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譚胖的信箱
打人不好,很不好。
(相關資料圖)
這一點要先聲明,擺正態度。
同樣,砸人家東西也不好,尤其是學生手里的無人機這么昂貴的私產。
我們是文明社會,崇尚的是“再怎么樣……也不能這樣……”的理論模式,當然,我還是堅持認為用任何暴力手段維權的都不應該。
那么當影視工作者遭遇“代拍”時該怎么維權呢?
叫警察?等警察來了調解,一番折騰下來所有現場工作全部停滯下來,這段時間的損失誰負責?周圍的吃瓜群眾更有說法了:
“你們看這劇組真橫!連拍都不讓拍!”
沒錯,就是不讓拍。
但“代拍”干的就是不讓干的事,拍的就是不讓拍的東西。包括現場的拍攝進度、明星狀態、劇情內容和其它一切粉絲感興趣的內容。拍到就是賺到,自然有銷售渠道還有明碼標價,這是一條產業鏈,讓人深惡痛絕又防不勝防。
這個不算新鮮的產業源于窺私欲,粉絲追星可以理解,窺探明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吃喝拉撒都是一種渴望深入了解對方的正常表現,但是由此產生的種種行為不但讓藝人的生活受到影響,還連帶影響到了其涉及到的相關的演藝活動,更影響到了與“追星”無關的其他影視工作者。
這里簡單科普一下影視拍攝和一些文藝活動的相關籌備和忌諱:
無論是誰,參與到影視劇的拍攝也好,大型文化活動也罷,在正式進入工作前通常都要簽署保密協議,以文字形式聲明不得泄露正在參與的相關內容,有些重要的內容還有一定的保密期。
在進入工作后,不管誰在現場參與工作,只能接受調度和演出的安排,你說你拿個手機到處拍?可以,因為現場人員默認你是這個工作團隊的一員,大家相信你有相關的職業素養,不大會擅自發到社交平臺上炫耀。因為保密協議通常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真發生了泄密的事情,挨個追責。
事關劇情和角色泄密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沒有過,對于不專業的參與者,通常都是解除合作。因為不專業會導致工作中全體人員白費力氣,還會讓投資方覺得:
“你們”找人,真不靠譜。
資方覺得影視綜藝和活動都是商業行為,在沒有投放市場前,涉及到的內容屬于商業機密。這沒錯,很多行業工作者也有了相關的意識,這是我們國家文化產業進步的表現之一。那么在遵守商業行為的過程中,泄露機密肯定讓誰都不會覺得是好事,嚴重些的還會影響到后續的合作。
很多業外人不了解這些道理,所以每次發生劇組人員要求清場或在現場呼吁不要拍照時,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會不屑,覺得這是“擺譜”、是“高人一等”、是“耍大牌”。
信我,真不是。
現場的每一個人,從導演到明星,再到工作人員,人家在呼吁的那一刻比你卑微。人家擔心的事情很多。一張照片、一段視頻流傳出來,可能會引發很嚴重的后果。
但“代拍”者不管這些,人家要的是錢。粉絲也少有明事理的,人家只要“了解”明星,怎么了解不重要,能拿到第一手資料發在群里或貼吧上顯擺一下就足以得意好幾天。
所以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唯一解決的渠道是相互理解。
然而無論是行業內外,“理解”是最難的。
如今大家都講文明懂禮貌,現場看到“代拍”都要好言好語,有的人見被人說了,笑一下說知道了,把吃飯的家伙收起來……換一個沒人發現的地方接著拍。有的人卻不管不顧,你說你的,我拍我的,除非你揍我一頓……
然后就揍了,上新聞了,劇組道歉,打人者開除。
再然后搞得所有人風聲鶴唳,見天上有無人機,一面感嘆現在“代拍”的技術手段進步了,一面把無人機捅下來,后來發現是學生的私產,接著又上新聞,又道歉,再被人罵。
卻少有人說“代拍”者該打,只是在追著罵“再怎么樣……也不能這樣……”
老話說“砸人飯碗如殺人父母”,不理解的人不信這些,依舊覺得你拍你的,我拍我的,兩不相干,憑什么又打人又砸東西的?
還是尊重一下文藝工作者們的勞動成果吧,人家也是要吃飯的。
真的等到了自家明星因為代拍沒人敢請的時候,這筆帳又該算到誰頭上呢?
關鍵詞: 商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