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薄今也是一種思維惰性,硬糖君經常提醒自己不要給過去的美人、過去的作品蒙上時光濾鏡。但每次看到微博熱搜還是忍不住腹誹:今天的內娛怎么連狗仔都不如過去,盡管他們的存在感似乎更強了。
(相關資料圖)
以2017年“風行工作室官微”“中國第一狗仔卓偉”“名偵探趙五兒”等一批娛樂爆料賬號被封為節點,內娛狗仔一度銷聲匿跡。直到這兩年又卷土重來,每日制造出大量的文娛熱搜——不是狗仔炮制的話題,就是群眾在吐槽狗仔工作不力。
比如,前腳擅長漫畫爆料的狗仔張小寒剛因隱晦爆料“內娛不止一個娃”上熱搜,后腳言承旭就親自發文說孩子來了。吃瓜群眾再次對內娛狗仔怒其不爭,為什么如今爆料都是靠當事人?結果呢,只是藝人在借機宣傳作品。
不過,雖然內娛狗仔“老德性”就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爆一些不痛不癢的料,但至少頻率和群眾的參與度是越來越高了。這一切的轉變,可能要歸功于去年那條“鯰魚”——臺灣狗仔葛斯齊。
因為在汪小菲大S曠日持久的口水戰中,不斷直播給出實質性的照片實錘爆料,一時間,這位努力出道的臺灣狗仔在內娛激起千層浪。
甚至一年過去了,葛斯齊賬號都被封了,他還能換著花樣上熱搜。除了持續爆出一些汪小菲和不同女生的照片,葛斯齊甚至還揚言要來內地狀告張蘭誹謗,并稱要和汪小菲約飯。
或許是受到葛斯齊一炮打響的啟發,內娛狗仔開始頻繁走上臺前、網紅化運營,依葫蘆畫瓢的直播爆料越來越多,給自己買的熱搜也越來越多。比如劉大錘說xxx,張小寒說xxx,原本隱身爆料之后的狗仔,開始把自己當名人一樣去運營。
但吃瓜群眾最想看到的實錘爆料,仍然少之又少。每一次被與預告不符的爆料“詐騙”后,吃瓜群眾都會自發懷念起那個“周一見”寫小詩的卓偉。那時的狗仔,還寫詩,還把自己當成一個媒體人,還說要做個“娛樂圈監督者”。
從新聞人到流量網紅
如今的內娛狗仔,大致分為三大流派:
一是平臺型。和平臺綁定比較深的狗仔,一般瓜是首發在某平臺,比如優酷的酷哥追星日記、快手的懂瓜呱等;
二是攝影派。沿襲了之前內娛狗仔的視頻、圖文爆料風格,像是狗仔團隊的攝影師轉型。比如攝影劉大錘,超能攝影陽陽等;
三是營銷號起家的大V,大多接的是網友的爆料,背后則是MCN娛樂營銷公司。比如畫漫畫的吃瓜少女張小寒、推理君江小宴等。
去年,在推理君江小宴還在含糊其辭地爆料汪小菲疑似婚內出軌時,突然半路殺出臺灣狗仔葛斯齊,雷厲風行地直播爆料出軌照片,引發內娛軒然大波。逼得江小宴進一步爆料汪小菲和張穎穎關于打胎的聊天記錄。
此后,新一代內娛狗仔開始全面走上臺前。以前只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吊粉絲胃口,現在則把自己當“公證處”名人,參與更多的臺前事務。
比如,他們最近集體參與了95花趙露思的輿論危機事件。先是,快手懂瓜呱曝出助理在片場幫趙露思穿襪子,引發耍大牌輿論危機。接著,劉大錘、張小寒、江小宴、酷哥追星日記相繼為趙露思辟謠,稱趙露思沒有明星包袱、私下脾氣很好等等。
現在的狗仔,怎么看,都像是服務某方的公關好手。他們被葛斯齊激起了走上臺前做網紅的心,但并沒有激起狗仔的職業追求。人家葛斯齊最初之所以有大眾可信度,好歹是因為他宣稱自己沒收任何一方好處,只是還原真相。一副口口聲聲追求新聞理想的樣子,像極了最初的狗仔鼻祖卓偉。
娛樂記者和狗仔最初是不分家的。卓偉這一代最初的“狗仔”,都是傳統媒體出身,正統報社雜志的文字記者。這就是為什么以前的狗仔還能寫細膩動人的長文,或是寫詩做預告。比如長春國貿、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尤其是卓偉的小詩——“緣自古劍心怦然,雪泥鴻爪萬人傳。劉郎已恨晴川遠,一入孤峰春夢殘”。
卓偉曾在紀錄片《城市、狗仔,你、我、他》里自詡為調查記者,是有道德底線的人,從不會被收買,充當著娛樂圈監督者,把事實真相告訴給公眾。雖然對于卓偉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過去的狗仔同行王小魚曾說,從卓偉照舊的生活水平來看,看不出他被收買的痕跡。
以前是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打配合,而現在的狗仔,只是純粹的照片、視頻拍攝者,完全少了文字記者的潤色。除了會玩模棱兩可的文字游戲,經常放與預告措辭不符的爆料,重新定義了內娛“頂流”、“一線”、“國民演員”外,實在看不出比肩前輩的“職業理想”了。
興于流量,死于流量
關于娛樂爆料媒體,韓國有D社,日本有文春周刊,為何中國沒有?
這是一個內娛吃瓜群眾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很多時候,震驚內娛的爆料都是來自當事人。比如胡歌官宣結婚生子,“嫂子”都美竹親自放瓜。或是像李云迪、李易峰一樣,直接被警方通報的法制咖。
這一切變化的根源,可能在于我們的娛樂新聞逐漸失去了“監督權”。如果說,中國狗仔的職業追求死于新媒介的更迭,那么日韓狗仔就是舊媒介的非遺傳承人。韓國D社是門戶網站,日本《周刊文春》還是傳統出版社的雜志。對這個新媒體時代來說,完全是沒流量的古早媒介。
但它們依靠真實的新聞爆料,逆轉了被時代淘汰的命運。2020年疫情期間,日本《周刊文春》背后的出版社文藝春秋曾公布數據,4、5、6三個月的銷量分別是上一年同期的100.4%、111.2%和112.9%,達成三次“售罄”的記錄。
不同于內娛,香港一代狗仔則衰于港星北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位香港狗仔曾在《香港狗仔興衰錄》文章里調侃,“以前是拍到張柏芝和陳小春談戀愛”,現在是拍“蔡思貝秀腿”。而內地一代狗仔,因為娛樂圈發展起步較晚,職業狗仔出現也比較晚。卓偉是從2006年成立風行工作室,自稱“內娛第一狗仔”。
但晚歸晚,卻正好趕上了互聯網時代,搭上了流量的風。從傳統媒體出來的卓偉們,見識到了互聯網的傳播速度與效應。他們的爆料放到門戶網站上,產生了巨大流量與轟動。卓偉們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成名,內地第一代狗仔應運而生。
只是卓偉們沒想到,個人借著互聯網流量迅速集聚話語權后,問題也會隨之產生。尤其是,他的爆料毀掉藝人前程、得罪的人越來越多,單槍匹馬的個人很難招架住。2017年,互聯網監管浪潮襲來,卓偉等一批狗仔號被封。明星們則借著政策的順風,徹底讓內娛“狗仔”名存實亡。
在行使監督權這件事上,個人與機構媒體是不同的。D社、文春周刊這種機構媒體,從信息渠道單一的傳統媒體時代開始,逐漸建立了權威。他們也曾得罪權勢、各大娛樂公司,甚至皇室,辦公室打砸都是家常便飯。但是,這些結怨的矛頭都針對公司,阻擋了對個人的攻擊。而公司又有獨立的盈利能力,能無懼于權貴。讓他們擁有獨立盈利能力的,正是每一個買單的想擁有知情權的公眾。
機構里的狗仔記者被針對,最多是個人換工作,但公司還在,其他狗仔記者還可以繼續。據日本媒體報道,周刊文春的狗仔留存率本身也不高,狗仔記者平均兩三年一換。只能說,先天不足的內娛狗仔興于流量,但還沒摸索出如何在疾風大浪中平衡,就早早夭折于流量。
誰為狗仔買單
當內娛狗仔再度崛起,為他們買單的人也變了。
最初卓偉一代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高談闊論一些新聞理想,是因為他們有足夠養活自己的“單位”——先是傳統媒體,后來是門戶網站、視頻平臺等。
2017年卓偉那批狗仔被封之后,大多選擇轉行。要么轉行做娛樂營銷公司,要么轉向更深度的八卦付費閱讀。比如,關八另起爐灶的美工張鐵牛,寫的臺灣娛樂史,里面提到大小S過往娛樂圈秘史,繪聲繪色、引人入勝,委實比現在任何狗仔爆料都精彩。
很長時間里,市面上留存的狗仔不知道重出江湖的底線在哪,得虧長視頻平臺優酷續了狗仔的“香火”。優酷的狗仔爆料以一些小明星、愛豆塌房為主。即使對大多數吃瓜群眾來說,這些小明星、愛豆的關注度有限,根本算不上爆料。但正是這種方式,試探了一些風口,同時盤活了內娛。
于是到2018年,一群優酷效仿者接踵而至,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內娛狗仔格局。
直到去年,還得虧在內地不懂行的葛斯齊,開直播“口無遮攔”,在說到迪麗熱巴、鹿晗時直接被掐掉,再一次讓內娛狗仔摸到了底線——可以直播賺打賞,但要管住嘴,拎得清利益關系。
內娛狗仔開始變大膽了。他們開直播爆料,也開始打一些流量明星的擦邊球,比如,王一博和某位頂流女明星關系曖昧,張小寒說楊冪緋聞纏身蠻難的等等。
雖然依然是玩文字游戲,用一些模棱兩可的文字重新定義“大瓜”,并不打算完全爆出什么確定性的新聞。但這樣的行為,似乎已經是內娛狗仔最大的尺度。
當然,不管他們怎么走上臺前用流量變現,都無法改變:內娛很多狗仔其實更多扮演的是服務于明星工作室的乙方。現在的狗仔,不是拍不到一線明星的料,只是他們的金主正是明星與公司本身。爆不爆料,取決于金主想不想用這個料阻礙、扳倒對家。有時甚至不用狗仔親自出馬,就能從明星的對家那里收到一手爆料。
群眾需要娛樂圈的大瓜,需要娛樂新聞作為消遣談資,但卓偉這類狗仔想要揭露給大眾的真相卻太殘酷。有明星為此毀了前程,造成的社會影響可能也是負面的。所以,明星何不直接省掉狗仔這個“中間商”、或者收編中間商,既可以爆點小料炒作自己,又可以李代桃僵、渾水摸魚地公關負面,同時還能暗度陳倉扳倒對家。
很可惜,內娛狗仔新聞的真實,是限定的真實。但也很幸運,我們可以帶著正能量,繼續霧里看花。
關鍵詞: 傳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