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過它,十點君幾天都沒緩過來。
(資料圖)
時而笑聲雷動,時而淚眼婆娑。
雖然海報上明晃晃6個大字。
可每每回想,還會因為這段戳心故事,不爭氣地流下眼淚。
評論區里,“暖心、治愈,感人”,已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感受。
劇本修改12稿,整個攝制周期歷經5年……
一路坎坷,終于相見。
在歷經春節檔七部大片輪番轟炸后,不妨換個口味,從“心”出發……
這是一段“尋找與和解”的旅程,
有始,有終——
《撥浪鼓咚咚響》的班底可以說普通到毫無亮點。
無明星,無名導,無大制作。
但十點君敢保證,如果你盲挑中了這部片子,那一定會被它流動的情感所打動。
《撥浪鼓咚咚咚》不是什么晦澀、難懂的片子。
作為一部公路電影,文本結構和敘事路徑異常清晰。
主人公往往會有一個強烈的目的驅使,旅途中雙方一點一滴由生變熟,最后完成對彼此的救贖。
本片也不例外,通篇圍繞貨郎和留守兒童的旅程所展開。
貨車司機茍仁(惠王軍 飾)的救命錢被好友騙光,兒子得不到醫治不幸夭折。
滿腔悲憤的茍仁踏上了尋仇之路,為了找到仇家,他穿梭在各個村鎮之間。
順便做起了貨郎生意,積攢復仇基金。
途中遇到了留守兒童毛豆(白澤澤 飾)。
毛豆跟奶奶相依為命,父親外出打工多年未歸。
奶奶承諾,只要考了一百分爸爸就回來看他。
可滿分的卷子攢了好幾沓,父親還是杳無音信。
奶奶去世后,孤苦無依的毛豆偷偷鉆進了茍仁的后備箱,要去村外找爸爸。
途中不小心引燃爆竹,將貨品燒了個精光。
為了索要賠款,茍仁只得帶毛豆踏上尋親之旅。
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沒兒子,一個沒爸爸。
如父如子的走向,呼之欲出。
起點和終點都異常明確,但中間過程的搭建,就相當需要敘事技巧。
當所有的戲都只圍繞這兩個人物展開時,情感的變化和遞進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導演為二人組隊做足鋪墊的同時,在旅程上的細節上也刻畫得相當深入。
剛開始必然是互相看不順眼,闖禍精毛豆持續發力,茍仁只能命其在不斷飆升的欠條上反反復復按手印。
毛豆從不情不愿到十分抵觸,但在遇到乞丐小女孩時,主動將餐費送出去并霸氣告訴茍仁,“記在賬上”。
再鐵石心腸的人,也很難不被孩子的善良純真所打動。
除此之外,片中的很多細節和意向都做到了前后呼應。
比如二人的第一次會面是奶奶帶著毛豆去照相,茍仁把色彩斑斕的背景收起,拉出來一塊白布。
遺像、死亡,冥冥中注定了旅途的開始,以及二人之后的新生。
開頭毛豆因為放鞭炮,跟村里小孩打成一團,被罵“沒爹的孩子沒人愛”。
再到結尾高潮段落,毛豆看茍仁給他煙花的時,沒有開心雀躍而是哭著反復確認,“這真的是為我一個人放的嗎”。
月黑風高夜,荒野中的稻草人,讓兩個竄稀的倒霉蛋泛起一絲吊橋效應。
開篇時,茍仁追著毛豆。
結尾時,毛豆追著茍仁。
還有全片的關鍵線索,茍仁兒子的撥浪鼓。
觀眾始終擔憂,茍仁一旦發現撥浪鼓被毛豆弄壞,二人就會徹底決裂,
但最后包袱抖出來時,猶如核彈爆炸般,后勁十足。
這個點也象征著心底創傷愈合的過程,讓人拍案叫絕。
開篇臟兮兮的賬本也不了了之,茍仁反倒將厚厚一沓人民幣偷偷塞進送給毛豆的新書包里。
每個包袱抖出來,都能精準戳到觀眾的心尖上。
《撥浪鼓咚咚響》在結構上和金熊名作《中央車站》很像,內核又跟是枝裕和一系列“無血緣的個體,構筑超越親情的羈絆”一致。
導演厲害之處,在于把這類“屢見不鮮”的故事成功中國化鄉土化。
本片在敘事層面跟《人生大事》策略相同,但與其商業氣息逆天,每一步都精準催淚不同。
《撥浪鼓咚咚響》相對克制樸實,敦厚且有趣。
每一幀每一秒,都能看出導演白志強對自己家鄉,這片土地上人的熱愛。
他在拍攝盲人題材的紀錄片《邊走邊唱》時,借宿在鄉村學校,將近二百個孩子幾乎都是留守兒童。
其中有60多個是單親家庭,甚至孤兒。
隨后的考察和家訪,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是殘障或有精神障礙。
生活不能自理,窮到揭不開鍋。
這些帶給導演的撞擊非常大,他很難平復心中的震動,于是萌生了拍攝相關影片的念頭。
“這件事情我必須做,我必須要把他們呈現出來”。
在場景選擇上,片中有非常多西北農村和城市邊緣的意向。
房上的一磚一瓦,路上的一草一木。
一個個暴土揚塵的工地,一條條飛沙走石的盤山道,都極具樸素的力量。
逛廟會,趕大集。
建筑工人在小貨車里買生活用品,讓孩子假裝乞丐的銷售策略。
從這些場景就能看得出,導演對于底層發展相對緩慢的實際情況十分了解。
很多大遠景把大貨車襯得特別渺小,萬事萬物不過是陜北土地上的一毛。
除了九百萬留守兒童的問題外,
務工農民、討薪、農村空心化、貧富差距等問題也被導演一并帶了出來。
北京奧運唱響全國的《我和你》,那是宏大敘事。
“顛沛流離”貨車上的“我和你”,則盡顯人間真實。
這首重金拿下的版權音樂數度響起,但龐大盛世、繁華喧鬧卻與渺渺的小人物無關。
為了貫徹這種草根原生態的粗糲風格。
全片大膽采用全素人,全方言的配置。
茍仁的扮演者惠王軍,就是導演的發小兼同學。
雖然直觀感覺像真心像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但其原本的職業就是普通的出租車司機。
飾演毛豆的白澤澤,就是留守兒童小學里直接選出來的。
二人之前完全沒有表演經驗,但最后呈現的效果卻讓人震撼和驚喜。
如今回看,讓人不禁感嘆導演的英明神武,但這種冒險的選擇當時著實讓影片的推進陷入了困局。
即使有蘆葦(《霸王別姬》編劇)鼎力號召,也難拉資本進場。
導演只能四處奔走+各種貸款,拍攝時全組節衣縮食,燈光攝像燈等主創不僅不要工資,還主動倒貼錢給導演。
就連高潮戲的煙花,都是導演死皮賴臉跟人家村民蹭來的。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
兩位主演之后相繼參演了《我和我的家鄉》 《理想照耀中國》等重磅作品,
如今二人戲約不斷, 白澤澤更是簽約王寶強公司。
他們的命運已經發生改變,如果本片能讓更多留守兒童受到關注,那就真真是無量功德了。
《我和我的家鄉》之《回鄉之路》中飾演牛牛的白澤澤
如今,這部打磨五年的走心佳作,終于得以艱難登上熒幕。
不是說《撥浪鼓咚咚響》沒有缺點,只是它帶給了都市人現代生活中所缺失的情感觸動,單這一點就足矣將功補過,且讓人回味良久。
而它的真誠與質樸,對于現在的國產電影而言又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我們總是抱怨國產沒有好電影,都是商業機器下生產的流水線作品,不走心,沒感情。
可當有誠意的好電影出現時,知道的人又太少,會去看的更是寥寥無幾。
十點君除了貢獻微薄的票房以外,也只能振臂疾呼。
別讓誠意之作,最后成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