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影視銳評】
開年熱劇《狂飆》收官多日,大眾對劇中頭號反派人物高啟強的討論熱度依舊不減。從賣魚小販成長為京海一霸,對家人掏心掏肺、對對手狠辣無情,這一人物的經歷和性情讓人咬牙切齒,又唏噓不已。不只是他,近幾年多部熱播劇中反派的觀眾緣一路看漲,從《開端》中的“鍋姨”陶映紅,到《三體》中的葉文潔,都賺足了觀眾的心疼和眼淚,甚至使很多人模糊了是非觀,為反派的錯誤、罪惡表同情、找借口,原諒、理解他們的極端行為,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反響和輿論引導。這一文化現象應引發各界關注。
盤點獲得觀眾青睞的反派不難發現,除去顏值、演技等加分項外,這些人物在塑造上都兼具立體性和復雜性:他們有了更加完整的人生軌跡,每個人物的“壞”都能在其成長環境的諸多因素中窺見端倪,如陶映紅本是備受學生愛戴的中學化學老師,因唯一的女兒車禍離世,真相還被網絡暴力埋藏,所以受到精神刺激。有的人物即便以黑暗為人性底色,也會有斑駁的“光點”閃動。就像葉文潔在接受審訊中,對給三體人侵略引路毫無悔意,但仍然想到紅岸基地的石碑前緬懷她拋棄的過往。還有高啟強,如果不是警察及時趕到,他為了救收養的黃瑤,已決心以命換命。
曾經,我國影視劇中的反派們只能兢兢業業地扮演著“情節助推器”和“矛盾制造機”的角色,人生奉行“凡是主角支持的我都反對,凡是主角想做的我都阻撓”的理念。如今,反面角色不再一黑到底,而是在黑白之間渲染了層次豐富的灰色。這不僅給扮演者們更多施展演技的余地,也給觀眾更多個人情感的代入空間。比如《狂飆》中的高家兄弟、老默等,殺人如麻,壞事做盡,但重情義、有魄力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形象仿佛更加立體,性格顯得更加豐滿。
誠然,立體塑造反派,是創作對原有二元對立敘事結構的一種顛覆。隨著時代觀念的改變,非黑即白的二元價值觀逐漸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對多元化的開放包容心態。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也推動了觀眾的審美品位不斷升級,倒逼創作者探索人物塑造在人性層面真實化和多元性的更多可能。然而,要塑造立體化反面人物,切記把握好尺度。有的創作者刻意渲染反派人物的悲情和溫暖,收割眼淚和話題,卻鮮有思考這一行為對作品主題思想、藝術價值的消解作用,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這樣一來,從臉譜化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淡化主觀心理,強調客觀條件,所有的錯都是因時所迫,為勢所逼,所有的惡必是愛極生恨,求而不得。此時,反派人物的思想價值將被解構得支離破碎,如此“跑偏”的反派形象也注定開掘不出藝術深度和精神高度,最終淪為吸引眼球、刺激輿論的市場工具。
更需要警惕的是,當立體的反面人物比相對扁平的正面人物更受歡迎,當觀眾沉迷于反派身上強大、冷靜、果決等“吸睛點”,當觀眾在反派被命運推著走向毀滅的過程中看到了似曾相識的無力感,就會對反派產生情感代入,從而激發出同情心。為反派開脫,甚至成了為自身道德感、責任感缺失推脫的借口。這樣一來,很容易模糊善惡觀、是非觀,一旦輻射到現實生活、現實事件,大眾可能會輕易原諒現實中狡黠鉆營、八面玲瓏的反面人物,或對自己的錯誤行為不以為意,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擺脫人物扁平化切勿矯枉過正,反派人物的立體化塑造要把握好分寸。任何一個人物都是多面體,在具體的塑造過程中應秉持堅定的是非觀、鮮明的善惡觀,以一個性格軸心貫穿始終,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復雜的矛盾關系中呈現人物的不同側面、不同層次,這樣既能使人物形象生動立體,人物定位也不至于曖昧不清。
關鍵詞: 反派人物