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關童年的溫情影片,沒想到呈現了一個比恐怖片更甚的故事。
(相關資料圖)
如果可以,我希望世上所有的女兒,都能逃脫「習俗」賦予她們的命運。
一群成年人,闖入一個14歲少女的家中,一人拽住她的胳膊,一人抬起她的腳,試圖將她強行帶走。
少女哭喊,努力掙脫,連褲子都被扯掉了,父母、鄰居就站在門外,無動于衷。
這個驚世駭俗的場景,不是游戲,不是故事,是真實發生在越南北部山區的搶婚習俗。
這段畫面,來自于越南女性導演何黎艷拍攝的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
憑借這部紀錄長片,她在202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導演獎。該片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沒有團隊,攝影機和麥克風是借來的,她獨自一人,用簡練輕盈的鏡頭,記錄下了比恐怖片更甚的吃人世界。
那些真實的影像畫面,正在提醒我們這樣一個冷峻事實:
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無數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孩,在煉獄游蕩。、
01.搶婚
越南北部的山區,群山繚繞,霧氣氤氳。
一群赫蒙族女孩,圍坐在采摘過后的玉米地,用一片樹葉做碗碟,用草藥的根莖充當食物,用生豆角作為酒杯,裝模作樣地舉杯,開懷暢飲。
酒席結束后,她們玩起了「綁架新娘」的游戲。
有人負責拖拽新娘,用力拽住她的手和腳,有人是阻攔者,負責和搶婚者拉扯。
戲劇故事的最后,有人扮演新娘的母親,模仿著大人的口吻,擁抱著遠行的女兒,荒唐地說一聲「保重孩子,要幸福」
十來歲的小姑娘,尚未長成獵物的年紀,她們嬉戲打鬧,不知危險正在慢慢逼近。
危險的來源是「搶婚」,這是赫蒙族的傳統。
赫蒙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國,它被稱為苗族。
每年新年,赫蒙族的男性,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強行綁架一個赫蒙族的女孩,一旦女孩被捉回男方家,他們就可以在第二天,光明正大地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求婚。
主人公琪的母親和姐姐,就是被搶婚的女性。
被綁架時,姐姐拉還在讀高一,新年的宴會上,母親喝醉了酒,醒來時卻沒有見到大女兒,沒有人知道拉的下落,還以為她回到了寄宿學校。
出現在紀錄片里,拉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17歲的她,稚氣未脫,手臂上抱著一個孩子,肚子里還懷了一個。
拉回到娘家,幫助母親干農活
從鄰居那里聽到女兒被搶走時,琪的母親痛哭流涕。
她也是在差不多的年紀,因為偷偷溜出門玩,被丈夫逮了個正著,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童年。
琪的父親自豪地談論起年輕時的搶婚
這個村落里的大部分女性,都經歷了被搶婚的命運。
對于男性來說,搶婚成功,意味著獵物到手,但對于女性來說,搶婚之后的生活是厄運剛剛開始。
赫蒙族多分布在山區,四面環繞的大山阻隔了這個部落與外界的交流,即使是進入21世紀,他們依然停留在相對原始、傳統的勞作。
作為搶婚受害者,琪的母親嫁給丈夫后,包攬了家里的大多數農活。
種植藥材,飼養家畜,織布,打造銀首飾,都是女人們來完成。
而她的丈夫,只會每天喝得爛醉,抓到了蛇就去換酒,完全不顧家人死活。
琪的母親不止一次在鏡頭前咒罵不工作的丈夫:
但口舌之外,她并沒有任何反抗的動作。
在向導演敘述搶婚習俗時,被搶婚的女性幾乎是很木然,言語平淡,鮮有起伏,像是在形容一件與自己無關的小事,只有在無意間流露出對導演不是赫蒙族女性的羨慕。
搶婚的怪圈縈繞整個村莊,身為局外人,導演何黎艷感到很害怕。
跟隨琪在山間做農活時,她問琪,如果要是被綁走了怎么辦,
琪滿不在乎,她無所謂地回答:不害怕。
她不相信那是她的結局。
02
琪是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小孩,作為是村里第一批上學的孩子,她一直品學兼優,是學校里威風凜凜的執旗手,是監督同學們戴沒戴紅領巾的紀律委員。
在家里,她是能干的女兒,幫媽媽喂豬,采摘蓼藍時,她扛起七八捆不在話下,手舉著比她高大許多倍的木頭,即使險些摔倒,但依然有股不服輸的氣魄。
她會使用手機,在Facebook上有自己的賬號,只要她想,她可以見識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風景。
她有著自己的夢想:絕不重復母親的命運。
在她對未來的設想里,她走出了大山,帶著母親去看更寬廣的世界。
情竇初開的年紀,她有著青春期奇妙的身體變化,也會對愛情的向往。
跟陌生的男孩網戀,一開始害羞得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名。
喜歡上一個人時,把自己珍貴的銀項鏈送給對方表達愛意。
在鏡頭里,她數落前男友的多情不忠,對方在社交主頁上愛上另外一個女生,她很失落。
新年到來時,琪戀愛了。
對方是她的網戀對象,叫旺,奔現時,旺穿著皮鞋,頭發梳得利落,拿著自拍桿和智能手機。
日落時,他和琪手牽手,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看到鏡頭時,旺臉上撇出一絲不快,他說:「別跟著我們,我是很正派的人,一定會先過問她的父母再結婚。」
導演沒有再跟,她也僥幸地以為這不過是兩個小朋友的自由戀愛。
得知女兒被帶走后,琪的母親預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
她先是打通女兒的電話,責令她馬上回來,又開始去找可靠的人證,確保對方不是做人口交易的人販子。
在得到安全的保證后,她迅速地接受了這件事,像接受大女兒拉的婚事一樣。
還安慰哭泣的導演,簡不要哭,是琪活該,沒有人逼她跟這個人走。
可是深夜,昏暗無人的房間里,她還是忍不住給女兒打了一通電話:
“你要勒緊腰帶,別讓他碰你”
“睡覺時一定要穿著衣服”
“睡在她姐姐床上,不然就坐在壁爐旁,保持清醒”
03
第二天,旺的家人來了。
看起來是商量和討論婚事,但一句「你女兒現在是我們家的人了」暴露了掠奪的本質。
2000塊的嫁妝,300塊錢的禮物,10公斤的雞肉,100公斤的豬肉,20升酒,這就是琪的價格。
琪沒想到會發生這一切。
不過一天時間,她已經從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變成了即將嫁人的新娘,她跑到了學校,希望躲過一劫。
母親找來學校,「你躲在這會丟我們家的臉」
老師威脅要報警,母親說「去他的警察,她是我女兒」
老師來琪的家里做思想工作,她們從法律和人情出發,告誡旺和琪的家人:
你不能讓孩子結婚,未到法定年齡,你們可能會觸法。
你不能逼她愛你,這叫虐待。
也許是這些話起了作用,旺的家人竟然離開了。
琪以為生活回到了正軌,她又變回了活蹦亂跳的小姑娘。
可厄運,以更恐怖的方式降臨。
這一次,是公然搶婚。
沒有文明的在場,野獸以更猙獰的面龐,亮出了它們的爪牙。
旺的親屬們,一人抓著她的胳膊,一人抓著她的腳,硬生生將琪從家里拖拽到外面的空地。
一邊是暴力的拖拽,一邊是看似耐心的安撫:你的新生活就要開始了。
她拼了命的掙脫,外面的長褲在暴力拖拽下滑落,她拼了命的哭喊,像羊羔死去之前最后的哀鳴。
最后關頭,她叫出了導演的名字:
在導演的堅持下,琪的母親走上前去解救女兒。
一杯分手烈酒,琪一飲而下。
14歲的女兒沒喝過這么烈的酒,喉嚨被辣得直接跑了出去,不過好在,她終于得救了。
04
看完這部片子,很多人對琪母親的態度充滿費解。
女兒被搶婚后回到家,她也有一直給女兒出主意:如果你不喜歡,你要和他喝分手酒,說清楚。
在女兒被拖拽之初,她也曾出手攔住旺的家人,并說出「不要干涉他們的選擇」
壁爐的火光之中,一個母親眼中流露的擔憂與悲傷,那是無法假裝的真實情感。
母親強裝鎮定,安穩正在哭泣的導演
可這樣的母親,也會為女兒能賣一個好價錢,在鏡頭前展現自己的算計。
她也會親自去學校,抓走逃脫的女兒,任由琪像一頭牲口一樣被對方拖走。
而她的猶豫和矛盾,正是赫蒙族女性不可說的悲催命運。
琪能夠得救,與她接受的教育,以及外來人導演的鏡頭在場有關。
對于更多的赫蒙族女性來說,她們沒有文化,沒有去過更廣闊的世界,終生都在火爐與田間打轉。
她們從小被馴化為乖巧的女兒,聽話的妻子,溫和的母親,面對上位者的迫害,她們想到的不是斗爭,而是屈服與忍耐。
她們既同情女兒的遭遇,也無法反抗強大的外部規則。
即使是在教導女兒拒絕旺的求愛時,琪的母親依然想著是如何用委婉的語氣,減少對這個掠奪者的傷害。
琪的母親逃不出這困局,琪離開家的那晚,母親哭得很傷心:
這看起來是母親的自私之語,在女兒被拐走時,她竟然只能想到自己的利益受損,可稍微一深思,恐怕能冒出一身冷汗。
在搶婚失敗后,旺曾經對著鏡頭表達過自己的困惑:
旺出身于貧困潦倒的家庭,自小輟學,家人們告訴他,只有他娶一個女性,生活才能好起來。
紀錄片中出現的一場婚宴段落,早就寫盡了部落的貧窮。
沒有鉆戒、沒有婚紗的新人,在臨時搭建的紅色帳篷,接受賓客的祝福。孩子們圍在麥克風前,歌謠吟唱中說盡了貧窮的悲慘。
爸爸媽媽,我寫這幾行字
讓你們知道我很痛苦
身為窮人
生活是如此艱困
沒衣服穿,沒東西吃
云霧繚繞的赫蒙族,層巒疊嶂的高山隔絕了村落與外部的交流,現代化尚未到來,貧窮宛如回音壁的聲音,只能在山谷中不斷回蕩。
在社會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女性被視作一種可掠奪的戰利品。在貧窮不斷擠壓人的生存環境下,更弱勢的女性就會遭遇「非人化」的待遇。
后殖民主義理論家,女性學者斯皮瓦克認為,第三世界女性的問題,不應只歸咎于父權制,而是應該置于更廣泛的當今世界權力結構分析。
第三世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被剝奪,是第三世界女性處于不平等地位的重要原因。
在悉尼電影展的導演問答環節,導演聊到主人公琪的現狀:
逃婚之后,琪非常努力學習,高中轉到寄宿學校,因為出色的成績獲得了深造的獎學金,可以免費上越南任何一所大學。
結果遭遇疫情,她被迫回到老家,在老家結婚生子,17歲時就生了女兒。
每當想起這個結局,兔姐總是無比唏噓。
第三世界里的悲情女兒,歷經千辛萬險想要走出大山,偏偏只差了那最后一步。
而又無奈的是,對于掙扎在底層的女性,任何一個環節的出錯,都足以將她們全部的努力打回原形。
走不出大山的琪,后來選擇拒絕接聽導演的電話。
這當然不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這個故事有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
雖然琪最終沒有走出大山,但導演帶著紀錄片里的琪,走向了廣闊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故事。
它讓我們即使在浪漫的新年夜,依然能記起世界上另一個角落里,正在哭泣的女兒。
它讓我們在安全健康的環境里,尚能理解第三世界女性正在經歷的苦難。
被看見就是意義本身,被注視就能引起廣泛的討論。
每一個轉發與點贊,都將是一次溫情的注視。
我們的所有努力,是為了讓以后更多的女兒,不必是這樣的結局。
關鍵詞: 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