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去看了《流浪地球2》,在眾多的影片中選擇它,是因為對它有一種“資優(yōu)生”的期待。
(資料圖片)
做科幻片是有門檻的,在已經成熟的上一部《流浪地球》的基礎上再拍出更進一步的《流浪地球2》,這無異于是一次艱難的自我超越。
結果是,觀眾席上的每個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幕,忘記了時間。有些場景出現(xiàn)時,我也忍不住心下驚呼,原來國產科幻已經做到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
在《流浪地球》這個IP誕生之前,科幻片在中國并不具備太強的市場反響,一是普通觀眾的接受度不高,第二因為它幾乎是一個“無底洞”式的投入和創(chuàng)作過程。
雖是“幻”,但根基是“真”,搭建一個具有真實感的科幻場景,極考驗耐心和韌性,還得經得住科技和專業(yè)的檢驗,若不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破釜沉舟的勇氣,沒有哪個導演愿意嘗試。有演員透露導演郭帆在過去一年里“每天只睡5小時”,想必沒有夸張。
觀眾們喜歡《流浪地球2》,是因為那些硬核的大場面,已經不僅僅是“真”了,而是震撼了,用觀眾的話說,叫“國產科幻天花板”,你在其中不僅僅是感受到了技術,還有縱橫馳騁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還因為這部電影能讓普通人共情,正如劉德華和吳京在主題曲中戲謔的那樣——這是科幻片的歌嗎?
是的,一部合格的科幻片,也許要做到邏輯自洽和尊重科學,但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則需要有相當深邃的人文思考。
《流浪地球2》雖是一部科幻片,卻包含令人眼含熱淚的精神內核,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也許人們最渴望的是——重啟愛與信心。
宏大與細微交織出的未來圖景
要說《流浪地球2》一以貫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想首先就是“硬核科幻大場面”。
宏大,是這部電影的必備素質,其實已經有上一部為觀眾們打下了較高的審美基礎,我們早已經過了視覺沖擊力的洗禮,去影院之前還和朋友討論,再拍還能拍成啥樣?
驚喜的是,這一部《流浪地球2》在視覺效果和想象力方面仍然大踏步地超越了。
微微劇透一下,當密密麻麻的無人機矩陣和太空電梯出現(xiàn)的時候,連我這個平時對科幻不感興趣的觀眾也被深深震撼。
尤其是“太空電梯”的戲份,稱得上是“視覺暴擊”,觀眾們吃爆米花的手都僵在了半空。
其實第一部里就出現(xiàn)過太空電梯,當時郭帆還發(fā)過毒誓“再也不拍電梯了”,結果打臉來得如此快,《流浪地球2》一下子拍了一個大電梯……
▲當然,《流浪地球2》拍完后,郭帆還是照例發(fā)了個誓……
電影放出的幕后花絮,光是一個太空電梯的戲份,就進展得十分緩慢和困難,團隊里每個人都備受折磨,從設計到細節(jié),從審美到真實性、物理性、可行性,全部都經過了嚴密細致的推敲。
有觀眾表示,郭帆團隊照這個勁頭再干幾年,說不定真的建出來個太空電梯啊哈哈。
除了場面大,格局也大。
很多時刻我都差點忘記了我是在看一部中國科幻片,因為它描述了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立場的人們之間的紛爭與團結。
這個題材實在是太過龐大,甚至敏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尺度去觸碰,而《流浪地球2》卻拿捏住了這個難題。
整部電影一直在以“全人類”的視角去講述災難,講述人和人的關系。
正如片中的一句臺詞——“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每一個歷史,跨越當下”,這種博愛的視角和格局,使得講述“地球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國家與人種的概念,從而顯示出廣博的內涵。
這也符合作者劉慈欣本人的初衷,在第73屆“雨果獎”頒獎典禮上,劉慈欣在獲獎感言里說過:
“看到整個人類將力量聚合在一起,這是只有在科幻小說中才能見到的景象。這表明,人類將會成為一個整體——甚至在外星人到來之前。在宏大的科幻世界中,我只是做出了一點微薄的貢獻。”
以上說的都是“大”,但作為一個女性觀眾,我更感興趣的是“小”,是影片的細節(jié),那些不易覺察的、微小的但卻折射人性與思考的瞬間。
最讓我驚訝的是它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完整。
大劉的粉絲常戲言,大劉的作品是硬科幻,里面的人物都像是工具人。而《流浪地球2》則很擅長用寥寥幾筆去勾畫生動的人物性格。
比如沙溢扮演的“老師”,樸實,沒啥文化,但正義、勇敢、善良。他是片中讓人落淚的人物,他身上有我們周圍那些最普通老百姓的影子,那些看起來糙糙的大叔,胡子邋遢,不會說漂亮話,也不擅長表達深沉的情感,但做事永遠最靠譜、最干脆,從不拖泥帶水;
吳京扮演的劉培強,鋼鐵直男,不會表白,也不懂圓滑,甚至一旦出事,他的本能是不計后果地“蠻干”,但他是正直的、可信任的,危險發(fā)生時你可以永遠信賴他;
劉德華扮演的科研人員,因為喪女和長期做科研,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肢體是略微扭曲和僵硬的,他的眼神是有些冷漠和驚疑的,他像是一個怪人,但他是一個壓抑著巨大悲痛、又充滿絕望和希望的怪人,這是一個復雜的人物。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甚至連一個機器人狗笨笨,都有它的生動特點,你不得不佩服導演為此花費了多少心思。
影片中還有許多暗藏的細節(jié),具有非常完整且巧妙的戲劇結構,沙溢的手指,玫瑰花,醫(yī)療保險,俄羅斯戰(zhàn)友,片中一閃而過的“吳孟達”,以及片尾那行令觀眾們感動鼓掌的字幕……
這些都是“大科幻”背景下的微小而生動的人性,讓走出電影院之后的我們仍然余味無窮,黯然傷神,在某些時刻,也許這些“微小”比“宏大”更有力量。
人們仰望浩瀚星辰
才知道愛與希望的可貴
這是一部會讓人眼含熱淚的影片,片中呈現(xiàn)的價值觀比如“團結”“正義”“犧牲”“人類文明”等等,都是非常觸動的,但我更喜歡在浩瀚星空下的那些閃爍著微妙人性的光芒。
正如片中的一句話“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我想這也為迷茫的我們給出了人生的答案。
片中最讓我動容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李雪健一段關于“人類股骨”的演講。
他講到,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塊一萬多年前的人類股骨,那是一塊受過傷的骨頭,按理說在那個時代,大腿骨折會致命,但它神奇地愈合了,這說明有同類在幫助他,這背后凝結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互助的精神,那就是文明的起始。
第二就是吳京扮演的劉培強在面試宇航員時被問到一個近乎殘酷的問題:如果地下城只有兩個名額,你會讓身患絕癥馬上死亡的妻子與兒子進去?
這意味著妻子死亡后,兒子將無人監(jiān)護;還是讓健康的岳父與兒子進去?這意味著你放棄了妻子。
這個問題讓劉培強情緒激動難以控制,他無法在當下做出一個決絕的選擇。
是啊,這是一個中年男人最不忍直面的軟肋,也許,所有的觀眾也被這個殘酷至極的問題問懵了,因為我們仿佛可以感知到劉培強的絕望,那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兩難選擇。
從后續(xù)的結果看,是他的岳父進去了,這才有了第一部《流浪地球》中吳孟達扮演的外公和劉啟的奇幻旅程。
▲第一部《流浪地球》的地下城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在這場戲份里,我卻覺得電影表達了最深沉、最純粹、最難以被定義的愛。劉培強和妻子的默契與依戀,那種相顧無言、但內心熱流滾滾的情感表達,凝結于這個艱難但偉大的選擇里——
是的,我愛著你,是的,我知道你愛著我。我們共為一體,我們將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我們肉體即將分離,但我們的靈魂卻一直相伴。
所以我格外喜歡電影的片尾曲,劉歡演唱的《我在》,“我在,我一直都在,哪怕遁入永遠的虛幻”。
如果說《流浪地球2》對我們普通人有什么觸動的話,那就是它讓我們在仰望浩瀚星空的同時,記得人類之愛的可貴,愛,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那是獨屬于人類的精神財富。
無論是一萬多年前的那一根股骨,還是對女兒的不舍執(zhí)念,對妻子無言卻刻骨銘心的情感,那才是我們生于世上最珍貴的東西——哪怕是永遠的虛幻,也無法將它磨滅。
與愛相同的,是希望。片中說“希望是比鉆石還可貴的東西”,我想,這恰恰符合了我們當下的心境。
其實劉慈欣的原著《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無比孤獨的故事,人類面對災難,要花400年的時間去逃亡,然后再用2500年的時間來搬家。
劉慈欣在小說的結尾有一大段異常悲涼的描述:
地球發(fā)動機將不間斷地開動500年,到時地球將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將以這個速度滑行1300年,之后地球就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它將掉轉發(fā)動機的方向,開始長達500年的減速。地球在航行2400年后到達比鄰星,再過100年時間,它將泊入這顆恒星的軌道,成為它的一顆衛(wèi)星。
我知道已被忘卻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東方再次出現(xiàn)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卻
啟航的時代太遠太遠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
我知道已被忘卻
太陽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
……
每當聽到這首歌,一股暖流就涌進我這年邁僵硬的身軀,我干涸的老眼又濕潤了。我好像看到半人馬座三顆金色的太陽在地平線上依次升起,萬物沐浴在它溫暖的光芒中。固態(tài)的空氣融化了,變成了碧藍的天。兩千多年前的種子從解凍的土層中復蘇,大地綠了。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孫子孫女們在綠色的草原上歡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銀色的小魚……我看到了加代子,她從綠色的大地上向我跑來,年輕美麗,像個天使……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每次在腦海中想象這個場景,就會想起一位作家馬克·哈登的一句話:
“仰望星空,這些星星距我們成百上千光年,有些已經不存在了。它們的光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到達地球。在此期間,它們已經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紅矮星。
這些事實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不妨想想這些,你會明白什么是微不足道的?!?/p>
也許,這就是《流浪地球2》給予我們的信心與信念感,人類渺小,而宇宙浩大,在宇宙中,也許太陽和月亮稍微發(fā)發(fā)怒,人類就要面臨滅頂之災,那么,人類就注定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嗎?
恰恰相反。人類的肉體是渺小且易碎的,但人類的精神卻是永恒的,在愛與希望里,人是最偉大的。
讓我感慨的是,在電影中,人類每次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都是基于愛與希望——
年齡大的宇航員把生的機會留給年輕人;父親為了兒子的生存獨自踏上孤獨的月球,忍受難言的寂寞;老師保護自己心愛的徒弟選擇犧牲;每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都懷揣著自己最愛的人的照片……
我想,這就是人類之愛的美感,它讓我們活得有意義,它讓我不懼,它讓我們成為宇宙的真正中心。
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去重啟你對身邊人的愛和信心吧。
我會帶著孩子再去看一遍《流浪地球2》,不僅僅因為感受到電影的誠意,用最不可想象的付出,給我們換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還因為,頭頂上的蒼穹,那片浩瀚星空,才是我們人類的未來;無邊無際的想象力,才是孩子們最該去感受的東西。仰望星空,讓孩子擁有充沛的想象,讓他們開啟對宇宙的好奇,是我們對下一代最大的祝福。
我們的生命只有短短幾十年,在宇宙里,我們微小如塵埃,無法改變什么,但是這份愛與希望卻可以照亮自己的生活,照亮身邊人的笑臉。
如果地球的宿命注定是流浪,那么我們將選擇永遠棲息在愛里,眷戀生命,善待愛人,深愛星辰,開啟想象,2023年的銀河星空,也會因此而變得格外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