿聽話地選了UP主后,現場開展了一場離譜的對決,并導致小鹿離譜地被淘汰。
這還不夠。
那英還經常聽嗨之后,催促身邊人也趕快拍燈。
一開始還是口頭暗示,“多好笑,快拍快拍!”
后來就上升到直接伸手替別人拍。
主要受害者是大張偉。
本來還想秉持大局觀,然而根本攔不住嘴快手也快的那英。
那英幾次三番幫大張偉拍燈之后,大老師直接躺平:
“局不動了?!?/p>
此時作為觀眾,Gigi真的很想沖進屏幕里問一句:
有沒有人能管管她??!
如果說那英是躁得你腦仁疼,那么周迅,則完全是那英的反面。
她的存在,就好像不知道領笑員除了笑還要干什么。
全程鼓掌、微笑,好似倚在自己家沙發上一樣安逸。
等到她點評的時候,除了重復選手段子,就是“那個,那個”的口水話,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
她看似在現場,又好似不在現場。
聽小鹿的段子樂不可支,然而結束之后才發現自己忘了拍燈。
要我說,還是因為周迅和那英的座位隔得太遠。
要是那英就坐在周迅旁邊,那她肯定不會忘。
顏怡顏悅的段子,諷刺了諸多女性現實困境。
從女生夏天的衣服沒有口袋,諷刺女性的衣服設計之初不為實用只為視覺服務。
到口袋又不是祖墳,呼應了諸如“女性不能登龍舟”“女性不能進祖墳”的各種熱點事件。
還說女性的衣服總會吸到“臟東西”,影射了一把今年發生的惡性事件。
雖然不完美,但顏怡顏悅的內容足夠辛辣大膽,Gigi真的聽得直拍大腿。
但作為在場唯二女性領笑員,兩位姐姐的反應微乎其微,反而是李誕和大張偉最后給了燈。
總之,播出至今,兩位的評價可以說是亂來。
周迅那英一個忘了拍,一個老替別人拍。
再加上大張偉扛起了大局觀的職責,導致他經常想拍不敢拍。
李誕也隨著自己的性子,在趙曉卉退賽后不合時宜地把Rock召喚回來。
這個比賽的評審結果,可以說是十分沒有信服力了。
于是,第一期播出后,小鹿被淘汰、趙曉卉退賽都上了熱搜。
圖源:新浪微博
正面討論寥寥無幾,整個輿論場都烏煙瘴氣。
本該帶給人快樂的綜藝,帶來的只有憤怒。
質量不過關,只能靠引爆這些話題增加討論度。
談何“每個人都能快樂5分鐘”,只感覺糟心了無數個5分鐘。
脫口秀,為明星祛魅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明星來做領笑員、反招惹一身罵的情況了。
依稀記得去年,被寧靜尬到想關電視的場景。
寧靜還是那么真性情、做自己,以至于沒做什么功課就匆忙前來。
于是演員講述關于自己的梗,她總是聽不明白。
宛如一個從第五集開始追劇的人,不停追問前情提要,徒留一地尷尬。
引起普遍不滿的,還有寧靜對趙曉卉的態度。
趙曉卉當時講了一個關于婚戀的脫口秀,諷刺結婚的人對婚姻一無所知。
寧靜則像是被刺中一般回懟道:
“我沒有拍的理由,是我覺得不好笑。
雖然我們都不是成功的婚姻持有者......但你都沒有男朋友,你聊什么......”
或許真性情,就是擁有“置人于難堪之地而自己無所謂”的勇氣吧。
寧靜在《脫口秀大會》走這一遭,讓她積攢的好口碑大打折扣。
除了太敢說的,還有太不敢說的。
代表人物,是楊瀾。
或許是在大場面里待習慣了,楊瀾來到這樣接地氣的場合,反而無所適從。
被徐志勝的“暴力丑學”轟炸完,所有人沉浸在歡樂的氛圍里。
楊瀾卻用一句“最大的利己主義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塊材料”來夸獎徐志勝,讓場子瞬間冷了下來。
那感覺,就好像其他人都是學生,而楊瀾,就是大家的班主任。
從寧靜、楊瀾,到周迅、那英……
無論之前是姐姐、是偶像、是女神,到了《脫口秀大會》的場子上,可以說都翻車翻得一塌糊涂、濾鏡稀碎。
這么說來,領笑員似乎可以說是娛樂圈的“高危行業”之一了。
給脫口秀做領笑員,看似門檻低。
但做一個幽默的人,已經不是易事。
更何況是做一個評判幽默的人呢?
但,回顧歷屆優秀的領笑員,靠當領笑員加分的,大有人在。
他們要么對脫口秀本身很熟悉,或者從事語言工作。
要么自身有足夠的幽默感,懂梗,反應快。
最頂級的莫過于敢說、會說、還能為節目制造話題的領笑員。
比如“疑似中國脫口秀之父”的羅永浩。
如果整理一下羅永浩在《脫口秀大會》上的語錄,就會發現他每次表演之后的點評,都不亞于表演的精彩。
他很擅長一本正經地說笑話,以自我貶低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依據。
他夸廣智的丑男段子、Rock的老年人段子,讓他“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他夸楊笠的段子“高明在于,把在座的男的都罵了,但每個人都堅信跟自己沒關系”。
他總是一臉嚴肅地點評,但言語之間盡是詼諧。
優秀的女領笑員,提名楊天真。
她反應快、會接梗,性格豪爽潑辣。
我還記得楊笠說“普信男”那場,李誕問楊天真的感受,話音還未落楊天真就大呼:
“罵得好!”
在脫口秀這個女性稀缺的行業,這樣一句直截了當的贊嘆,太痛快了。
楊天真不愧是一手給范冰冰打造出“范爺”人設,又把歐陽娜娜的事業送上新臺階的人。
她非常善于捕捉戳中大眾情緒的點。
如果你還有印象,《脫口秀大會》里王建國和李雪琴的“雪國列車”的CP,也是楊天真一手拉起來的。
在笑果做月老,成功把磕CP變成了笑果的傳統藝能。
可以說,楊天真以一己之力,讓“雪國列車”的人氣和節目的話題度都有了成倍地增長。
另外一位優秀的女領笑員,當屬張雨綺。
自她之后,黃圣依、寧靜、那英這些《浪姐》的成員都來過。
但只有張雨綺,不顯得違和。
她本身就對脫口秀很熟悉,還愛看《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從她第一次“給手”就能看出來,確實是很懂的資深愛好者。
好的領笑員,是能把節目的專業度和可看性都往上拔一截的。
第三季著名的王者對決——周奇墨vs.呼蘭,也是因為張雨綺沒有給燈。
我們才得以看到,“脫口秀天花板”的敗北這樣精彩的畫面。
PK就是要這樣,勢均力敵的巔峰對決才好看。(雖然最后的結果是,周奇墨慘被呼蘭淘汰)
除了頂級的造梗大師,于謙、吳昕這樣的語言工作者來這樣的語言類節目,也是適配的。
因為懂行,所以他們不會盲目評斷一場表演的優劣,用“好笑”這樣的話一言以蔽之。
他們更多是從相聲的角度、主持人的角度,點評語言的節奏、文本的結構等。
吳昕是第二季貫穿始終的領笑員。
她專業、幽默、大氣,從來不怕選手拿她開涮。
看完這季,吳昕在Gigi心里的形象大大提升,比在《浪姐》里默默無聞地唱歌跳舞更圈粉。
即便不是專業的,足夠真誠也可以。
比如“大笑姑婆”楊千嬅、玲花。
她們總是沉浸其中,不惜示以最熱烈的反響,只看著她們笑,都能共情到無比快樂。
可以說,領笑員這把椅子雖然不好坐。
但說下來無非就是——
專業、真誠、言之有物。
最起碼得占一項,才能配得上“領笑員”這個title。
跨界,沒那么簡單
《脫口秀大會》火了之后,曾經有一檔女明星講脫口秀的節目也提上日程——
《聽姐說》。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檔綜藝,Gigi帶著好奇打開,滿懷失望而歸。
打著女性綜藝的旗號,依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段子,依然是“美女”“愛情”這些無關痛癢的話題。
更不用說脫口秀水平。
看完這檔節目,我合理懷疑姐姐們對脫口秀的理解,約等于《我是演說家》。
是什么讓明星們覺得,自己只要背熟編劇寫的稿子,講的就是脫口秀了?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蔡康永說過:
不同專業的學生念到碩士,寫的論文拿出來,互相都看不懂。
在一個行業里做到優秀,并不代表換一個行業依然有話語權。
但在演藝圈里,跨界似乎從來不需要什么門檻。
章子怡在《演員請就位》里,曾因為選手的不專業發過一次火:
“為什么現在所有人都要來當演員,是覺得演員這個行業很低級么?”
但章子怡自己呢?
卻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國最強音》這檔唱歌綜藝的評委席。
那時她還被那英diss不專業。
“她帶不出冠軍,唱歌這技術隔行如隔山。
不知道為什么會請章子怡,大概她起到了一個造型的作用吧!”
不知道現在坐在《脫口秀大會》領笑員位置上的那英,又作何感想呢。
還有去選秀綜藝里跨界當評委的明星,楊冪、李雪琴、鄧超……
我們常批評流量的唱功不行,在這樣“多元化”的評審標準之下,唱功真的重要嗎?
看過那幾年的選秀節目就知道,重要的是炒CP、撕X、玩梗……各種花活兒。
可要知道,作為初代選秀的超女快男,評委大多是包小柏、巫啟賢、柯以敏、沈黎暉這樣的音樂人。
其實我能理解節目組為何會邀請明星跨界也要來坐鎮各種比賽的現場——
為了節目流量,為了擴大觀眾群。
《脫口秀大會》設置的明星流動席位,也無外乎這個原因。
一部大熱綜藝錄到第五季,想要更多的觀眾,無可厚非。
《脫口秀大會》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請過演員,秦昊、郭京飛、陳學冬、沈騰、張萌......
也請過歌手,Jony J、鳳凰傳奇、汪蘇瀧、Ella、鄭鈞、于文文、馮提莫......
從嘉賓的陣容,能看出《脫口秀大會》試圖囊括各個年齡段受眾的野心。
想要把脫口秀這樣一種文化,在一個還沒有太過成熟的文化土壤中推廣,這似乎是一條更容易的路。
但從結果來看,一切并沒有那么“理想”。
最起碼,對來當領笑員的明星來說是這樣。
有人在這里收獲好評,也有人在這里濾鏡破碎。
無數的經驗驗證過,或許人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
但在脫口秀這個專業的領域,一檔靠語言取勝的節目里,人氣、口碑,和明星的咖位大小無關。
用于謙的話說,這跟文化水平有關系。
這么說來,過于殘忍,但真實。
事實就是,在任何專業的領域,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專業知識。
而脫口秀也是如此。
說脫口秀,需要有恰到好處的節奏、完整的結構、起承轉合呼應的文本……缺一不可。
這是一種需要經驗、技術的創作、表演與表達。
看似每個人都能說5分鐘。
但臺上的5分鐘,需要臺下不斷精益求精地打磨和訓練。
說白了,這是一項“藝術”。
而不懂這項“藝術”,直接眼睛一紅,頭腦一熱就扎進去,別說推廣脫口秀了。
最后換來的,可能是一個三盤皆輸的局面——
明星丟了濾鏡,節目丟了受眾,觀眾丟了快樂。
與其這樣,不如老老實實,啟用合適的人。
明星也老老實實,選擇合適的綜藝。
雖然我很喜歡迅哥兒的電影,也很肯定那英的才華。
我依然會為她們優秀的電影作品或音樂作品買單。
這并不代表,跨界就沒有風險。
畢竟優秀,從來不是一通百通。
最后,希望明星找到適合的地方施(賺)展(通)才(告)華(費)。
也希望大局觀,早日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