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愛貓小說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次在B站刷到這部劇的預告,心里就‘肅然起敬’,因為這是講了主角找了一份殯儀館的新工作,題材實在是特殊。
就像平臺自己介紹的那般,說這部劇‘天時地利人和’,卻沒能開播就「爆」。開播一周時間平均每集播放量1000萬左右,這只是以往「B站長視頻自制劇」播放量的平均水平,沒有增長趨勢;在骨朵劇集排行榜上,也一直在日榜20名左右徘徊,存在感幾乎沒有。
只有在豆瓣開分之后登上過一次熱搜,因為獲得了8.3分;B站站內開分成績也不錯,9.6分,暫時在B站長視頻自制劇中口碑排名并列第一,在B站平臺上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豆瓣評分高于很多國產劇,在今年國劇的口碑榜上也算占上風,但還是存在很多打一星的觀眾:質疑該劇過度堆砌社會話題,塞滿生硬金句。
所以,這樣一部評價極端的小體量冷門新劇,到底好不好看?
一
特殊的‘新工作’
一切都要從趙三悅在家躺平說起。
其實我最開始頻繁刷到的一個片段就是我們的主角宅在家被母親嫌棄而引發爭吵:劇集一拉開帷幕,主角躺在滿是垃圾的臥室床上,窗簾緊閉,她翹著二兩腿邊刷手機邊樂,惹怒了自己的母親。
于是她被母親趕出了家門,被迫獨立生活,被迫討口飯吃。
她不喜歡工作,這一再戳中了如今為工作發愁的年輕人們,三悅就這樣成為了年輕觀眾的嘴替,說道:“為什么不能讓喜歡工作的人工作,喜歡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盡情佛”;而后就誤打誤撞成為了殯儀館為遺體化妝的‘遺容化妝師。
這部劇就是這樣從95后年輕人的視角開始了。
來到殯儀館擔任化妝師的趙三悅(周依然 飾),經歷了從新入行時對這份職業懷抱著未知,到感悟生死用心學習遺體化妝;該劇以趙三悅為原點,通過她的成長視角,刻畫了她所見證下往生者的生前身后,折射眾生群像。
以溫暖、治愈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遺體化妝師們那些點燃平凡瞬間的高光時刻,從無常的消逝之中,體悟日常生活的可貴,旨在以生死之事,見人間之情,讓觀眾陪同三悅一起,見生死,見天地,見眾生,學會告別,習得人生。
我覺得劇情中除了被死者過往故事的剖析而感動,其實整個故事看下來并沒有像我們對‘殯儀館’的固有印象那般‘死氣沉沉’,難得多了些調皮。
其實在現在的時代里,很多自媒體在過度營銷殯儀館的天價工資,什么按小時計費,就看你敢不敢來;三悅一進殯儀館就讓大家認清了現實,工資不到七千,就是正常的薪資水平。不僅如此,在我們看來這么特殊的職業,現實也是早起就想辭職,卻還是要強撐著去上班。
因為在這個時代,有那么一群人總要昂首挺胸地奮斗下去,我們何嘗不是其中一員?
在殯儀館工作,沒什么特殊的,要跨過去的那道心里的坎兒,不是什么要膽大,而是對死亡的無力感要用一顆強大的心臟去接受。
每天經歷各種生離死別但又無力改變,面對撕心裂肺的家屬卻無能為力,趙三悅也開始逐漸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我是否一直在做無力徒勞的事情?
二
一直走到黑
看這部劇,心情就好像過山車,因為三悅這個人物的性格挺討喜的,看著喪,有點不靠譜,卻很有趣;可我們從她的視角切入,總會經歷她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面對死亡,她或許不怕,但面對那些亡者的家人,她或許心里五味雜陳。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三悅大姨說的,死亡就是一路走到黑,她只是想在這條路上給他們點盞燈。
很久之前的《尋夢環游記》告訴我們,在另一個世界里,被遺忘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這部劇說的那些被觀眾評價為‘硬塞金句’的臺詞,也并不是不無道理,畢竟在殯儀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臺詞也算恰到好處。
《三悅有了新工作》,是B站今年第三部長視頻自制劇。
導演是去年爆款短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的導演李漠,編劇是金像獎最佳編劇,游曉穎,班底強硬,在「B站自制劇」中的配置里算中上等了;再加上《風犬》中“甜椒CP”周依然、梁靖康二搭再續前緣、又請來楊新鳴、劉鈞等國劇老熟人等等,話題上卯足了勁,可謂是強強聯手。
從一些幕后特輯中得知:劇組特意請來專業的殯葬指導老師全程跟進、教學,演員們到殯儀館實地學習,并且在禮儀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可以看出演員們對此次參演的特殊行業,也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作為國產劇中極少見的,如“不求上進的玉子”般消極度日的擺爛女主角,三悅的人生態度不由得讓在躺平與內卷之間掙扎的Z世代們心有戚戚。而導致她變成如今模樣的,正是之前找工作一年屢屢失利,在職場上遭遇性別歧視,還不被家人理解的經歷,這在寒氣逼人的大環境下,也引人狠狠共情。”
《三悅有了新工作》每一集都在與死亡交手:被親生父母幼年遺棄的女兒、無子無女互助式養老的老人、彌患癌癥的殯儀館高館長……
這部劇在教我們學會和生死‘和解’,而這個詞也是我從很多對這部劇的長短劇評里看到最多的一個詞匯;因為有人際關系就會與這個地方接觸,關系一般的也許不必體會,但至親至愛之人,我們只能自己消化情緒。
「其實傷痛并非枷鎖,離別不是終站,記憶也不會消散。
死亡,其實不是什么都沒有,是另一種開始。」
三
“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安慰”
在導演幕后的采訪里,我了解到,他一直關注95后年輕人的生活現狀,他也在豆瓣里寫了一篇名為《不再躺平的理由》的自述,他想要知道當下的年輕人是如何快速運轉的社會下,要同時承擔家庭壓力,還要應對職場的內卷。
在面對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生活壓力接踵而來,而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如今剛畢業的年輕人,一定有一些人也同三悅一樣,躺平的多,不隨波逐流的多,也有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因為工作環境過于苛刻,又重回校園。
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人生選題,更不知道未來的時代又會變成什么樣,這個時候,逃避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這部劇中的感情也很讓人‘回味’:三悅和羅大淼,一位臨終關懷醫生,一位遺體化妝師,一個負責陪伴生者走完這一生,一個負責陪伴逝者走完這一生;殯儀館館長忽然重病,跟初戀跳一次舞就成了他想完成的遺愿,最終他如愿以償,走得安詳……
劇里的這些人物,一個個都非常有能量,其中挑出來的任何一個故事都足以治愈生活帶來的磨難。
最后用導演說的一段話結尾吧:
“遺體化妝師就是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安慰。讓人體面地躺在瞻仰臺上,是一件很重要事情,因為活著需要尊嚴,死亡也需要。活著的人看到家人能夠這樣逝去,他的悲痛會得到釋放,意識到死亡并沒有那么不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