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紅到發紫的《狂飆》終于剎車了。
Gigi也安心跟大家聊聊另一部爆款,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
票房沖著45億去,網上卻各種吵翻天。
(資料圖片)
可Gigi還是果斷看了,沒辦法,一見到沈騰的臉——
“這能不好笑嗎?。?!”
大過年的,誰不想看點喜慶的。
而且這幾年,沈騰簡直是全國人民的趙本山代餐(吸金版):
去年他主演的《獨行月球》,砍下31.03億;
前年參演的《你好李煥英》,轟了54.13億;
大大前年的《飛馳人生》+《瘋狂外星人》,39.41億。
可怕的是,他的電影生涯,滿打滿算才7年。
但主演的的電影總票房卻高達285億,僅次于吳京。
觀眾用真金白銀投票,證明對沈騰的喜愛。
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是——
喜劇演員的春天,來了。
這話并非虛言。
你可能不知道,“沈騰和他的朋友們”到底多牛X:
他的老搭檔馬麗,以158億總票房位居華語女演員第一;
賈玲,一部《你好李煥英》締造54億記錄,實現飛升;
哪怕你以為的“萬年綠葉”艾倫,主演的電影票房也大賣51億。
更別提背后其它神仙助攻:張小斐,岳云鵬、雷佳音、常遠......
這些國民度極高的演員,幾乎扛起當今華語圈的小半壁江山。
也成了娛樂圈賺錢大戶。
但在走進這個春天之前,我們或許可以想想:
“沈騰們”憑什么這么能打?
究其原因嘛,其實也很好講。
咱們當下的影視劇,大多數時候是說一句嫌累,看一眼要瞎。
一邊,是個人就能當導演,各種翻拍、改編,詐騙式上映。
觀眾已經到了無片可看的境地。
很多電影的票房宛如一個笑話。
于是,在這些“作品”大道橫行,大片動輒號稱幾億投資的時代,原創喜劇多稀缺性,多珍貴啊。
不求電影多有深度,能扎扎實實讓觀眾開心一笑。
太難了。
另一邊,沈騰們崛起的這些年,正好趕上流量們的風光。
唱歌不行去演戲,電視劇不行電影湊。
非得用癱了半輩子的臉,來證明自己的演技。
在大多一線藝人產量降低的情況下,喜劇演員的演技在一眾流量中鶴立雞群。
他們擁有很多演員無法企及的松弛感,外加一點設計感。
這種感覺,就是以前周星馳常用的。
后來黃渤用,比如這個甩頭發的動作設計,自然拘謹,堪稱一絕。
王寶強也用,《人在囧途》的喝牛奶已成了名場面。
這種精心設計的詼諧,“沈騰的朋友們”是真敢接班。
《羞羞的鐵拳》中,馬麗與艾倫意外換了身體后,刻意表現的男女肢體差別,包袱十足。
何況是沈騰這樣的喜劇鬼才,擁有不張嘴就讓人笑的本事。
更別提他小嘴一張,這誰忍得住。
喜劇需要天賦,也需要精明。
這些演員臉上的紋路、表情變化、細節處理,浮夸,刻意,但能抖落一地笑料。
正如所有人都說:看到沈騰那張臉就想笑。
他們能殺出重圍,人之常情。
笑就完了。
但,不要以為喜劇演員只會搞笑,隨便舉幾個例子:
《獨行月球》中孤獨宇航員沈騰,終于聯系上地球后,幾十秒無臺詞直拍,心酸且讓人動容。
公認喜劇片含量高的徐崢,在《我不是藥神》中的表演也絲毫不含糊。
《滿江紅》中岳云鵬演武總管,外形喜感,負責惹人笑,內里卻帶點狡黠,負責陰狠。
怎么看,都跟純粹的笑角不一樣了。
他的表演,被張藝謀調教出了水平。
而張小斐,第一次演女主就捧回了影后獎杯。
時代在變化,以前的電影獎項更多屬于含著金湯匙的大花戲骨們。
比如章子怡周迅梁朝偉,但現在,喜劇演員也有機會接過這些榮譽。
所以,票房只能看天時地利,而表演是人和。
即,最重要的一張門票:觀眾緣。
至此,他們也完成了從“劇場演員”到“票房大咖”的轉變。
看起來,似乎一切應運而生。
好像沈騰們就是踩到了觀眾的笑點,然后一直往前。
事實上,他們的運氣都是時間賦予的。
大多數喜劇演員出道早,紅得晚。
沈騰,24歲在開心麻花出演第一部舞臺劇,33歲才登上春晚。
馬麗,23歲入行,27歲與何炅合作小品《超幸福鞋墊》走紅。
賈玲,23歲北漂,拜馮鞏為師,學藝9年,才終于上了春晚。
張小斐,在娛樂圈打工15年35歲才第一次當上主角。
哪個不是穩扎穩打練出的一身本事。
可即便這樣,距離他們真正爆紅,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
他們背后吃過的苦,也時常被淡化。
馬麗出道時曾凌晨3點冒著大雨去面試,為了競爭一個片酬50塊的小角色。
馮鞏也曾說賈玲騎鴕鳥、打零工,她住的地方“狗進去了尾巴都要豎著搖。”
即便上了春晚,她也混不出名頭。
后來為了轉型拼命“增肥”40斤,開始在“國民女神”的路上一去不返。
沒背景,起點低,對演喜劇的人來說注定難一些。
但哪怕你爸是郭德綱,也免不了大半夜被拉起來練口條的命運。
沈騰情況稍微好點,從小胸無大志,是被家人脅迫才考了軍藝。
按他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學表演,他說自己“僅僅是靠顏值考上的?!?/strong>
剛進開心麻花時,沈騰打了好幾年醬油,才勉強混到一個話劇主角。
那時,演員加起來比觀眾還多,但也硬著頭皮演。
最尷尬的時候,演出只賣出4張票。
這些最初的慘淡經歷,都成為很多喜劇演員的后天養分。
他們不擔心,也不懼怕成為“笑話”。
只要留心就會發現,他們身上的笑點,都有充分的個人印記。
沈騰演的“郝建”,又窩囊又倒霉蛋的感覺,很難不與現實對照。
“沈馬組合”,一個彪悍一個賤萌,特質之鮮明,被沿用至今。
以前有多灰頭土臉,如今就多不怕講這些糗事與心酸,將它們刻進作品里。
他們演一個個底層小人物,嘻嘻哈哈,但最后認認真真與現實交底。
那些不完美的主角,背后都是真實的人生。
賈玲曾在某個節目上,給小品添加了很多細節,比如生啃辣椒、3秒吃西瓜...
全都是她的親身經歷。
而李煥英,更調動了所有人心中最柔軟的情感基因。
許多瞬間,寄托了太多平凡人的悲喜與哀愁。
也因此,他們比大多數所謂的演員更懂得站在舞臺上的珍貴。
沈騰曾說過,他在臺上表演,會時時刻刻留心觀眾的反應。
有沒有笑,笑多長時間,笑了多少次,他都心里有數。
即便在今天,這幾位大咖演員手上的劇本多到挑不過來,票房以百億計了,但正如他們在采訪中說:
觀眾一直在認真看,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Gigi并不是說他們全無缺點。
恰恰相反,他們面臨諸多批評,比如表演瓶頸,故事套路,客串爛片越來越多...
更重要的是,整體喜劇的深度與廣度,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過去許多年間,喜劇演員幾近斷代。
就像春晚人人懷念趙本山,港片必論周星馳。
“一代宗師”,沒人能接班。
但還好有這群演員,在盡力逗樂觀眾。
《滿江紅》里寫:三十年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這句話,何嘗不是喜劇演員們的注腳。
他們演的唱的,是他們原本被打散又拼湊的人生,是喜與悲的合奏,是真實與虛幻的交合。
想想也是奇妙,這些演員的年紀幾乎都40往上了。
在娛樂圈,這個數字常常代表演員中年危機來臨。
但屬于喜劇演員的大幕,卻剛剛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