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票房是多少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貓眼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月16日,國內票房累計是37.7億人民幣。
但它的海外票房是多少呢?
根據全球專業的票房統計網站Box Office Mojo所提供的數據:《流浪地球2》從1月27日開始,在美國和英國開始小規模放映,迄今為止,海外累計票房總額是607.4萬美金。
按照數據,從27日在北美142家影院上映,《流浪地球2》的首周末票房,累計達到144萬美金,在當周上映的電影里,名列第十。
在華語片出征海外的戰績里,《流浪地球2》的首周末票房,算是不錯的。
但是,過了首周末,影片票房就出現了56.5%的斷崖式下跌慘狀。以至于截止現在,它的票房累計也只有607.4萬,只比《流浪地球1》的597萬,略高10萬美金而已。
單獨看這個數字,還對比不出來《流浪地球2》在海外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不妨再看一下同檔期,在北美上映的國外電影,比如印度的《帕坦》。
這部片在1月25日登陸北美院線,當天總票房是149萬美金,而它首周末的戰績,則高達688萬。截止到2月15日,它在北美的總收益,累計達到1593.9萬美金。
單純從數字對比,就能看出: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文化輸出,中國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這篇推送,我們就從票房、口碑以及海外發行公司三個層次,對以《流浪地球2》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在海外(尤其是北美)的表現,做一次掛一漏萬的概覽。
主流技術或許就是中庸
POST WAVE FILM
除了票房數據,我們再看看《流浪地球2》的海外口碑。
在爛番茄上,《流浪地球2》的新鮮度是78%,而《流浪地球1》的新鮮度,只有70%。
在MTC上,《流浪地球2》的媒體評價是56,其中三個正面評論,三個中性評論,一個負面評論。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2》在MTC的觀眾評分,高達8.0。
這就是說,相比于媒體,普通影迷對《流浪地球2》的接受度明顯更高。
從口碑來說,《流浪地球2》屬于什么水平呢?
我們以即將在國內上映的漫威電影《蟻人3》為例。
在爛番茄上,《蟻人3》開分的新鮮度是51%,而它在MTC也只得了50分——但這樣的評分并不會維持很久,按照慣例,影正式上映后,口碑還會進一步走低。
也就是說,在北美觀眾看來,《流浪地球2》是要比《蟻人3》好一些的電影。
這就意味著,無論《流浪地球2》在國內的口碑和爭議有多大,但它在北美觀眾看來,跟好萊塢本土的大制作幾乎是沒差別的,屬于好萊塢A級科幻片的水準。
為什么北美觀眾這么買賬?
這其實跟《流浪地球2》選擇的技術和故事有關。
作為續集,《流浪地球2》有效地延續了《流浪地球1》的主旨,并在這個基礎上,對構成它的世界觀,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和迭代,并為接下來的續集,打下足夠龐大而堅實的基礎。
這在好萊塢同類型的續作里,屬于很典型的操作,《流浪地球2》明顯做得不錯。
比如人類頻繁收到的警告、量子計算機550W,以及倒置書寫的MOSS,似乎都在顯示一個多維宇宙的存在,這就給故事的后續,留下了更大空間,比如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聯等等。
但拓寬并夯實故事的世界觀,還是個技術性問題。
北美觀眾對《流浪地球2》給出不錯的評價,更關鍵的原因是,這部電影本身就帶有深刻的好萊塢特色。
比如,圖恒宇妄圖用數字手段復活女兒的情節,與《萬神殿》相似。
而獲得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亦未能跳脫出《2001:太空漫游》和《黑客帝國》的范疇。
盡管中國觀眾很難在國產電影里見到類似設定,但對北美觀眾來說,這種世界觀其實非常熟悉。
而這也是《流浪地球2》雖然在美國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但卻未能延續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流浪地球2》里的細節和套路,北美觀眾太熟悉了,所以圖新鮮看看中國科幻長啥樣不成問題,但要是想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卻很難。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能理解北美觀眾對《流浪地球2》的真實看法——
首先,它比《流浪地球1》是全方位升級的;
其次,跟同檔期那些語焉不詳的沒事超級英雄比,《流浪地球2》是言之有物的;
最后,從北美主流的科幻電影來看,《流浪地球2》又太熟悉,它沒有更獨特的藝術價值貢獻,這讓它顯得很平庸,而且底氣不足。
爆米花指數里的中國方案
POST WAVE FILM
一部電影是不是流行,最大的命門在于觀眾是不是認可。
《流浪地球2》在爛番茄網站上的可看性得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爆米花指數”)是97%。
這是一個非常炸裂的成績,幾乎超出前作一倍(49%)。
這足以見得整個編劇和導演團隊,在續作的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夫。
但這只是普通觀眾的看法,西方化主流媒體卻不這么認為,尤其是在電影價值觀的問題上。
比如《紐約時報》,就在批評《流浪地球2》的時候說:“幾乎喪失了前作所有令人愉悅的部分。三個小時的成片,情節復雜,主題不深;政治訴求過分明確,但又混亂且糾結。”
對《流浪地球2》的類似批評,還見于其他西方媒體。
比如《常識媒體》,就對電影表現出來的價值觀提出批評:“影片是中國高票房科幻片的代表。和美國類似的影片一樣,故事中充滿了極端愛國主義的陳詞濫調,令人厭煩。”
但這并不是說,西方媒體就只是批評《流浪地球2》。
在觀影之后,它們不吝贊美電影的娛樂性和觀賞性。
就像《Digital Spy》,對電影的視覺效果大加贊揚:“巨大的視覺享受,這是一部定義科幻巨作的電影,郭帆在續集中,保住了這個趨勢。”
更激動的是《奧斯汀紀事報》,它對《流浪地球2》的喜愛,從文字看就溢于言表:“這是令人欣喜的電影,也是目前最令人享受的影片。片中極繁主義、民族主義、宿命、命運、人物不同維度的刻畫,都令影片令人驚喜。”
其實除了西方媒體激賞的觀賞性,以及偶有批評的價值觀,《流浪地球》讓西方觀眾眼前一亮的點,還是這個故事里蘊藏的“中國方案”。
不同于同類型科幻片里西方電影的精英主義思路,《流浪地球》這個系列從一開始,就走的是極具中國人特色的路線,那就是——
既然要逃亡,那就帶著地球母親一起!
要知道,在同類科幻災難電影里,好萊塢從來都是開著飛船就跑,根本就不可能帶上地球。
中國人的家園思想到底有多重?
看看《流浪地球》系列就知道了。
當海外發行不再是困擾
POST WAVE FILM
負責《流浪地球2》海外發行的公司,是一家小而美的美國企業:Well Go USA。
Well Go USA 的公司Logo
這家被業內稱為“WGUSA”的家族公司,1990年代成立于美國,與著名的CC一樣,以發行DVD為初始業務。
雖然是美國公司,但其所發行影片中90%為中韓電影。
Well Go USA 的官網界面
其主攻方面,是在北美有著深厚觀眾基礎的動作片和功夫片,一度,該公司接近80%的業務,來自動作電影,比如成龍的動作電影。
但是,隨著成龍的式微,華裔動作設計班底扎根好萊塢,價值觀的老舊與固化,中國功夫片失去了市場。
就在這時,WGUSA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同步上映中國的主流影片。
2015年,該公司的總票房增速為13250%。
原因無二,因為它推動了《港囧》和《尋龍訣》在北美地區與中國內地的同步上映。
在此之前,WGUSA所發行影片,均比國內晚半年左右。
而在《港囧》之后,它旗下73%的影片,均實現了與中國同步上映或同周上映。
WGUSA也在美國發行了《無名》
而在動作片之外,喜劇片、愛情片甚至是文藝片也從無到有,漸漸有了起色。
像是《超時空同居》《一出好戲》《少年的你》《陽臺上》,甚至是《刺客聶隱娘》都出現在了WGUSA的片單之上。
除了發行公司之外,曾經由萬達控股的北美第二大院線AMC,也一直是WGUSA的擁躉。
這就讓中國電影的文化輸出,有了穩定且可靠的路徑。
而且,WGUSA越來越注重對這些電影的口碑維護。
以《流浪地球2》為例,它在IMDb的“大數據分數”上,得到了8.0的分數。
要知道,《流浪地球1》在IMDb上的得分,只有5.9分。
有58%的普通觀眾給了10分,16%給了9分。
當然,依舊有4.2%給出了1分。
這其中最重要的數據是美國觀眾的打分,平均分是7.6分。
同比漫威最新一部《黑豹2》,其平均分為6.9,美國觀眾給分7.2。9分、10分的得分率為22.5%。
從這個角度看,用一句“贏麻了”形容《流浪地球2》在北美地區的口碑,其實也并不過分。
作者丨云起君
編輯丨毛頭 排版丨石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