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的文盲笑話背后,隱藏著一個可悲的折疊社會。
這個春節出圈的, 除了熱鬧的電影罵戰。
還有王一博的一些文盲笑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無名》路演,觀眾提問:
“一博,在你心中葉先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在你塑造他、想把他呈現給觀眾的時候,你認為他身上最難捕捉到的點是什么?”
這本該是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演員要想詮釋好角色,起碼要先理解角色。
然而王一博,貢獻了史詩級災難般的回應。
聽到問題后,王一博沉默了5秒。
這漫長的5秒鐘,他看天,他眨眼,他欲言又止,似乎在努力思考。
最后他拿起話筒,支支吾吾回答:
“這個確實啊,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就……這種類似閱讀理解,隨便說幾句都給分的問題,他是一句也答不出來。
原來這5秒,是文盲絕望的5秒。
同樣的問題,粉絲問“如果遇到葉先生會說什么?”
王一博采取回避戰術,說問題“沒有意義”,“我們不會見面”。
同樣的問題,吳京的回答是:
類似的還有,觀眾提問:
“葉先生這個角色對您有什么啟發?或者說學到了什么?”
又是沉默的5秒。
在露出震驚、疑惑的表情之后,王一博的回答是:
“這個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你。”
提問者只好問一些更簡單的:
“您對于這個角色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嗎?”
王一博直截了當:“沒有,大家看就好了。”
而作為演員,被問到關于表演的問題,他同樣“絕望”。
被問“拍電影和拍電視劇帶給你的情緒體驗有什么不同?”
他回答:“沒有不同。”
這些路演片段在網上流傳,圍觀者捧腹大笑。
就像圍觀不知道自己早已露出尾巴的妖怪,在那裝模作樣地演戲。
一個眾星捧月的頂流偶像,就這樣淪為眾人眼里的笑話。
而后網友翻出了很多王一博的那些“絕望”瞬間:
“到此一游”四個字,只會寫“一”;
四字成語,他說“爸爸媽媽”;
念廣告詞“在線學習英語,孩子口語好,學習棒”,他的斷句是“在線學習英語,孩子口語,好學習,棒”;
“用三個詞形容你的性格”,王一博答“不 知 道”。
文盲程度,匪夷所思。
然而這個笑話卻實在無法讓人酣暢淋漓,笑過之后難免悲涼。
因為文盲不僅是文盲,還是能日入208w的文盲。
甚至文盲不僅只有他一個,娛樂圈“九漏魚”早就被翻來覆去吐槽。
但他們仍然心安理得地享受萬人敬仰,拿著無數人寒窗苦讀十幾年,卷一輩子也無法掙到的錢。
不得不說,這是當今社會黑色幽默一則。
文盲當然不是罪,但不尊重觀眾卻一定有罪。
當王一博扭扭捏捏答不出來關于角色的任何問題時,我們無法相信他真有用心去對待這部電影,尊重給他掏錢的觀眾。
不會有人嘲笑王寶強的學歷低。
王寶強草根出身,沒上過幾天學。
《十三邀》里,他坦言自己剛開始拍戲特別吃力,“讀書不多,背詞也不好,這個字認得也不多。”
看不懂劇本,他就隨身攜帶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一句話一句話地理解。
其他人看劇本兩個小時,他可能要花上一天去看懂。
于是,這樣一個一開始不識字的人,
他理解了《士兵突擊》里許三多是怎樣的“心重,較真又自卑”;
他看樹先生也格外透徹,懂得這個正常人眼里的傻子,其實比大多數人看得更遠。
看懂并且理解劇本,他用了多少個不敢休息一秒鐘的日日夜夜,我們不得而知。
構架于理解之上的表演,王寶強同樣肯拼命。
《士兵突擊》里,許三多要翻三百多個單杠。
王寶強拒絕了替身,自己要翻完整個長鏡頭,到最后直接吐了,大拇指被摩得掉了一塊肉。
就是這種對演戲的尊重,讓他從饑一頓飽一頓的群演逆襲成為影帝,演技被寫進教科書。
但他一直謙卑,永遠尊重觀眾。
“金掃帚”每年評爛片,大部分演員置之不理,但有一年,已經躋身一線的王寶強卻去現場領了這個恥辱的獎杯。
他說,雖然不光彩,“但是它可以鞭策你進步。”
“因為我愛電影,我尊重電影,我尊重觀眾,尊重在座的前輩,所以我一定要親自來領。”
他清楚地知道:站在聚光燈下,就要拿出讓觀眾折服的本事。
德行要配得上你的位置。
這是對你自己臉皮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尊重。
而對觀眾的尊重,換來的自然就是觀眾對他的尊重。
誰會去嘲諷他“學歷低”呢?這反而成了他榮耀的背景音。
如今,流量明星們備受嘲諷,根源不過是他們從未尊重過觀眾。
當你用“過家家”式的演技敷衍,就別怪有人嘲笑你油膩;
當你連戲的邏輯都懶得思考,就別怪人們把你當笑話。
你是明星,你也是個笑話。
只不過,倍感無力的是,罵聲再大卻也無濟于事,他們仍然拿著天價片酬。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如今普通人很難再去共情明星,沒人再愿意聽他們的賣慘。
昨天,因為《狂飆》爆火的張頌文,在熱搜上掛了一天。
因為他曾經在采訪里說“中國只有0.5%的演員能做到衣食無憂,剩下99.5%的演員都收入極低。”
盡管這是他成名前,經歷過撿菜葉吃的貧苦后,希望為更多沉默的演員們發聲。
盡管他早就表示不希望大眾覺得他“慘”,他演戲后生活已經改善了很多。
但此話被翻出來后,還是一片罵聲。
因為作為普通人,我們知道有太多貧苦的人們,在為了活著掙扎。
我們知道他們口中的「極低」,或許是就是普通人一直以來的真實生活。
就像王傳君說自己有段時間最窮,結果卡里一百多萬。
或許,不是普通人無法共情明星了,而是明星根本不共情普通人。
前段時間楊冪參加直播,將一個上位者傲慢的嘴臉體現的淋漓盡致:翻白眼,不耐煩,完全不尊重主持人。
主持人按照流程給她展示截圖,她不客氣地回懟:“這張截圖你不用展示了,你可以把臉遮上。”轉過頭就翻白眼嘆氣。
主持人cue流程,她不耐煩:“你不要操縱我的人生,我自己來好嗎。”
總之,大明星楊冪,是收了錢卻一點也不愿意配合,主持人被懟受氣卻還要保持微笑。
主持人,簡直是我們普通打工人的真實寫照,掙錢確實不容易。
而楊冪的態度,就已經說明了明星們的高高在上。
趾高氣昂,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享受特權,卻踐踏著普通人的權利。
十八線糊咖余景天,在機場故意拖延享受粉絲擁戴,全然不顧他的行為已經造成機場的擁堵,警察前來催促竟還被粉絲責罵。
流量偶像蔡徐坤,電梯門要別人開;
他出現的地方,路人要被工作人員暴力擠到墻角。
“內娛到底在高貴什么?”
這句話被反復提及的時候,也一遍遍訴說著普通人的憤怒。
我們以為,尊嚴和生命本該是跨越階級的硬通貨。
可事實是這群胸無點墨的小丑們肆意對普通人尊嚴的踐踏。
所謂“普通人”,就是我們這些踏實工作,用勞動創造生活,在勞累的生活里仍然不忘善良的大多數人。
但我們拼命往上卷,卻仍然無法觸及他們萬分之一的生活。
這便是這幽默笑話的黑色內核。
流量能肆無忌憚,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慣」著。
偶像一出事,最急的是粉絲。
偶像本人可能還沒想好怎么解釋,粉絲們已經各種找補,所謂“反黑”。
李易峰出事,瘋狂的粉絲立馬喊冤,竟然可以說出“李易峰談戀愛就傷害粉絲,萬般無奈選擇嫖娼”這種話。
人們說楊冪刻薄,粉絲立馬腦補出所謂對家,哭著喊著說“別太嫉妒大美女”。
偶像是粉絲眼里不容侵犯的神,路人提個名字大概都要犯忌諱。
羅翔曾談及偶像,他說偶像的“偶”,在中文里通“禺”,意味愚蠢。
他說,我們并不需要偶像。
魯迅先生筆下的“偶像”,是閏土供奉的鬼神。
它們由木頭、泥土等雕塑而成,供人敬奉。虛無縹緲,從來都不是活物。
《故鄉》里,在生活的重擔下,閏土逐漸麻木,他開始喊迅哥為老爺,也總不忘記“崇拜偶像”。
而某種意義上,很多粉絲與偶像的關系,正如麻木的閏土和灶臺上的“偶像”。
但很多粉絲對于偶像的追捧進入了一種極端,陷入一種“麻木”。
這種“麻木”的表現為:
他們不把自己和偶像放在平等的位置,而必須以做數據掏錢表現自己的敬意,類似三跪九拜;
由此,他們從來不敢正視偶像,也不敢思索偶像的真假與好壞。
他們要把偶像捧得高高在上,好認可自己跪拜的價值。
而麻木的后果,就是自欺欺人不接受真實的偶像,甚至把思考能力都建立在對偶像的喜好上。
偶像演的戲,沒有表情也要夸;偶像翻車,一定是對家在黑。
于是偶像們肆無忌憚,娛樂圈牛馬蛇神,烏煙瘴氣。
正如羅翔所說,但把“人”捧成神作為“偶”,就必定有翻車的一天。
我們不需要偶像,需要的是“榜樣”。
榜樣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但榜樣會腐朽,榜樣可以有缺陷。
《2019微博粉絲白皮書》顯示,74.4%的娛樂明星微博活躍粉絲在20-29歲之間,還有8.2%的粉絲年齡在20歲以下。
20-29歲,人生中最黃金的年齡,大有作為的年紀。
與其陷于“造神”的虛妄與麻木,不如去尋找榜樣,學習榜樣。
我們談黑色幽默,談明星的特權,但永遠不能只停留在憤怒上。
麻木的閏土需要認清的是,自己看上去是偶像最親密的敬奉者,實際上卻已然是被踐踏的弱者。
只能靠雙手改變自己生活,而不是跪拜。
而當更多的人以清醒的態度去平視偶像明星,這內娛也能早日結束它的瘋狂。
更多的人去抗議明星的天價片酬,抵制無德偶像,折疊社會總有一天可以更平整。
點個贊——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魯迅先生的這句話,送給我們每一個青年。
去改變,要公平。
當然,也送給那些「跪拜」的粉絲。
祝愿你們早日「擺脫冷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