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28日晚間,電視劇《劉老根5》在優酷4集上線,開啟了首播模式。這部《劉老根》,能夠看出劇作方在矛盾沖突方面的努力。但是,因為編劇水平等原因,雖然劇作的沖突是有了,是明顯了,但沖突的合理性嚴重不足,結果,造成這部電視劇沖突不少,笑點減少,鬧劇的感覺更為明顯了。
電視劇作為講故事的藝術方式,需要遵循“故事”原理。而“故事”原理,其實就是讓角色們面對一個接著一個的沖突、矛盾,然后進行解決,沖突這些沖突和矛盾的過程,其實就是“故事”了。這是編劇學層面上的基礎知識。趙本山老師以往的《鄉村愛情》系列和《劉老根》系列,經常被觀眾們批評的地方就是,有嘮嗑,老喜劇,就是沒啥故事——換言之,就是沒沖突。
可能,趙本山老師也擔心自己的這些系列劇老是讓觀眾們批評沒有沖突這一點吧,所以,在《劉老根5》當中,大家能夠看到明顯的沖突內容了。比如,閆學晶飾演的女兒角色,帶著男朋友回家見趙本山老師飾演的父親,這位老父親竟然不認眼前的這個女婿,而只認定曾經的那個,繼而,父女倆在“準女婿”面洽發生了沖突,并且老人家把準女婿哄走了。
這段戲,如果只看熱鬧的話,確實挺熱鬧的,確實有點在農村部分地區看張三李四家吵吵鬧鬧的意思。但是,如果放在一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就不成立了。換言之,這個矛盾沖突只提供了熱鬧感,卻傷害了故事合理性本身。電視劇是講故事的藝術方式,這句話當中,“講故事”十分重要,但“藝術方式”也值得注意。“藝術方式”的基礎性前提便是,沖突的合理性。
而沖突合理性的最直接作用者,是角色性格,或者說編劇在創作作品之初奠定的角色人設。直白一點講,便是,角色要在自己的人設范疇之內做事情,不能為了沖突而沖突,要做符合自己性格的那些事情。咱們好多情景喜劇,其實就是在角色性格當中找沖突,從而培養出不少的笑點內容。
反觀趙本山老師在《劉老根5》當中的這幾段表演,根本問題就是,這位老父親死乞白賴地反對女兒的婚事,并且斯文掃地式地驅趕閨女和準女婿,這是和“劉老根”以往的角色人設相互沖突的。看過《劉老根》前幾部作品的觀眾都清楚,趙本山老師在劇作當中飾演的角色,是成熟穩重的,面對眼目前的事情,或者說狀況,他可以有多種處理方案,而劇作給出的這種“罵大街”式,屬于典型的沒腦子的人才會做的。顯然,趙本山老師在該劇當中,飾演的是一位智者,而不是沒腦子的老大爺。
因為這個沖突當中角色的表演,和以往的人設不相符了,所以,演員們表演起來,也非常不容易了。尤其是趙本山和閆學晶兩位實力派演員之間的對手戲部分,估計兩位演員都會覺得表演起來很擰巴。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編劇為沖突而沖突,不僅打碎了以往的角色人設,而且在具體的沖突編排當中,又不懂得如何循序漸進——角色的情緒,是需要一個遞進關系的,劇本一定要寫出這個遞進式,不然,再高明的演員也沒法表演,只能現場改劇本。
乃至于,到了稍后的劇情當中,趙三找不到了,繼而,就出現了閆學晶飾演的角色和趙三在辦公室當中對坐,互相表白的橋段。趙三找不見了,本身就是小孩子式的劇本創作,把角色往孩子的幼稚上寫。等到了倆角色互相表白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做符合自己年齡的事情,說符合自己年齡的話語。
因此,這個橋段當中,閆學晶老師表演的角色,就落淚了。閆學晶老師是懂戲的,她知道,這個地方要升華情緒了。可以看出她的賣力來。然而,因為劇本底層構建的缺失,造成閆學晶老師的表演抓不住地,浮空了。《劉老根5》的劇本水平,根本配不上閆學晶老師的表演水平。
因為這部電視劇故意凸顯沖突的問題,造成了很多敘事上的蹩腳感,繼而,讓劇作丟失了不少的喜劇笑點。本來,觀眾們是奔著喜劇笑點來的,可誰知,一看,竟然是鬧劇內容,甚至于是哭戲內容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不知道為什么,趙本山老師總是在劇本層面上丟分。
關鍵詞: 劉老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