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這個男人叫阿強,他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的他靠著擺攤賣魚將弟弟妹妹撫養成人。但在不遠的將來,他會變成黑社會老大,一個只手遮天的大佬,富甲一方。
(相關資料圖)
《狂飆》為2023年的國產劇市場開了個精彩的好頭。豆瓣開分8.8,高開高走,截止播出33集,22萬觀眾參與評分,上漲至9.1,口碑和熱度居高不下。
《狂飆》講述了一個橫跨二十年的掃黑除惡的故事,劇集根據時間發展分為三幕:2000年間,高啟強這時候還是個無名之輩,被菜市場的小混混欺負得進了派出所;2006年,他靠著自己那股子不怕死的狠勁兒混成了地方頭目,也成為了京海市最大的地產建工集團的總經理;2020年,他擁有了自己的強盛集團,變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傳奇,有權有勢,只手遮天。
主演之一的張頌文也頻頻沖上熱搜,他在微博對生活的記錄和與劇粉的問答,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這位真誠熱愛表演和生活的演員。
張頌文在微博上和網友互動
張頌文在劇中飾演的正是這位從一個“臭賣魚的”變成了叱咤京海風云的“強哥”。
不同于以往國內的掃黑劇大多將重點放在官方調查組偵破和搜證的過程,以及與窮兇極惡的匪徒們斗智斗勇,《狂飆》則濃墨重彩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講述了“惡人”強哥的發家史,和他個人在其間的糾結、痛苦、抉擇、得到和失去。
不再是一個臉譜化的黑社會惡人代表,高啟強有血有肉,有愛人和軟肋,有善良和溫情的一面,也有不擇手段趕盡殺絕的一面。
從“小高”變成“阿強”再到“強哥”和“高總”,2000年到2020年,高啟強狂飆的二十年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經濟狂飆的二十年,也是制度不斷改革完善的二十年。
著力經濟開發的同時、黑惡勢力、政商勾結、環境治理都成了時代遺留的病根。解決溫飽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是執政者和當權者不斷思考和博弈的問題,社會環境的治理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也是這二十年來,無數裹挾在時代洪流里的小人物面對的兩難困境。
人物刑警李響(李健飾)
如果我們回首過去的二十年,會發現有無數像高啟強一樣靠著黑惡勢力經營非法行業致富的企業家,他們不外乎選擇在國家制度完善的過程中成為一名慈善家,捐贈希望小學、幼兒園、養老院、大額賑災,也通過手段洗白產業,但過去犯下的罪過是他們隱隱作痛的舊疾。
網傳高啟強的人物原型是四川商人劉漢,他在2015年被執行死刑,劉漢為了維護自己殺人如麻的弟弟劉維不惜一切手段,最終將自己送入牢獄。而劉維曾為了救哥哥而當街持槍劫人。
諷刺的是,在此之前,劉漢為四川捐贈的希望小學在汶川地震中屹立不倒,被稱為最強希望小學。
網絡上有評論質疑《狂飆》是否將太多篇幅給了反派,鼓勵了所謂的“不正之風”,但是筆者認為,《狂飆》所想做的是一部與宣傳性質的掃黑劇不一樣的作品,它并非試圖讓觀眾同情高啟強此前的遭遇,共情高啟強的所作所為,也絕不為黑惡勢力正名。
《狂飆》所展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群小人物的群像,和一個個充滿著矛盾和糾葛的命運抉擇。
導演徐紀周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時聊到,他想表達的是命運的不可知和偶然性。
回看第一集,大年三十的審訊室,高啟強因為刑警安欣(張譯飾)的通融而能吃上一盒熱騰騰的餃子,阿強拿著紙杯做出碰杯的手勢,彼時略顯稚嫩的安欣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20年后,遠道而來的掃黑除惡專項調查組組長徐忠(吳剛飾)詢問安欣,再回到20年前,你還會給高啟強送飯嗎,此時已滿頭白發暮色沉沉的安欣還是猶豫了,說不好講。
命運的不可知偷偷和安欣開了個玩笑。20年前,安欣為了維護高啟強和菜市場的小混混們出頭,沒事就來舊廠街確認沒人欺負阿強,還給他列了個書單,讓他讀《孫子兵法》。
20年后,安欣想盡一切辦法想把高啟強繩之以法,愛人、友情、家人,他犧牲了個人層面上的所有幸福,只為了讓京海不再姓高。
同樣,正如導演所言,安欣和高啟強的沖突,是法治社會制度不斷完善與中國傳統語境下人情社會的沖撞。他們不是不能做朋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性格相投,但是價值觀卻截然相反。
《狂飆》整體的劇作也高明在這個人物設計,警黑關系不再刻板單一,高啟強對安欣幾乎是又愛又恨,屢次有機會解決安欣,但他卻阻止任何人動手。
2000年的阿強對安欣說我當你是最好的朋友;2006年的強哥被李響銬在公安局大廳,不想被妻子看見窘狀的他大喊安欣前來幫他;2020年的高總還是對安欣別有青睞,安欣問高啟強,你就這么想和我吃飯,高啟強笑了說,想。
上圖為2000年,下圖為2006年
國產劇里鮮見對警黑關系如此大膽的描繪,但這能夠成立也依托于京海的大社會環境。幾十年來,這些土生土長的京海人未曾離開,經濟高速發展,舊城區拆了又建,警民關系錯綜復雜,政商關系盤根錯節。
這樣熟悉彼此幾乎可以稱為一起成長的阿強和安欣的人物關系也基本站得住腳。對于劇集來說,這樣相愛相殺斗智斗勇的正反派關系也是觀眾喜聞樂見的。
有張力的人物關系是《狂飆》做得出彩的一個原因,同時,人物復雜的多面性也是劇集做得好的一部分。
在這個短視頻、短劇和甜寵劇這類電子榨菜橫行的內容消費時代,曾有創作者質疑是否觀眾再難以接受和認可復雜的人物塑造,開年大熱的《狂飆》給出了答案。
導演徐紀周是編劇出身,從小看警匪片入迷,人物的復雜性和命運的宿命感是他在這部劇集的創作中有意為之。
高啟強這個人物之所以能夠走紅,也是因為其人物的復雜度和多面性。從一個擺攤賣魚的小販華麗轉身成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黑幫老大,其命運的波折和戲劇性的巨大轉折是吸睛的一個原因,但卻并非是一個“爽文套路”可以概括的。
劇作耗費了大量的筆墨去講述成為“強哥”之前的阿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拉扯著弟弟和妹妹長大的阿強,買一碗豬腳面,妹妹吃豬腳,弟弟吃面,自己喝湯。
老實了多少年的阿強被菜市場的小混混欺負得自尊心被踩在了地上,忍無可忍,他憤怒地還擊,卻把自己在除夕夜滿身是傷地狼狽地搞進了局子。
在警局認識了善良執拗的安欣其實正是阿強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阿強是個典型的老好人,活得太不容易,什么也沒做錯,卻被時代和命運扼住了喉嚨,無計可施。
但他嘗到了一點點權勢的甜頭,作為警察的安欣為他出頭,混混們忌憚那身警服,更忌憚安欣背后的“靠山”安長林。
僅僅靠著認識安欣,阿強在菜市場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他也享受著大家求他辦事的優越感,壓抑又沒盼頭的日子有了點色彩。
一步錯,步步錯,阿強是個窮人,他不想一輩子都這么窮,永遠都任人擺布宰割,命運把他推到了抉擇的路口,他選擇一條黑色的道路,再也回不了頭。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西方古老的諺語早就透露了高啟強的結局,微小的錯事可能導致極其可怕的后果。
除了高啟強,《狂飆》的人物群像也塑造得相當完善。
導演徐紀周談到,安欣和李響這對兄弟其實正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矛盾的代表。
李響雖名為“理想”,但他所代表的是現實下,一個普通人能夠為正義犧牲和奉獻的極限,李響的結局是悲痛的,也是無比現實的。安欣則是理想主義的化身,他是體制和法治的代表,也是劇集中支撐著這些掃黑英雄的光。
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常態化的監察,靠著像安欣和李響這樣悲劇性的個人犧牲去打擊掃黑除惡是不邏輯和不現實的。同樣,安欣這樣極度理想化和純真的人物很可能只能夠存在于文學影視作品中。
代表著國家公權力的人物們在《狂飆》中塑造得也相當具有多面性:偏安一隅的安長林、在經濟發展和掃黑除惡的中糾結的孟德海、絕不愿變通的郭局……他們做出不同的抉擇,有時難以說服身邊人,有時難以說服自己的心。
同樣,代表著黑惡勢力的人物也有著多樣性和區分度,泰叔、小龍、小虎、老默……他們有的懦弱,有的心狠手辣,也有的內心仍有柔情。
2006年,安欣為孤身追求正義拒絕孟鈺后站在馬路中央哭
安欣的養父安長林曾對他說:“權力無好壞,只有更大的權力,才能做更多的事”,但安長林沒有告訴安欣的是,有的時候太大的權力讓人忘記初心,讓人難以回頭。
《狂飆》講述的是一個癌變的時代給個人命運帶來巨大戲劇性的故事,人性經不得住考驗,無數人在這場命運的狂飆里難以回頭,而安欣是創作者留給人性的光輝和希望,他的存在代表著只要堅持就有希望,即使這樣的付出代價慘重。
關鍵詞: 黑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