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邊,年少的男孩對媽媽說:“要跳你自己跳吧,我想回家……”
生活的苦,多得難以下咽,對一個突然失明的孩子及其家庭來說,雪上加霜。于是那一年,走投無路的母親,帶著步履維艱的孩子來到江邊,打算了卻一切。
這個孩子失去了光明,注定余生孤獨。但當江風吹過身體,他決定去熱愛這殘破而滾燙的生命。
(相關資料圖)
他叫周云蓬。
1995年,25歲的周云蓬從沈陽來到北京,在圓明園的畫家村租了一間小房子……
在這里,他認識了張慧生。
張慧生是一個吉他老師,也是個記琴譜的天才。租住在圓明園畫家村的他,人緣極好,家里整天流水宴,酒到濃時,他就開始彈吉他唱歌。
每次,張慧生必唱的是海子的詩歌《九月》。
2001年冬天,張慧生在出租屋用一根琴弦自縊身亡,沒人知道原因。
宴席已散,本就不為人所知的他,逐漸被人遺忘,《九月》眼看就要消失,周云蓬挽留住了它。
他為《九月》加了一個明亮、漸行漸遠的吉他前奏?!耙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在周云蓬的歌聲下,周而復始,蒼涼孤絕。
這年,周云蓬31歲,張慧生33歲,海子已經去世12年了。
周云蓬在中間加了兩句獨白,它源自海子的《悵望祁連·之二》,他認為游牧民族失去家園的悲愴,放在這里挺契合。
“亡我祁連山,使我牛羊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p>
作詞者海子臥軌自殺,譜曲者張慧生懸房梁自縊,歌者周云蓬雙目失明。
一位盲人唱兩個已故人寫的歌,本身就意味深長。因為《九月》,他們共同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不同于選擇自殺的海子與張慧生,自9歲就成為盲人的周云蓬生性樂觀,在他的身上有著一種莫名的滾熱美好的東西。
“能看見什么,不能看見什么,那是我們的宿命。”
周云蓬與命運,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他熱愛自己的命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